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鸟类 > 隼形目
隼形目
非洲鵟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5

非洲鵟.jpg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非洲鵟

【拉丁学名】Buteo augur

【命名时间】Rüppell, 1836

【英文名称】Augur Buzzard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鵟亚科、鵟

非洲鵟(学名:Buteo augur):体长55-60厘米,翼展132厘米,体重1100-1300克。是一个大形类,具有非常广阔的飞翼。该物种具有两种不同的色型,浅色型和深色型。深色型成鸟暗灰色,上体几乎全是黑色。飞羽为黑色,次级飞羽有浅灰色条纹。尾部是红褐色带有淡淡的暗灰色条。下体是白色,包括翼覆羽,但刻肩角有黑色斑块。浅色型头部暗灰色。雄性具白色下颏和喉咙,飞羽白色,有宽阔的黑色带。而雌性头部、下颏和喉咙深灰色,后者有更广泛的黑色斑纹。两性几乎相同,但雌性比雄性稍大。鸟喙具黑黄色的蜡膜,眼睛红褐色。腿和脚黄色。

生活在丘陵多山的地区,从海平面到1000米以上海拔均有分布。通常在森林、林地或者更加开放的区域狩猎。主要以爬行动物如蜥蜴和蛇,啮齿类动物和鼹鼠,小鸟类,昆虫和腐肉为食。分布于非洲大陆, 从索马里北部和埃塞俄比亚南部延伸到马拉维和津巴布韦。

形态特征:非洲鵟体长55-60厘米,翼展132厘米,体重1100-1300克。是一种大而粗壮的黑胸猛禽,有一个尖头和一个强大的鸟喙,尾部圆形,翅膀和二级飞羽宽大,性别相同,但雄性比雌性大10%,重20%亚成鸟与成鸟不同,在第二年会发生大部分变化,但在三岁时才能完全成长。这个物种具二态性,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羽毛类别。

浅色形,头顶部完全黑色,在第二层黑色的白色区域被禁止。背部和肩胛骨的羽毛具有可变的白色边框。臀部和尾巴呈鲜红色。下部形成一个完美的白色组合。除了它的大尺寸之外,雌性与雄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喉咙处有黑色条纹。

深色型,下体从喉咙到肛门区域都是黑色的。二级飞羽的白色斑点和臀部处的肉体始终可见,这些和浅色型类似。深色型的种类在东非非常普遍(接近55%的数量),而在南非几乎没有。尽管如此,在体后的区域中可见腹部和翼下衬上有暗斑的中间色。

浅色型的亚成鸟头顶部棕色并具黄色边缘。中间区域几乎看不到。下体从喉咙至胸部两侧有条纹。雏鸟与亚成鸟在第二年的唯一区别是在换羽毛180天后,物种的下体通常是奶油色至白色。

成鸟虹膜呈深红棕色。蜡膜和腿黄色。在亚成年时期,眼睛深褐色。

栖息环境:非洲鵟在纳米比亚生活在海平面,在埃塞俄比亚则高达5000米的地方, 在东非是400-4600米之间,但是在1000米以下相当罕见。栖息于丘陵多山的地区、条块森林、开阔的林地或外来种植区。频繁的出现在纳米比亚的低地沙漠以及东非的山峰和峡谷,也在草地和散满树木的原野及高原荒野中捕食,还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开放森林和纳米比亚的沙漠。狩猎则在更开放的领域,如草原和稀树草原。常见栖于陡峭的岩石、土堆和树木上,也沿着道路旁边的电线杆和树木上栖息,在开阔的土地和耕地上很普遍。

生活习性:留鸟,很少离开自己的领地。即使在雨季,也几乎不会离开寒冷的山区。亚成鸟则表现出更好的旅行愿望。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显然是迁徙和游荡的鹰类。

非洲鵟单独或成对生活。也有报道一夫多妻制的例子。它们和其他猎禽一样,擅长壮观的空中飞行。两个伙伴徘徊在一起,雄性下降,翅膀分开,悬空的腿爪朝向雌性飞行的方向。当碰到一起时,会互相触碰对方的爪子。这种飞行会重复很多次,并伴随大声的鸣叫,似乎无休无止。有时候两只鸟缠绕在一起,爪子交织扣住。一起下潜或者有时候雄性单独飞向巢穴。更少见的是,雄性和雌性会全速飞向对方,在最后时刻互相避开。它们擅长的这种空中杂技,包括在飞行中跳跃、俯冲和下潜。两只非洲鵟在空中的打斗非常精彩,这是猛禽的共同特点。

非洲鵟很吵,尤其是在筑巢季节。它们的叫声比暗棕鵟的强大很多,而且这两种物种的声音非常不同。在各种情况下主要是叫喊,无论是接触还是警报,都充满了刺耳的共鸣声:“a-kowa-kowa-kow”“a-unga-unga-ung”。 在空中展示期间,声音变成“a-waaa-waa ........”。在所有情况下,雄鸟都比雌鸟的声音更大。

非洲鵟花大量的时间停留在岩石或树木上,等待猎物出现进行捕杀。它们在空中飙升、徘徊或滑翔,慢慢地降落靠近自己的猎物,有时也通过行走或频率较高的跳跃在地面上打猎,并能够追逐较大的动物如兔子、蹄兔和野鸡。通常狩猎的地方在森林或林地,或者更加开放的区域。主要以爬行动物如蜥蜴和蛇,啮齿类动物和鼹鼠,小鸟,昆虫和腐肉为食。

分布范围:原产地:安哥拉、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索马里、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来源不明确:喀麦隆、南非。

繁殖方式:繁殖季节从7月到来年1月,在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则是从冬末开始,在东非一年中任何时间,然而在平原地区是6-12月,在高海拔山区是1-6月为高峰期。在索马里北部从3月下旬到6月。

非洲鵟的巢结构巨大,用树枝和绿叶搭建。直径为45厘米至1米,深度为15-30厘米。巢建在位于树高7-15米之间。在南非的山区,巢建在悬崖上或灌木丛的底部。每窝产卵2-3枚,卵白色有棕色斑点。孵化期持续39-40天。雏鸟在48-59天完全羽化后离巢。经常发生的事情是,只有一个雏鸟能长到羽翼丰满,先成熟的雏鸟会抢夺所有的食物,并致死它的兄弟。这种做法在鵟亚科中并不罕见,被称为杀弱Cainism)。

亚种分化: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在津巴布韦,每17平方公里的密度有一对非洲鵟,但这些地区的实际面积不超过2-6平方公里。 然而,在肯尼亚和这个国家的北部,密度可能高达每平方公里几个。通过推算这些数据,全球的非洲鵟数量估计超过100万只。该物种没有濒危的威胁,因为它们能够适应人类种植的桉树作物区和种植园。它们甚至可以接近密集的人类居住区域。在索马里,由于栖息地严重的退化,非洲鵟生存的面积有限,可能会受到一些伤害。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上一篇:赤颈鵟
下一篇:斑尾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