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两栖动物 > 有尾目
有尾目
陆巨螈科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3

陆巨螈科(Dicamptonidae)有尾目的一科。陆巨螈科有24种,特产于美国西北部。

钝口螈相似,陆巨螈也穴居于地下而只有繁殖期返回水中,也有时会终生保持幼体形态,但是陆巨螈喜欢在山溪中产卵而钝口螈喜欢在静水中产卵。

陆巨螈和虎纹钝口螈同属于体型最大的陆栖蝾螈。

陆巨螈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太平洋大鲵

中文别称太平洋娃娃鱼、陆巨螈

【拉丁学名】Dicamptodon tenebrosus

【命名者及年代】Baird and Girard, 1852

【英文名称】Pacific Giant Salamander

【种属分类】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陆巨螈科

太平洋大鲵(学名:Dicamptodon tenebrosus)是分布于北美西部的大型蝾螈,最大可长到30厘米。肋骨间沟不显著,皮肤光滑,头大,大理石花纹。它的头宽大而扁平,表面有明显的疣状粒。眼小,位于头背,无眼睑,这是长期适应水下生活而退化的结果。弧形的口裂十分宽大,上下颌具多数大小相似的细齿,有利于取食。体躯宽扁而壮实。侧扁的尾部很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尾的上下有鳍状物。有幼体性熟的现象。成熟的太平洋大鲵是少数有发声能力的蝾螈。

外形特征:平洋大鲵全长可达30厘米,是北美最大的陆地鲵。头部和四肢健壮结实,尾巴扁平,身体的底色是黑褐色,覆盖浅棕色斑点与黑色细粒或大理石花纹。腹部为白色至浅灰色。皮肤肋间沟不显著。陆栖;有的种类有幼体性熟现象,即终生保持幼体形态。产卵于静水中。终生有发达的尾,尾褶较为厚实。皮肤光滑无鳞,表皮角质层薄并定期蜕皮。眼小,无鼓室和鼓膜;舌椭圆形,舌端不完全游离,不能外翻摄食;两颌周缘有细齿;有犁骨齿。椎体后凹型。具外鳃,犁骨齿停滞在幼体期齿列形状等,而繁殖方面已达到性成熟,称童体型或幼态持续型。

栖息环境: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成体栖息于潮湿环境,陆栖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

生活习性:体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以节肢动物、螺类、小鱼、蝌蚪和幼蛙为食。视觉差,捕食主要凭嗅觉或侧线,一般静等。成体往往留在森林的地面上,常在雨夜在觅食的,有时发现雨夜横过道路。也通常出现在溪流附近的岩石下,有时白天在溪流中爬行。

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便于随时行动,捕食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傍晚和夜间出来活动和捕食,游泳时四肢紧贴腹部,靠摆动尾部和躯体拍水前进。它在捕食的时候很凶猛,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突然张开大嘴囫囵吞下,再送到胃里慢慢消化,所以有些地方的歇后语说:娃娃鱼坐滩口,喜吃自来食即指此而言。成体的食量很大,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有时还吃小鸟和鼠类。有趣的是,它还善于用计捕捉一种隐藏在溪中石缝里的石蟹,利用石蟹两只大螯钳住东西便不轻易松开的特点,将自己带有腥味分泌物的尾巴尖伸到石缝之中,诱使石蟹用螯来钳。一旦发现石蟹中计,便立即将其顺势拉出。

由于新陈代谢缓慢,食物缺少时其耐饥能力很强,有时甚至2—3年不进食都不会饿死。9—10月活动逐渐减少,冬季则深居于洞穴或深水中的大石块下冬眠,一般长达6个月,直到翌年3月开始活动。不过它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肢、尾残损后可再生。

分布范围:布于加拿大和美国,从北美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奇利韦克河)向南,经华盛顿西部和俄勒冈州西部及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

繁殖方式:性无交配器,体外或体内受精。求偶时皮肤腺或泄殖腔腺分泌特殊气体可识别同类。多为卵生,少数卵胎生,以适应激流环境。幼体水栖,有3对羽状外鳃,23龄开始不明显的变态,外鳃消失、鳃裂封闭和颈褶形成。在水流淹没的岩石或木头底部产孵,繁殖期是每年的六月和七月。每次产83146个枚卵。幼体要经过18 - 24个月的孵化,根据环境条件和水流的状况。有些幼虫三年都不孵化。一般在雨季期间亚成体会在栖息地周围活动。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上一篇:无肺螈科
下一篇:两栖鲵科 三趾两栖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