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穿山甲(学名:Manis temminckii):又称红穿山甲,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一种。体表被角质鳞甲。头骨呈筒状,吻尖长,无牙齿而舌甚发达。爪长,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长,用以挖掘蚁类洞穴。夜行性。这种非常奇特的哺乳动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浑身长满鳞片的热血动物。受到威胁的穿山甲会蜷缩起身体,从头到尾卷缩在一起,形成一个无法攻入的球体,用来保护腹部,然后从肛门腺体释放出像臭鼬发出的臭气一样难闻的物质。
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开阔的林地。独居,昼伏夜出,在冬季的时候下午开始活动觅食,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行走缓慢,会游泳,嗅觉灵敏,在受到威胁时会蜷缩成一个球,偶尔也会用粗壮的尾巴打击猎食者。分布于乍得、南苏丹、东非、非洲南部。
- 南非穿山甲
- Manis temminckii
- 红穿山甲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鳞甲目
- 穿山甲科
- 穿山甲属
- 南非穿山甲
- 无亚种
- Smuts, 1832
- Temminck's Ground Pangolin
- Steppe Pangolin
- Scaly Anteater
- South African Pangolin
- Ground Pangolin、Cape Pangolin
形态特征
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1对。
栖息环境
多栖息于有较多灌木的草地和林地。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
生活习性
南非穿山甲独居,昼伏夜出,在冬季的时候下午开始活动觅食,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它们依靠灵敏的嗅觉搜寻食物,一旦发现白蚁巢穴就用黏糊糊的舌头伸入洞中捕食白蚁,南非穿山甲的舌头极限长度高达50厘米。行走缓慢,会游泳,嗅觉灵敏,在受到威胁时会蜷缩成一个球,偶尔也会用粗壮的尾巴打击猎食者。南非穿山甲前肢有力,前爪强壮,擅长挖掘和筑巢,它们也会占用废弃的疣猪或土豚的巢穴。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初生仔穿山甲体重为90-130克,闭眼,无鳞,色浅白色,半月龄开眼;1个月以后增重200-500克,鳞片渐次角化,多为黑褐色;2个月后可随母穿山甲外出觅食;外出时,幼兽伏于母兽背尾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也食昆虫的幼虫等。6个月仔兽体重可达1500-2000克,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禁止贸易
2016年9月28日,负责管控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的机构投票禁止跨国买卖穿山甲鳞片和身体部位。9月28日,亚洲穿山甲保护提议以只有一张反对票的结果获得通过,非洲穿山甲保护协议也已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