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哺乳动物 > 啮齿目
啮齿目
旱獭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3

旱獭(学名:Marmota bobak):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常称为土拨鼠,含6个亚种。大型啮齿动物,体长为500毫米,体重4-5千克。尾短为110毫米。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

旱獭.jpg

栖息于草原、低山丘陵区。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草、浆果、地衣、苔藓、根和花。冬眠。因潜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
中文学名
旱獭
拉丁学名
Marmota bobak
别    称
土拨鼠、草地獭、哈拉、雪猪、曲娃(藏语)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啮齿目
亚    目
松鼠亚目
松鼠科
亚    科
地松鼠亚科
地松鼠族
旱獭属
旱獭
亚    种
6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Muller, 1776
英文名称
Bobak Marmot
英文名称
Steppe Marmot
英文名称
Poland Marmot
英文名称
Tibet Marmot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旱獭是大型啮齿动物。体短身粗,成年长490-575毫米,体重7-10千克。无颈,尾、耳皆短,耳壳黑色。头骨粗壮,长度89-103毫米。上唇为豁唇,上下各有一对门齿露于唇外,两眼为圆形,眶间部宽而低平,眶上突发达,骨脊高起,有更宽颧弓,头骨身体各部肌腱发达有力。四肢短而强,前足4趾,后足5趾,可直立行走;母獭有6-7对乳头。前爪发达,适于掘土。
被毛通常短而密,粗糙,毛色因地区、季节和年龄变异。春季毛色淡。背部毛呈黄褐或淡褐色。腹部为土黄色,毛基色褐灰,体侧和腹侧的毛色无显著分界线,头部及尾部色较深。各不同种旱獭毛色深浅略有差异。

栖息环境

旱獭主要栖息于气候寒冷的丘陵地区、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温带草原和半荒漠地区。


生活习性

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最喜欢的植物有野燕麦、冰草、菊苣、三叶草、和小旋花(田旋花)。偶尔也吃菜园草、向日葵和农作物,如土豆。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
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旱獭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

繁殖方式

旱獭的寿命可长达15-20年,繁殖年限为10-15年。春季是旱獭配种的季节,出蛰后十天左右开始交配。一般年产1次,雌獭妊娠期为40-42天,每胎产仔4-6只,多者达12只以上。初生体重约27克,36-40月龄性成熟。其种群繁殖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幅下降时,繁殖大幅提高。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从欧洲中部,横跨俄罗斯中亚。该物种在顿涅茨河沿岸最常见,也分布于乌拉尔山脉中部和南部,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大草原。在中国大陆则分布于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

亚种分化

旱獭(6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旱獭阿尔泰亚种 Marmota bobak baibacina Brandt,1843
2. 旱獭指名亚种 Marmota bobak bobak Müller, 1776
3. 旱獭天山亚种 Marmota bobak centralis Thomas,1909
4. 旱獭伏尔加河亚种 Marmota bobak kozlovi Fokanov,1966
5. 旱獭内蒙亚种 Marmota bobak sibirica Radde,1862
6. 旱獭哈萨克斯坦亚种 Marmota bobak tschaganensis Bazhanov, 1930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经济价值

旱獭全身均是宝:其肉可食;脂肪可入药,内可治咯血,外可治烧伤,还可加工制成高级化妆品,具有润肤、护肤作用。
旱獭毛皮的皮质较好,坚实耐磨,旱獭绒毛的色染性能较佳,加工后的毛色光亮鲜艳,用以制成裘时,工艺价值很高。

人工养殖

场地

旱獭的建造场地必须是地热干燥、平坦、背风遮阳,且少干扰的僻静地方,因此,应远离其他饲养场、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要单独饲养,不要与其他动物混养。

建窖

旱獭饲养方法常见有舍饲方式、棚饲方式、地窖方式以及地沟方式等。其中以地窖方式简便而近于旱獭的自然状态,较适合家庭饲养使用。窖址选择宽敞地形,避开路边、作坊等僻静处所,土质应坚实,地下水位较低处作为饲养的窖址。
  1. 要根据饲养数量挖窖,东西向一排,窖间距离约100厘米,窖深浅要视当地情况,以超过冻土层为度。窖身下宽,上略缩小,直径为70-100厘米 , 窖口高出地面约15-20厘米。用砖作基水泥抹面,上覆可移动窖板。窖底和窖身内壁衬砌水泥,以防止旱獭挖掘。
  2. 建立活动室,在地面上,窖口的北侧,相应地窖可建一排活动室,供旱獭采光,采食活动等用,与每一窑间可隔开,防止旱獭互串。
  3. 建窖室间斜沟,在每一地窖和活动室相应位置之间,挖一斜45度角的地沟,联系地窖和活动室,沟用水泥护衬或用缸管为内经均可,以防旱獭挖掘。

饲料

饲料主要是青饲料如新鲜牧草、蔬菜等精饲料以玉米、麦麸等。



上一篇:阿拉斯加旱獭
下一篇:灰旱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