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缓慢,雄蝶常围绕大树盘旋飞翔,雌蝶则多在花间飞行。本蝶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至北部地区。一年可发生3至4个世代,从每年的4至 10月均可见其成虫飞翔。寄住为马兜铃科的异叶马兜铃、台花马兜铃、大叶马兜铃、港口马兜铃、蜂窝马兜铃等植物。生活史中有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本种似麝凤蝶B.alcinous,但后翅淡红色的新月斑明显较大,臀斑变形,尾突较长
- 长尾麝凤蝶
- Byasa impediens (Rothdchild,1895)
- 动物界
- 节肢动物门
- 六足亚门
- 昆虫纲
- 有翅亚纲
- 鳞翅目
- 锤角亚目
- 凤蝶科
- 凤蝶亚科
- 麝凤蝶属
- 长尾麝凤蝶
形态
寄主
马兜铃科的异叶马兜铃、台花马兜铃、大叶马兜铃、港口马兜铃、蜂窝马兜铃等植物。
分布
中国的西部、中部及南部,如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
生活习性
长尾麝凤蝶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一年两代,以蛹在灌木或树枝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下旬为高峰期;第二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有世代重叠,雄成虫比雌成虫早羽化7~10d,飞行能力较强,其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雌成虫交尾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主要在沟底活动、雌成虫飞行能力较差,主要在出生地附近访花交尾产卵,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寄主植物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雌雄性比1:4.1。雄成虫寿命平均6.9d,最长26d;雌成虫寿命平均7.6d,最长21d。孕卵量平均为31.5粒,成虫主要的访花蜜源植物有: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粉叶羊蹄甲Bauhinia glauca、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异叶马兜铃的生境选择,在本区的分布海拔范围为900~1680m,最适范围为1200~1500m。多分布于山坡丛林内郁闭度小于0.7且林下有灌木分布的林间小路、林窗边缘、郁闭度大于0.8则分布较少。幼虫分布的范围为800~1500m,异叶马兜铃的最适生境即长尾麝凤蝶幼虫的最适生境。影响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和退化,生境的破坏、丧失减少了寄主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毁林开荒、人畜践踏、喷洒除草剂对马兜铃和幼虫生存有重要影响。种群受到密度制约,异常气候条件和天敌是主要限制因子,夏季高温干旱、秋季淫雨降低了卵和幼虫的成活率,寄生蜂降低了越冬蛹的成活率。幼虫期的天敌主要有:蜘蛛、蠼螋、胡蜂、猎蝽、姬蜂、鸟类,蛹期和成虫期的天敌为鸟类。
小结
本种似麝凤蝶B.alcinous,但后翅淡红色的新月斑明显较大,臀斑变形,尾突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