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肛鱼,学名:Opisthoproctus soleatus (Vaillant, 1888),为后肛鱼科后肛鱼属的一种深海鱼类。全长可达10.5厘米,体侧和腹面有大而薄的圆鳞,易脱落;头部裸露。尾鳍分为上下2部分。体褐色;头侧具金属光泽;眼黑色;鳍无色。 许多微明带的鱼都具有筒状眼镜,其结构适于向上观察海面,以期来自那里的残余光线可以勾勒出猎物的轮廓。这种眼睛存在的问题是侧向视力不佳。为弥补这一点,这些鱼种有的具有非常大的视网膜,使它们能够看到侧面和下面。隶属后肛鱼科,后肛鱼属(本属共2种)。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均有分布,我国仅见于南海,垂直分布约4000m~0m。
后肛科眼呈望远镜式,垂直位。体呈长椭圆形,腹部平。鳞大。鳃盖条骨2~4根。肛门后面有一个大的腺体,含有会发光的细菌。
发自肛腺的的光线遇到腹部的特殊细胞,使从下面看起来很宽。人们不清楚这样宽变发光的腹部的确切用途,但这显然有助于掩藏它们的真实轮廓。本科十分稀少。
- 后肛鱼
- Opisthoproctus soleatus (Vaillant, 1888)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辐鳍亚纲
- 鲑目
- 水珍鱼亚目
- 后肛鱼科
- 后肛鱼属
- 后肛鱼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均有分布,包括中国的南海及台湾省海域。
外形特征
体长为身高2.4倍,为头长2.5倍;头长为吻长3.4倍,为眼经3.8倍。
体短高,头和体腹面平扁,整体似熨斗状,长约5厘米。体褐色,头侧具金属光泽,鳍无色。眼成典型的望远镜式,垂直位,有望远镜般的眼睛向上面,能从猎物的下面悄悄地接近。口裂小。体侧和腹面成大而薄的圆鳞,易脱落,头部裸露。背鳍位于体背后部。有一个小脂鳍在背鳍末端与尾鳍基中间。臀鳍退化短小,仅位于下尾鳍之前。胸鳍基部柄状,距离胸部腹缘较距侧线稍近。腹鳍较大,位于背鳍起点稍前下方。尾鳍分为上下俩部分。为深海鱼类。
后肛鱼有着一对铜铃大的眼睛,这双眼睛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让后肛鱼捕捉到深海处所有微小的光芒,因为后肛鱼会在200米~1000米有微弱亮光的水层游弋。在它捕食猎物或逃避天敌时,这对大眼睛自然给它带来不少好处。
捕食
后肛鱼都是鲑的同类,为了适应深海生活,和鲑有许多差异的形态。后肛鱼有像望远镜般的眼睛向上面,能从猎物的下面悄悄地接近。
分布
有8属约19种。中国产1属1种。印度产1属2种。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海域,垂直分布约4000至0米,数量十分稀少。中国产于南海诸岛海域、水深约1,352米的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