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鱼类 > 鲟形目
鲟形目
大西洋鲟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6

大西洋鲟(学名:Acipenser oxyrinchus )是鲟科、鲟属鱼类。大西洋鲟可达300千克重,60年龄。也常发现有4.3-5.3米长的个体。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端锥形,两侧边缘圆形,头部有喷水孔;口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吻须圆形;身体最高点不在第一背骨板处,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有背鳍后骨板和(或)臀后骨板;臀鳍基部两侧有骨板。大西洋鲟背部黑色至褐灰色,腹部白色至灰色。与北方亚种相比,南方亚种的脾脏、头部和胸鳍都较长(脾脏与叉长之比,在南方亚种和北方亚种分别为16-19%和3-9%),背骨板较宽。

大西洋鲟.jpg

大西洋鲟幼鲟一般栖息于它们的“母亲河”,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海洋迁移。在秋季和冬季,幼鲟一般群居在一起,随着水温的降低,它们迁入较深的凹穴或河槽。也有一些幼鲟随着水温的降低游入咸水区,还有一些未成熟的个体进入海岸水域。幼鲟主要栖息于河流淡水水域,以水生动植物为食。成鲟也是杂食性,但亲鲟在产卵洄游期间停止摄食,产后成鲟在淡水中主要摄食腹足动物及其他底栖生物。大西洋鲟分布于北美大西洋东海岸。北方亚种分布较广,包括加拿大汉密尔顿港(拉布拉多半岛)、圣劳伦斯湾和圣劳伦斯河、圣约翰河、芬迪湾、美国大西洋沿岸直至佛罗里达州东部的圣约翰河。南方亚种只分布在墨西哥湾北部,从密西西比河河口至坦帕湾。


中文学名
大西洋鲟
拉丁学名
Acipenser oxyrinchus
别    称
美洲鲟、尖吻鲟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    纲
辐鳍亚纲
鲟形目
鲟科
鲟属
大西洋鲟
亚    种
2
命名者及年代
Mitchill,1815
英文名
Atlantic Sturgeon、Gulf Sturgeon、Black sturgeon
保护级别
(IUCN 2006年 ver 3.1)——近危(NT)























动物学史

大西洋鲟与1758年定名的欧洲大西洋鲟相似。20世纪上半叶,大西洋鲟被当作欧洲大西洋鲟的一个亚种看待。20世纪下半叶,人们从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重新将大西洋鲟与欧洲大话洋鲟分开,不过仍有人提出质疑。有人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大西洋鲟与欧洲大西洋鲟的分离很可能发生在1500-2000万年前古地中海闭合和北大西洋环流开始时,自那以后,两者因地理距离而失去联系。


形态特征

大西洋鲟可达300千克重,60年龄。也常发现有4.3-5.3米长的个体。大西洋鲟吻长而宽,吻长约占全长的8%。吻须位于口与吻端之间的近中点。背骨板7-16枚,侧骨板24-35枚,腹骨板8-14枚,背鳍条数38-46,臀鳍条数23-30,鳃耙数15-27。
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端锥形,两侧边缘圆形,头部有喷水孔;口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吻须圆形;身体最高点不在第一背骨板处,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有背鳍后骨板和(或)臀后骨板;臀鳍基部两侧有骨板。大西洋鲟背部黑色至褐灰色,腹部白色至灰色。
与北方亚种相比,南方亚种的脾脏、头部和胸鳍都较长(脾脏与叉长之比,在南方亚种和北方亚种分别为16-19%和3-9%),背骨板较宽。

栖息环境

大西洋鲟幼鲟一般栖息于它们的“母亲河”,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海洋迁移。在秋季和冬季,幼鲟一般群居在一起,随着水温的降低,它们迁入较深的凹穴或河槽。也有一些幼鲟随着水温的降低游入咸水区,还有一些未成熟的个体进入海岸水域。一些幼鲟离开它们的“母亲河”活动于海岸水域,其中部分个体游入“非母亲河”。

生活习性

洄游

在哈德逊河,有些幼鲟在秋季沿海岸朝北迁移,直到北卡罗来纳州,在春季也可能存在这种北移现象;而在北卡罗来纳州,也有幼鲟于11月份至次年1月份向南迁移,然后于晚冬和早春向北迁移。大西洋鲟幼鲟可以在短时期内迁移一定距离,例如,一尾在北卡罗来纳州标志的幼鲟(9.5千克)在65天内迁移了645千克,到达长岛。一般来说,大西洋鲟幼鲟在河流中栖息约1-6年,然后沿海岸迁移,最后进入海洋的大陆架区域继续发育成熟。由于南方水温较高,大西洋鲟的南方亚种在河流中度过温暖季节,冬季则离开河流进入墨西哥湾。
总体来说,大西洋鲟在不同河流之间的交流是有限的。有人研究了大西洋鲟的两个亚种及短吻鲟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现在大多数河流中这些鲟鱼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与其他江海洄游型鲟鱼相比,各水域中这些鲟鱼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性较低。大西洋鲟北方亚种各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性最强,相当于短吻鲟的i倍;短吻鲟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性比大西洋鲟南方亚种种群之间的流动性略高。
大西洋鲟是江海洄游型鱼类,产卵在淡水或咸水,生长主要在咸水中完成。在溯河产卵洄游中,大西洋鲟亲鲟开始进入河流的时间主要受水温影响,亲鲟于2月份开始达到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于4月份开始达到特拉华河和切萨皮克湾,于5山月份开始达到缅因湾和圣劳伦斯湾。1979-1982年,在南卡罗来纳州,大西洋鲟亲鲟最先达到威尼亚湾防波堤附近海域,当时的水温是7-10℃。

食性

大西洋鲟幼鲟主要栖息于河流淡水水域,以水生动植物为食。幼鲟栖息于底层,在吸食泥土和植物性食物的同时,吸食软泥中的蠕虫(Limnodrilus)、摇蚊和蜉蝣类的幼体、等脚类动物、端脚类动物和小型双壳类软体动物。成鲟也是杂食性,但亲鲟在产卵洄游期间停止摄食,产后成鲟在淡水中主要摄食腹足动物及其他底栖生物,在咸水中摄食端脚类动物、等脚类动物、小虾、多毛纲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小鱼特别是玉筋鱼。

生长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萨旺尼河,1年龄、2年龄、5年龄、10年龄和15年龄大西洋鲟的平均叉长(FL)分别为35厘米、51厘米、83厘米、127厘米和155厘米。大西洋鲟的生长速度与纬度有关,南方大西洋鲟的生长快于北方大西洋鲟的生长,例如,在萨旺尼河和威尼亚湾,7年龄鱼的平均叉长分别为110厘米和138厘米,而在圣约翰河和圣劳伦斯河,7年龄鱼的平均叉长分别只有97厘米和58厘米;在苏万尼河和威尼亚湾,15年龄鱼的平均叉长分别为155厘米和182厘米,而在圣劳伦斯河,15年龄鱼的平均叉长只有105厘米。

分布范围

水域:大西洋鲟分布于北美大西洋东海岸。北方亚种分布较广,包括加拿大汉密尔顿港(拉布拉多半岛)、圣劳伦斯湾和圣劳伦斯河、圣约翰河、芬迪湾、美国大西洋沿岸直至佛罗里达州东部的圣约翰河。南方亚种只分布在墨西哥湾北部,从密西西比河河口至坦帕湾。有人认为,大西洋鲟的两个亚种被佛罗里达半岛及其南部墨西哥湾流所形成的热障隔离。
国家: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岛、新斯科舍省、爱德华岛、魁北克省)、美国(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罗德岛州、北卡罗来纳州、纽约州、新泽西州、新罕布什尔州、密西西比州、马萨诸塞州、马里兰州、缅因州、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马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


繁殖方式

大西洋鲟的性成熟年龄与纬度有关,南方的大西洋鲟性成熟早于北方的大西洋鲟。在南卡罗来纳州,雄鲟5-13年(平均8.1年)性成熟,雌鲟7-19年(平均10.9年)性成熟;在哈德逊河,雄鲟11-20年性成熟,雌鲟20-30年性成熟;在圣劳伦斯河,雄鲟22-34年性成熟,雌鲟27-28年性成熟。大西洋鲟的繁殖周期不是十分清楚。有人用遥感技术得知圣劳伦斯河中大多数雄性大西洋鲟的繁殖周期为3年以上。大西洋鲟的成熟系数可达25%。在南卡罗来纳州,一尾100千克的大西洋鲟可产卵160万粒卵。大西洋鲟卵灰色、褐色或黑色,卵径2.5-3.0毫米。
在圣劳伦斯河,大西洋鲟于6月初至7月中旬产卵,水温14.5-23.4℃。在特拉华河,大西洋鲟在水温13.3-17.8℃时产卵。在南卡罗来纳州,一般在13-19℃时可捕得游向产卵场的亲鲟,但也有亲鲟是在21-23℃时捕得的。在佛罗里达州,在水温20.6℃时曾捕得过一尾雄鲟,而在23.9℃时捕得过一尾刚出膜的仔鱼(长9.71厘米)。在苏万尼河,大西洋鲟于3月份水温17℃以上时开始产卵,持续9-23天,水温如果保持在21-22℃以下,产卵持续的时间还可以延长。
大西洋鲟在底层有岩石、鹅卵石及其他硬质物的流水水体或瀑布下的坑潭中产卵。但大西洋鲟在许多河流中的产卵场具体位置不是十分清楚,有人报道在哈德逊河大西洋鲟的主要产卵活动发生在咸水带的略上游。在佛罗里达州,有人曾初步确定阿巴拉契科拉河的一些石灰石浅滩可能就是大西洋鲟南方亚种的产卵场,产卵时常见鱼的跳跃。在苏万尼河,有人报道大西洋鲟的产卵场发现有三处,位于该河上游,分别距河口209千米、215千米和220千米,这三处产卵场的布卵区都小于10000平方米。
大西洋鲟在20℃时,94小时出膜;在17.8℃时,168小时出膜。在一项人工孵化实验中,大西洋鲟在17.5-18℃时,132-140小时出膜。在人工条件下,大西洋鲟出膜时平均全长7.8毫米,出膜后9-10天卵黄囊消失,仔鱼开始营底柄生活,出膜204天后可达17.7厘米长。


亚种分化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大西洋鲟南方亚种(海湾鲟) Acipenser oxyrinchus desotoi Vladykov,1955
大西洋鲟北方亚种(指名亚种) Acipenser oxyrinchus oxyrinchus Mitchill,1815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种群现状

历史上,大西洋鲟渔业较盛,用于鱼肉和鱼子酱的生产,19世纪末美国的大西洋鲟年捕捞量达3350吨,之后产量持续下跌:1996年美国各州已完全禁止大西洋鲟捕捞,但加拿大还在两个地区允许大西洋鲟的商业捕捞,一是属纳瓦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的芬迪湾(年捕捞量约10吨),二是属魁北克省的圣劳伦斯河河口(允许最大年捕捞量60吨)。大西洋鲟的南方亚种在苏万尼河中仍有一定的资源量,在其他河流中已很稀少。根据1991-1998年的评估,苏万尼河中大西洋鲟种群大小相对稳定,资源量为7650尾,参加产卵的雌鲟为80尾。

濒危原因

导致大西洋鲟资源下降的原因有河流建坝、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

保护措施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对大西洋鲟采取了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了人工繁殖放流。


上一篇:高首鲟
下一篇:闪光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