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小动物。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在一起营巢。每窝产卵4-9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 牛背鹭
- Bubulcus ibis
- 黄头鹭、畜鹭、放牛郎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鹳形目
- 鹭科
- 牛背鹭属
- 牛背鹭
- 3亚种
- Linnaeus, 1758
- Cattle Egret
- 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水库、山脚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泽地上。常见在牛背上寻食, 营巢于近水的大树、竹林或杉林。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亚美尼亚、阿鲁巴、澳大利亚、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不丹、玻利维亚、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博茨瓦纳、巴西、汶莱、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佛得角、开曼群岛、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中国、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库拉索岛、塞浦路斯、吉布提、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国、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加纳、直布罗陀、希腊、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澳门、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拉圭、秘鲁、菲律宾、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留尼汪岛、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岛(法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与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兰人的一部分)、索马里、南非、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南苏丹、西班牙、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美属离岛、乌拉圭、委内瑞拉、越南、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引进:英属印度洋领地、厄瓜多尔、牙买加、美国。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在一起营巢。巢由枯枝构成,内垫有少许干草。直径30-50厘米,高12厘米。每窝产卵4-9枚,多为5-7枚,卵浅蓝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0-50毫米×33-35毫米,平均47毫米×34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
1. |
牛背鹭普通亚种 |
Bubulcus ibis coromandus |
2. |
牛背鹭指名亚种 |
Bubulcus ibis ibis |
3. |
牛背鹭印度洋亚种 |
Bubulcus ibis seychellarum |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共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