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哺乳动物 > 灵长目
灵长目
长臂猿属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2

长臂猿属(Hylobates;gibbons),长臂猿属(学名:Hylobates),是长臂猿科的四属之一,以前曾被列为唯一属,通称长臂猿。在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中体型最小。因臂特别长而得名。体长45.6~63.5厘米,无尾,体重6~13千克。直立高不过0.9米;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共6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爪哇岛中西部的广大地区。

长臂猿属.jpg

中文名
长臂猿属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灵长目
亚    目
简鼻亚目
长臂猿科
长臂猿属












简介

包括7种:敏长臂猿Hylobates agilis、白须长臂猿Hylobates albibarbis、克氏长臂猿Hylobates klossii、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银白长臂猿Hylobates moloch、灰长臂猿Hylobates muelleri、戴帽长臂猿Hylobates pileatus。
长臂猿属
长臂猿属

我国有1种。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称白掌长臂猿。颜面周围常形成明显的白色面环,雌性面环近似封闭,雄性多不封闭(被白色眉纹断开)。两性均有暗、淡两种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手、足、眉、面环颜色例外);淡色型呈淡黄或奶油黄色,面环和手足更淡,白色。我国的白掌长臂猿在已知亚种中,毛被最长,背毛长110~150mm。两种色型的淡色毛基较短,约为毛长的10~25%。暗色型个体阴毛黑棕色,淡色型阴毛红棕色。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孟连、西盟和沧源;国外见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m。常以各种热带浆果、核果和多种嫩树叶、芽、花等为食,在所觅食物中以无花果占主要成分。亦食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营典型的树栖家族式小群体生活。种群中的个体数不多,一般3~5只为一群,系典型的单雄单雌配偶系。每一群均有固定的领域范围,领域大小约2~4平方千米。白掌长臂猿常在早晨太阳初升时晨鸣。白掌长臂猿是我国长臂猿中分布区最小、数量最少的一个种。最初仅发现于云南西南部孟连和西盟。近几年来在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的分布点,数量有8~10群,约30余只,这是我国白掌长臂猿唯一可靠的分布地,也是我国的特有亚种唯一的残存种群。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描述

喉部有音囊,善鸣叫,不同种长臂猿的叫声有很大差别。雄猿一般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浅,为棕黄、金黄、乳白或银灰色。白掌长臂猿的手和脚及脸周围为白色。白眉长臂猿的眉脊有白色的眉毛。黑长臂猿有的亚种冠毛直立,有的两颊具白斑。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在地面或在悬空的藤蔓上行走时,双臂上举以保持平衡。结群生活,每群包括1对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过5~6只。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每胎产1仔。 每日清晨从喉部音囊发出响亮的声音。鸣叫的声音因种而异,鸣叫时大多由1只带头,群体共呼应,过数分钟停止。

分布

分布于中国华南、缅甸直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部岛屿的热带雨林。中国云南和海南省有黑长臂猿,云南特有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数量稀少,已濒临绝灭,是中国一类保护动物。

研究

长臂猿的化石在华南和印度尼西亚中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多有发现,它们与现生长臂猿在形态上和地理分布上都十分接近。但第三纪与长臂猿起源有关的化石过去主要发现在非洲和欧洲,于是过去一般认为现生长臂猿是由埃及早渐新世法雍层的原上猿经由东非中新世的湖猿或欧洲中新世的上猿进化而来。又有人把一种湖猿即Limnopithecus macinnesi定为树猿,并认为它处于通往现代长臂猿的系统位置上。近年来由于在中国江苏泗洪发现中中新世的醉猿和在云南禄丰发现晚中新世的池猿,在亚洲找到了这种亚洲的小型猿类更接近的祖先。


上一篇:黑掌长臂猿
下一篇:豚尾叶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