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哺乳动物 > 偶蹄目
偶蹄目
泽鹿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0

泽鹿(学名:Rucervus duvaucelii):成年泽鹿体长180厘米,肩高在119至124厘米,体重170至289千克,背部呈棕栗色,两侧和腹部呈浅褐色,腿部、臀部和尾部下侧呈乳白色,冬季体毛加厚,体色变成灰褐色。雄鹿有角,鹿角光滑,向上延伸超过一半的长度后分支,雌鹿无角。

沼鹿.jpg

喜欢群居,活动时间集中在早上及傍晚,主要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种群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以及尼泊尔南部地区。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

中文学名
泽鹿
拉丁学名
Rucervus duvaucelii
别    称
印度沼鹿,沼鹿,Barasinga,Swamp Deer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偶蹄目
亚    目
反刍亚目
鹿科
亚    科
真鹿亚科
鹿属
泽鹿
亚    种
3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G.Cuvier,1823
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
























外形特征

泽鹿体长180厘米,肩高119至124 米,体重170至289千克。泽鹿仅雄性有鹿角,鹿角光滑,向上延伸超过一半的长度后才分支。鹿角在弯前长75厘米,周围长13厘米,最大的鹿角在弯前长104.1厘米。泽鹿背部呈棕栗色,两侧和腹部呈浅褐色,腿部、臀部和尾部下侧呈乳白色,下巴、喉咙和耳朵内侧也呈白色。到了冬季,泽鹿的体毛会逐渐加厚,特别是在颈部,体色会变成灰褐色。 成年雄性泽鹿体色比雌性要深,呈现深棕色。 小鹿在出生时呈褐色并伴有斑点,但随着小鹿成熟,斑点会消失。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印度恒河流域的开阔森林和草原地区,河漫滩芦苇丛,树木繁茂的地区,干燥的落叶林以及红树林等。


生活习性

泽鹿为草食动物,主要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也吃甘蔗 、芦苇和农作物。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及傍晚,在炎热的夏季,一天至少需要喝两次水,一次在日出后,另一次在傍晚。喜欢群居,一群鹿由13~19头组成,有些鹿群只有一头雄鹿或一头雌鹿带着幼鹿组成,但是到了交配季节,这些鹿群就会聚合到一起结成大群,一般不过超过500头。雄鹿在交配期会不断发出“叭铃”的叫声来威吓其它雄鹿。如果威吓效果不明显,那么雄鹿之间就会爆发激烈的战斗,只有强壮的雄鹿,才能在种群中争得交配权。


分布范围

种群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以及尼泊尔南部地区,其中泽鹿恒河亚种分布在印度中部的硬地,尤其是在中央邦;泽鹿指名亚种分布在北方邦、阿萨姆邦及孙德尔本斯的沼泽;泽鹿孟加拉亚种分布在阿萨姆邦。


繁殖方式

每年9月至次年2月是泽鹿的发情期,期间雄性泽鹿会相互争夺繁殖权,获胜的雄鹿会拥有多只雌性泽鹿。成年泽鹿一年繁殖一次,妊娠期为8到8.33个月,一般一胎产一仔,最多两仔,小鹿在6至8个月大时断奶,雌性小鹿需2至3年达到性成熟。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称 命名者及年代
1 泽鹿恒河亚种 Rucervus duvaucelii branderi Hard-ground Barasingha Pocock, 1943
2 泽鹿指名亚种 Rucervus duvaucelii duvaucelii Wetland Barasingha G. Cuvier, 1823
3 泽鹿孟加拉亚种 Rucervus duvaucelii ranjitsinhi Eastern Barasingha Groves, 1982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2017年《附录Ⅰ》

种群现状

在二十世纪初,泽鹿曾经分布在整个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和喜马拉雅南部的两侧低地,且该范围曾向东延伸至尼泊尔南部的泰莱,穿过桑德尔班,一直延伸到阿萨姆邦。但由于狩猎和无计划的乱开采,严重地破坏了泽鹿的栖息环境,使得鹿群的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在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地区的种群已经灭绝。从1986年开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连续多年将泽鹿列为濒危动物,到1996年更改为易危,但泽鹿种群数仍呈减少趋势,成年泽鹿个体数持续下滑,总数在3500头至5100头。鉴于栖息地的退化和保护措施的不到位,泽鹿数量将在24年(三代)的时间里至少下降10%。鹿群栖息范围呈现严重分散化,且总面积低于2000平方公里。


上一篇:梅花鹿
下一篇:鬣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