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狐(学名:Vulpes ferrilata)大小接近赤狐或略小,但耳短小,耳长不及后足长之半,耳背之毛色与头部及体背部近似。尾形粗短,长度不及体长之半。冬毛毛被厚而茸密,毛短而略卷曲。背中央毛色棕黄,体侧毛色银灰。尾末端近乎白色。头骨之吻部十分狭长,吻部中央部位之侧缘稍向内凹入,第二前臼齿处之吻宽约为腭长之1/4。犬齿甚长,上犬齿之高约等于第四前臼齿加第一臼齿长度之总和。
- 藏狐
- Vulpes ferrilata
- 西沙狐、抄狐、草地狐、藏沙狐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食肉目
- 裂脚亚目
- 犬科
- 狐亚科
- 狐属
- 藏狐
- 无亚种
- 博吉瓦玛
- Tibetan fox
- Hodgson,1842年
形态特征
头体长490~650;尾长250~300;后足长110~140;耳长52~63;颅全长138~150;体重3.8~4.6kg。体型与赤狐(Vulpes vulpes)相近,但背部呈褐红色,腹部白色;体侧有浅灰色宽带;与背部和腹部明显区分。藏狐有明显的窄淡红色鼻吻,头冠、颈、背部、四肢下部为浅红色。耳小,耳后茶色,耳内白色;下腹部为淡白色到淡灰色。尾蓬松,除尾尖白色外其余灰色。尾长小于头体长的50%。上颌骨狭窄,牙齿发达,犬齿较长,眶前孔的前缘到吻尖的距离长于左右臼齿间的宽度。
生活习性
繁殖性状
交配季开始于2月末至3月初,单配制(一夫一妻制)动物,选定配偶则终身相伴,双方共同生活、捕食以及抚育后代。雌狐妊娠期约50~60天,每胎产2~5仔,4~5月幼崽诞生。出生后前几周,幼狐不会走出洞穴。8~10个月长成进入成熟期。理想情况下的寿命为8~10年。
主要价值
藏狐在防治草原有害类动物也起有一定作用。藏狐主食鼠类,对农牧业十分有利,亦为益兽。
种群动态
据调查统计,藏狐在西藏的最高分布密度为0.9175只/km²,最低至0.003只0/km²(每1.1~333.3km² 有1只狐狸)。按此密度,以62万km² 栖息面积计算得种群数量为3.7125±10414只(α=0.2),全区藏狐数量为37125~10414只(1989年)。70年代,昌都地区年收购皮张约200张,不足50张。因多年来过度猎捕,藏狐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因此,应在一部分地区停止猎捕,逐步恢复其种群后再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