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狐(学名:Cerdocyon thous):体长60-70厘米,尾长30厘米,毛皮短而厚,不具花纹。毛色主要是灰褐色,上有深蓝色至深灰色的斑点。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四肢修长。趾行性,腿短而强壮,利于快速奔跑。尾巴的毛长而浓密,在兴奋时会竖立。
栖息於亚热带森林及热带大草原,也会在河岸森林等地方生活。雨季会迁移到山上,待旱季时再会回到低地。除了雨林、高山及辽阔开放的草原外,其栖息地覆盖多种环境。主要在夜间活动,也活跃于黄昏,在不同动物挖掘的洞穴里度过一天。单独狩猎或成对生活,是杂食性动物。吃龟、果实、卵、甲壳类、昆虫、蜥蜴、蟹及腐尸。分布于南美洲。
- 食蟹狐
- Cerdocyon thou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食肉目
- 裂脚亚目
- 犬科
- 犬亚科
- 食蟹狐属
- 食蟹狐
- 5亚种
- Linnaeus, 1766
- Canis thous
- Dusicyon thous
- Viverra cancrivorus
- Crab-eating Fox
- Common Zorro
- Crab-eating Zorro
- Savannah Fox
形态特征
食蟹狐体型中等。头体长平均为64厘米,肩高25厘米,尾长28.5厘米,体重5-8千克。毛皮短而厚,不具花纹。毛色主要是灰褐色,上有深蓝色至深灰色的斑点。吻、脸颊、耳朵和腿部及脚掌都有红色,背部有黑色条纹,后面有黑色条纹。耳朵和尾巴上也有黑色。
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朵宽圆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身体较窄,四肢修长。趾行性,前足5趾,后足4趾 ;爪粗而钝,不能伸缩或略能伸缩。腿短而强壮,利于快速奔跑。尾巴的毛长而浓密,在兴奋时会竖立。。
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共有42颗牙齿。
栖息环境
食蟹狐栖息於亚热带森林及热带大草原,也会在河岸森林等地方生活。雨季会迁移到山上,待旱季时再会回到低地。除了雨林、高山及辽阔开放的草原外,其栖息地覆盖多种环境。
生活习性
主要在夜间活动,也活跃于黄昏,在不同动物挖掘的洞穴里度过一天。单独狩猎或成对生活。一夫一妻制,通常是一对生活,或是在繁殖季节以小群生活。它们家庭的领地范围是0.6-0.9平方公里。在旱季,领地意识强,但在雨季食物丰富时,就很少会在意领地的边界。食蟹狐将巢穴筑在草丛中,且有多个入口。它们不单会挖隧道,也会侵占其他动物的巢穴。
会视不同的猎物而采用不同的狩猎方法。食蟹狐是杂食性动物。吃龟、果实、蛋、甲壳类、昆虫、蜥蜴、蟹及腐尸。不同季节及分布地区也会影响它们食物的组合。在雨季,通常会吃较多的蟹类及甲壳类;在旱季,则会多吃昆虫。食蟹狐对控制啮齿目及有害昆虫甚有帮助。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繁殖方式
食蟹狐繁殖时间不定,但每年会有两次。通常在11-12月及7月开始。妊娠期为56天,在1-2月产子。每胎约有3-6只幼狐。幼狐视盲,没有牙齿。约14天就会睁开眼睛,30天后可以吃固体食物。约90天断奶。幼狐初出生时毛色是深灰色,腹部较浅色。成年雄狐及雌狐都会照顾幼狐。20-35日后,幼狐的毛色会变得像成年一样。9个月大就到达了性成熟,且会开始以尿液来划分领地。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食蟹狐委内瑞拉亚种 | Cerdocyon thous aquilus | Bangs, 1898 |
2 | 食蟹狐巴西亚种 | Cerdocyon thous azarae | Wied, 1824 |
3 | 食蟹狐阿根廷亚种 | Cerdocyon thous entrerianus | Burmeister, 1861 |
4 | 食蟹狐哥伦比亚亚种 | Cerdocyon thous germanus | G, M, Allen, 1923 |
5 | 食蟹狐指名亚种 | Cerdocyon thous thous | Linnaeus, 1766 |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在阿根廷,食蟹狐被认为是“没有濒危”的,1983年的动植物国家方向(第144号决议),并在1987年禁止了对它的开发和商业用途(Courtenay和Maffei 2004)。在所有国家,这个物种都没有具体的保护立法,尽管大多数国家都禁止狩猎野生动物。一般来说,对于食蟹狐,没有具体的防治法规,但在当地,它是一种非常不受欢迎的害兽,因为它是家畜(家禽和羊羔)的天敌,导致非法狩猎和相应的毛皮销售。在一些国家,兽害控制受到具体配额的限制(没有官方的限制),尽管该条例和规定经常被忽视、滥用或不加强。在乌拉圭,自1989年以来,狩猎许可证还没有颁发,因为狐狸的捕猎行为可以忽略不计(Cravino et al. 1997,2000)。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