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狍(学名:Capreolus pygargus)是鹿科、狍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与西方狍并列。体型小而壮实,背平颈直,雄性的角简单具有3个直立的角叉。指名亚种pygargus比贝氏亚种bedfordi体型大。冬毛灰褐色,到夏季变为黄褐到红,腹部黄色,颏白色与黑色的鼻相对照。臀和尾下面白色,在受惊时尾竖起。
- Capreolus pygargus
- 东方狍、狍子、矮鹿、獐子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偶蹄目
- 反刍亚目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西伯利亚狍一般生活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位置,多在荒山混交林中树木比较稀疏而多革的环境中栖息。栖息地点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和树林的郁闭度,冬季受气候条件和食物的限制,活动范围比较小,主要位于相对高度较高郁闭度较低的林间空地,阳光充足,林下植被丰富,可食植物充足,隐蔽条件较好的区域栖息。其他季节狍一般栖息在疏林带,山腰或林缘中。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日间多栖息于密林中,早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生活习性
西伯利亚狍表现机警,嗅觉、听觉、视觉都很灵敏;跑得快,活动于晨昏,白天很少活动,夏天躲避于阴凉的树阴下或清凉的河边休息。有时候到碱场饮水,很少单独行动,往往三五成群,在林区出没,大的一只往往跑在前面。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落叶、小浆果蘑菇和各种青草等,对树苗有为害的情况,另外在秋收前后危害庄稼,吃大豆和谷子等。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仔狍生下是睁眼的,毛干即能站立行走,但不稳定。受惊后,不能正常逃跑,易跌到,但能随着母狍营漂泊的生活,至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哺乳期一个半月。初生幼狍身上有斑点,半年后胎毛脱落斑点亦消失,幼狍的角在出生后4~5个月间才长出,而且不分叉,以后每年换角一次,大约在11月间掉角,到次年1月开始重长,至4~5月间长成。每年换毛两次,冬毛与当时的草木和灌木林的颜色一致,夏毛和湿润的黄土色一样。
亚种分化
中文名 |
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西伯利亚狍贝氏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i |
Thomas,1908 |
西伯利亚狍中国东北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mantschuricus |
Noack,1889 |
西伯利亚狍中国中部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ochraceus |
Barclay,1935 |
西伯利亚狍指名亚种 |
Capreolus pygargus pygargus |
Pallas,1771
|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列入《中国河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主要价值
西伯利亚狍在中国民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关西伯利亚狍的传说享誉海内外,西伯利亚狍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狍肉有“瘦肉之王”之称号,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质纯瘦,营养丰富,胆固醇的含量低于牛肉,具有滋阴补阳双重保健的功能;狍茸、狍角、狍胎、狍鞭也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狍茸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的功效,能够提高记忆力、免疫力,并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强身的作用,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已将狍茸粉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作儿童发育和老年人延年益寿的佳品。狍血、心、肝、肾、骨、肉等都有补身益寿的功能,并且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肯定;狍皮可制作高档珍贵皮衣,狍粪可发酵加工优质肥料。狍作为鹿科动物,外形修长、灵活、美观,可作为观赏动物饲养于动物园,供游人观赏,而且因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看起来十分可爱,也是“傻狍子”称呼的来源,也可作为狩猎动物供人们狩猎。
养殖技术
- 建圈舍
- 锯角
- 喂食
- 防病
- 注意饮食。禁喂不洁、霉变饲料,水槽食槽天天清洗。
- 每天清扫图舍,夏季用干土铺垫地面,保持干燥。
- 定期消毒。每月用火碱或生石灰20%加水80%全面喷洒一次圈舍。谢绝外人入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