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伞表面光滑,没有刺胞颗粒。胃管窦有辐隔片,故感觉胃囊和触手胃囊完全分开。延伸至缘瓣的水管呈现曲折,分枝在接近边缘处,少数分枝小管彼此连接,但不构成网状。伞径超过1400 mm,最大个体可达1m,为最大型的水母。本种生活时体色为红棕色或淡黄色。本种在形态构造上的特征,如缘瓣、触手数、环肌和辐射肌束的数目等,变化较大,往往使许多学者误定为许多变种。
- 发形霞水母
- 动物界
- 腔肠动物门
- 钵水母纲
- 旗口水母目
简介
“发形霞水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伞膜直径达惊人的8英尺(约合2.44米)宽,触角长度可达120英尺(约合36.58米),比一头蓝鲸还要长得多。此外,这种水母似乎很欢迎全球变暖现象的到来,它们正以庞大的身躯占领越来越多的海洋领域,这种凝胶状生物大有成为未来世界霸主的趋势。
分类信息
中文种名 发形霞水母
拉文种名 C.capillata (Linne)
拉文门名 COELENTERA [CNIDARIA]
拉文纲名 Scyphomedusae
拉文目名 SEMAEOSTOMEAE
拉文科名 CYANEIDAE
中文属名 霞水母属
拉文属名 Cyaneidae
地理分布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
形态特征
外伞表面光滑,没有刺胞颗粒。胃管窦有辐隔片,故感觉胃囊和触手胃囊完全分开。延伸至缘瓣的水管呈现曲折,分枝在接近边缘处,少数分枝小管彼此连接,但不构成网状。伞径超过1400 mm,最大个体可达1m,为最大型的水母。本种生活时体色为红棕色 或淡黄色。本种在形态构造上的特征,如缘瓣、触手数、环肌和辐射肌束的数目等,变化较大,往往使许多学者误定为许多变种。
相关研究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近海海域水母爆发日益
频繁[1,2,3,4,5];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与有毒水母接触的机会也不断增多,水母蜇伤成为最常见的海洋生物伤[6,7]。水母蜇伤会产生剧烈疼痛、炎症与坏死等局部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循环系统抑制甚至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状,急性心力衰竭被认为是水母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4,8]。研究表明水母毒素对心血管、神经、肌肉、肝、肾等多器官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其中心血管毒性被认为是水母毒素毒力强弱的主要判断依据[9],但迄今水母毒素心血管毒性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中,我们首先在离体心脏水平证明发形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触手提取物(tentacle extract,TE)具有直接的心脏毒性作用;然后对TE心脏毒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CICR(Ca2+-induced Ca2+ release)信号通路在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异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cAMP-PKA-RyR2-Ca2+信号通路也与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异常有关。结论:
1.在离体心脏水平通过对TE作用后各种心功能指标、ECG变化的监测以及对心肌损伤相关酶变化的测定,证明TE对心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2.在整体动物、离体心脏、心肌细胞以及分子水平证明CICR信号通路在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异常中起着重要作用。
3.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初步证明β肾上腺素受体-cAMP-PKA-RyR2-Ca2+信号通路与TE引起急性心功能异常有关。
1.在离体心脏水平通过对TE作用后各种心功能指标、ECG变化的监测以及对心肌损伤相关酶变化的测定,证明TE对心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2.在整体动物、离体心脏、心肌细胞以及分子水平证明CICR信号通路在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异常中起着重要作用。
3.在细胞与分子水平初步证明β肾上腺素受体-cAMP-PKA-RyR2-Ca2+信号通路与TE引起急性心功能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