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巨蟹蛛(Heteropoda venatoria)是巨蟹蛛科的一种蜘蛛。别称:狩猎巨蟹蛛、白额高脚蛛(台译)。该蛛为室内常见的蜘蛛之一,身体宽短而扁平,步足左右伸展能横行,体型较大,善走易遁。分布于中国河南、陕西、四川、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
- 白额巨蟹蛛
- 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1758)
- 狩猎巨蟹蛛;白额高脚蛛(台译)
- 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1758)
- 动物界
-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 蛛形纲(Arachnida)
- 蜘蛛目(Araneae)
- 新蛛亚目(Metathelae)
- 巨蟹蛛科(Sparassidae)
- 巨蟹蛛属(Heteropoda)
- 白额巨蟹蛛(Heteropoda venatoria)
- 四川,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台湾
简介
白额巨蟹蛛属蜘蛛目巨蟹蛛科体形较大。成体雌蛛体长通常20-30mm,雄蛛15-20mm,因在额与眼区前缘之间有一条白纹故名,常见于居室内外的墙壁上,多在夜间捕食居室附近的卫生害虫.如蟑螂、蝇类和蚊类,有时亦在村庄附近的稻田中捕食。
形态特征
雌蛛
雌蛛体长20~28毫米。头胸部灰褐色,长宽略等,前缘横直,中窝纵向、色深,颈沟、放射沟明显。眼与额之间有1条短白毛组成的横纹,背甲近似方形,后缘有一灰黄色横带。胸部两侧由深褐色毛构成的斑纹。头部向前延长,前线端直,眼区褐色。8眼两列,同型,前眼列微前曲,后眼列平直且长于前眼列,稍微后曲。前中眼小于前侧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后中眼间距小于后中、侧眼间距,后侧眼稍大于后中眼,有眼丘。螯肢深褐色,其上密布褐色细长毛,侧结节明显。前齿堤2齿,后齿堤3齿。胸板长大于宽,谈黄褐色,疏生褐色长毛,前缘微后凹,后缘尖细,插入第Ⅳ步足基节之间。步足粗壮,灰褐色,具深、浅色长短毛,并有黑褐色斑点,各斑点上生黑刺1根。足式为2、1、4、3。腹背褐色,由灰、白、褐色细毛组成箭尾状斑纹。腹部腹面淡褐色。纺器褐色。
雄蛛
雄蛛体长15~20毫米。与雌蛛有明显区别,背甲后部从中窝、颈沟、放射沟,一直达到背甲后缘有1对蝶形斑纹。腹背斑纹呈倒“八”字形。腹部两侧面毛较长而密。
习性分布
栖息环境
白额巨蟹蛛广泛分布于低海拔山区和平地,常见于稻、棉田附近的房屋内、外墙上。
生活习性
白额巨蟹蛛常侵入住家或农舍内生活,白天通常隐藏在橱柜缝隙或床铺下,夜晚才外出觅食,行动敏捷,耐饥力强。捕食对象以各类节肢动物为主,捕食各种害虫,也包括蟑螂在内。
分布范围
中国四川、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台湾、广东、西藏、云南等。
繁殖方式
该蛛5~6月份产卵,每只雌蛛可繁殖500~600只幼蛛。600只蜘蛛一次产卵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