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旱獭(学名:Marmota flaviventris):是一种土拨鼠。体重为1.6-5.2千克,雄性重量通常超过雌性。体躯肥胖,呈圆条形。头部短而阔,略呈方形。它的上唇开裂,上门齿微向前方突出。颈粗短,颈部仅存皮褶。毛皮棕色,眼睛和鼻子之间有白色斑块,呈红褐色尾巴,腹毛黄色,因此而得名字。耳朵小而圆,有一个白色的口唇和黑色的鼻子。尾巴末端呈褐黑色。四肢的足背均为灰黄色。
生活于草原,草甸和其他开放的栖息地,有时出现在落叶或针叶林边缘,通常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属于白昼活动的动物,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早上出洞的时间随季节而异,一般依太阳照射到洞口来确定。每次出洞之前总是先探出头来四处张望,觉得安全后,先露出半个身子,扒在洞口晒晒太阳,然后发出鸣叫声。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喜欢吃带有露水珠的嫩草茎叶、嫩枝或草根,尤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绿色的部分,偶尔也取食一些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
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加拿大西南部,包括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和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
- 黄腹旱獭
- Marmota flaviventris
- 黄腹土拨鼠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啮齿目
- 松鼠亚目
- 松鼠科
- 地松鼠亚科
- 地松鼠族
- 旱獭属
- 黄腹旱獭
- 11亚种
- Audubon & Bachman, 1841
- Yellow-bellied Marmot
- Yellow-bellied Woodchuck
- Rock Chuck
形态特征
黄腹旱獭体重为1.6-5.2千克,雄性重量通常超过雌性。成年雄性3-5千克,雌性1.6-4千克。体躯肥胖,呈圆条形。头部短而阔,略呈方形。它的上唇开裂,上门齿微向前方突出。颈粗短,颈部仅存皮褶。耳壳短小,尾短而末端扁,长不超过后足的2倍。四肢短而粗,前足四指,爪特别发达,适于掘土筑巢;后足5趾,爪不及前足发达。
黄腹旱獭有一个棕色的毛皮大衣,眼睛和鼻子之间有白色斑块,呈红褐色尾巴,腹毛黄色,因此而得名字。耳朵小而圆,有一个白色的口唇和黑色的鼻子。自鼻端经两眼眉间到两耳前方之间有一个近似于三角形的白色毛区,愈接近鼻端愈窄。嘴的四周为白色。耳壳呈深棕黄色或深黄色,内廓有白边。身体的背部为深褐色、沙黄色,棕黄色或草黄色,毛基呈黑褐色,上段为草黄色或浅黄色,尖端黑色。背部至臀部的黑色毛尖多而显著,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色细斑纹。尾巴末端呈褐黑色。四肢的足背均为灰黄色。不过,每个个体之间毛色的变异也很大,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家族中,不同个体之间的毛色深浅亦有所不同,幼体毛色多较成体灰黄或晴。冬眠之前的秋季开始发胖。
栖息环境
黄腹旱獭生活于草原,草甸和其他开放的栖息地,有时出现在落叶或针叶林边缘,通常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其领地范围在2-3公顷。选择在岩石下挖洞穴,这样不容易被食肉动物发现。
生活习性
黄腹旱獭花费约80%的时间生活在它们的洞穴里,其中60%花在冬眠。经常在中午和晚上挖掘洞穴。这些洞穴通常是建立在山坡或悬崖。用于冬眠白洞穴可以长达5到7米深,但对日常使用的洞穴通常只有1米深。冬眠期通常从9月至5月。虽然是陆生动物,偶尔也会爬上树木和其他植物。旱獭的洞系属于家族型,每个家族由成年雌体、雄体和1、2龄的仔兽组成,同居于一个洞系中,幼体性成熟后则分居。每组家庭洞分为临时洞和栖居洞,栖居洞又分为冬洞和夏洞两种类型。内垫有很厚的干草。洞内温度较稳定,窝巢常年温度保持在0度以上,但不超过10度。
黄腹旱獭属于白昼活动的动物,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早上出洞的时间随季节而异,一般依太阳照射到洞口来确定。每次出洞之前总是先探出头来四处张望,觉得安全后,先露出半个身子,扒在洞口晒晒太阳,然后发出鸣叫声。此时,临近的同类立即响应,一起鸣叫。此后不久,即开始取食,除非是遇有敌害外,则在这以后的一天内完全不再发声鸣叫。日落之前进入洞中休息,夜间不再出来活动。由于天敌的种类较多,所以它的性情极为机警,视觉、听觉都很敏锐,每当遇有狼、熊、狐、猞猁、雕、鹰、狼、狐狸、浣熊、狗和老鹰等天敌进入领地时,就直立起来发出尖锐的鸣叫,它会吹口哨,提醒在该地区的所有其他旱獭。然后就隐藏在附近的岩石堆。
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喜欢吃带有露水珠的嫩草茎叶、嫩枝或草根,尤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绿色的部分,偶尔也取食一些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在农作区,它也常常偷食青稞、燕麦、油菜、洋芋等作物的禾苗、茎叶。早春,在青草尚未发芽时,则也可挖食草根。也吃水果,蝗虫和鸟蛋。
分布范围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南达科他州、犹他州、华盛顿州和怀俄明州)。
繁殖方式
一年繁殖一次,出蛰后不久即进入繁殖期,开始交配,延续约1个月左右,个体活动极其频繁,经常串洞、追逐,以进行性活动为主,雄性一般有2-3个性伴侣,夏季最多可以有4只雌性在一起吃住。很少警戒,活动范围很大,其中尤以成年雄兽参与繁殖的个体的活动性最强。4月中旬即可发现怀孕的雌兽,怀孕期约为35天左右,每胎产1-9仔,而以4-6只为最多见。幼仔出生后,雌兽吃食时间与范围逐渐增加,为保护幼兽守望警诫增多,串洞和交往则显减少。6月底即可见到幼仔出洞活动,十分活跃,取食频繁。幼体与母兽一直生活至第2年的7月才分居出去,独立生活。雌性后代往往停留在家族活动的区域,雄性后代通常离开,2岁时达到性成熟。但每年参与繁殖的雌性个体,仅仅只占达性成熟雌性个体总数的50-60%。寿命15年。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黄腹旱獭加拿大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avara | Bangs, 1899 |
2 | 黄腹旱獭南达科他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dacota | Merriam, 1889 |
3 | 黄腹旱獭爱达荷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engelhardti | J, Allen, 1905 |
4 | 黄腹旱獭指名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flaviventris | Audubon & Bachman, 1841 |
5 | 黄腹旱獭加利福尼亚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fortirostris | Grinnell, 1921 |
6 | 黄腹旱獭怀俄明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luteola | A, Howell, 1914 |
7 | 黄腹旱獭蒙大拿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nosophora | A, Howell, 1914 |
8 | 黄腹旱獭科罗拉多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notioros | Warren, 1934 |
9 | 黄腹旱獭新墨西哥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obscura | A, Howell, 1914 |
10 | 黄腹旱獭内华达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parvula | A, Howell, 1915 |
11 | 黄腹旱獭南内华达州亚种 | Marmota flaviventris sierrae | A, Howell, 1915 |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