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 Gray)简称竹鼠,又名竹根鼠、竹根猪、竹狸、芒狸、竹鼬、茅根鼠、芭茅鼠,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
中华竹鼠身体粗状呈圆筒形,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尾长6~7cm,体重500~800g。头部钝圆,吻部较大。眼小,耳小隐于毛内。四肢粗短,爪强而锐利。尾短小,上下均长有稀疏的毛。
竹鼠为洞穴式生活,不需阳光,昼伏夜出。可在室内、地下室、凉台、山坡、岩洞营造窝室立体化饲养。
肉味鲜美,低脂肪,高蛋白,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铁、锌营养物质,而皮毛可以深加工开发。
- 中华竹鼠
- 竹根鼠、竹根猪、竹狸等
- Rhizomys sinensis Gray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哺乳纲
- 啮齿目
- 竹鼠科
- 竹鼠属
- 中华竹鼠
- Gray,1831
形态特征
特征
外形
毛色
从吻至额及颊部毛基为白色,末端为棕色;向后至背部和体侧,毛基为灰黑色,毛尖为浅棕色,而体侧的棕色更浅。臀部毛基为灰白色,毛尖为棕色。颏部及下颈毛白色;腹部毛较背部稀疏,毛基灰色,毛尖棕白色;会阴及肛周围毛棕色;足背及尾的毛为棕白色。据秦岭地区采得的标本,有些个体毛色较灰些,有些则较棕白些。幼体颊部和颏部毛色较浅,腹部毛具白色毛尖,尾毛棕灰,余部毛色灰黑。
头骨
牙齿
牙齿上门齿粗大,近乎与上颌垂直,不向前方倾斜。上臼齿列向后外倾斜。上颌第1臼齿较第2臼齿小得多,且较低。在幼体可以清楚地看到臼齿的两侧均有向齿中折入的珐琅质褶皱,但成体由于珐琅质磨损,咀嚼面上形成孤立的岛状或半岛状齿环,甚至有些个体的内侧褶或外侧褶也很不明显。上颌第1臼齿有4~5个齿根。下门齿亦粗大,向前倾斜,整个牙体呈弓形。下颌第1臼齿较小,多呈三角形,稍向内倾斜,有3~4个齿根。下颌第2臼齿和第3臼齿较大,向前内侧倾斜,咀嚼面与上臼齿情况相似。
栖息环境
中华竹鼠多栖于山坡,在秦岭地区常栖于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林下多生有竹类植物,或直接栖于竹林。
生活习性
活动
食性
洞穴
中华竹鼠的洞道非常复杂,成年者的洞道较幼年者更甚。猎人常根据粪便、足迹和洞的大小以及洞道的复杂程度来判断竹鼠的大小。洞道一般包括土丘与洞口、取食道、窝巢和避难洞。
土丘与洞口:中华竹鼠在挖掘洞道时推出泥土,在地面上形成土丘,土丘之下便是洞口。根据土丘的土是否新鲜可判断洞道内是否有竹鼠。若土丘干燥,或其上落满竹叶或树叶,或长苔藓与其他植物,便可断定洞内无竹鼠。洞道内是否有竹鼠还可通过检查洞口周围有无竹鼠咬断竹子的痕迹来确定,若洞口周围有新鲜的被咬断的竹子痕迹,就可断定有竹鼠存在。
取食道:取食道为竹鼠取食和活动的通道,它啃咬洞道周围的竹根、未出土的竹笋,将竹子拖入洞内咬成小节,然后慢慢啃食。取食道与地表平行,距地表14~25cm。在留坝县解剖了5个洞系:取食道的分支有1~2个,而不像分布于云南的中华竹鼠有4~7个分支。取食道的长度为lOm左右,也不如云南的竹鼠洞道长,云南的中华竹鼠洞道总长可达55m,这可能与环境有关。有竹鼠的取食道内光滑、潮湿,但无积水。
窝巢:窝巢是中华竹鼠的住所,也是产仔育幼的地方。它位于取食道上,较取食道宽、大、高。窝长×宽×高=(34~38)cm ×(20~32)cm×(19~25)cm。内垫有竹节、竹叶、竹小枝以及竹鼠咬成的竹丝等物。无固定的厕所,排粪在距窝10~25cm处。粪便两端钝圆,似药用胶囊状,呈墨绿色,质较硬,大小为:长×直径=(19~25)cm×9mm。
避难洞:避难洞是中华竹鼠逃避敌害的安全洞。挖洞捕捉竹鼠一般都是在避难洞中捕获的。而且人在外挖,竹鼠在内也边堵洞,边向前挖。避难洞长2~5m,有的可达到3m以上,距地面深70~170cm。避难洞的方向是朝向地下的深处。
摄食
在野外竹鼠的洞口周围总有它咬断的竹子的痕迹,说明竹鼠常常出洞,将竹子从接近地面处咬断,然后将竹秆连同端部枝叶一同拖进洞内。给竹鼠一根较长的竹子,它先用门齿将其咬断成几节,然后两前指掌抱住啃食。咬断竹子靠门齿切割,上门齿为不动点,下门齿向一个方向反复切割,直至咬断竹子;如果咬切不断,会将上、下门齿快速相互摩擦,之后再咬切竹子。啃食竹节时,用前指掌一上一下握住竹节,头微偏侧,上门齿仍为不动点,下门齿由下而上不断反复刮啮十多次,同时发出快速牙齿碰击声,之后,则是快速咀嚼,如此反复的啃食竹节。在啃食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磨牙行为。
生长繁殖
雌雄鉴别
竹鼠同龄成体,一般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体长相近的竹鼠个体主要从外生殖器的特征来鉴别,这是雌雄个体之间在外形上最明显的鉴别性特征。
性成熟期
野生竹鼠在7~8个月达性成熟,人工饲养竹鼠4~5个月性成熟。
交配与产仔
中华竹鼠繁殖能力强,每只母鼠每年可产仔3~4胎,每胎2~6只。多者可达8只以上。野生竹鼠在7~8个月达性成熟,人工饲养竹鼠4~5个月性成熟。由于竹鼠具有刺激排卵的特点,所以繁殖必须复配2~3天才能提高受孕率。配种时间夏秋两季一般在上午8~10时和傍晚6~9时,冬春两季一般在上午6~9时和下午2~4时最为适宜。怀孕期一般为2个月左右。母竹鼠分娩后,12~36h就可与公竹鼠交配。且受孕率比较高。正常情况下脯乳期40多天左右母鼠又开始发情。产仔时母鼠不能受到惊吓,否则母鼠将不会喂养自己的幼仔。
幼体发育
竹鼠生长比较迅速。仔鼠在出生后,要以母乳脯育生长。幼鼠出生20多天,就可爬行,就能食少量的幼根和嫩茎。人工饲养的可喂饲料。45天的脯乳期过后,幼鼠体重可达0.25kg,就能独立觅食或可与母鼠隔离饲养。人工饲养2个月左右,体重可达1kg。
饲养方法
初次饲养,适宜用驯化的竹鼠为种源。作为种源竹鼠应体壮无病,无外伤。野生竹鼠对当地饲养环境适应很快,繁殖率很高,一只母鼠最多可产仔4~6只,且成活率较高,也可作为种源。
人工饲养时,根据当地植物资源情况和季节不同,可以喂竹鼠甘蔗、竹片、竹根、玉米茎(玉米)、红薯、草根等。为了加速竹鼠的成长速度,也可喂混合饲料。根据竹鼠的生活习性,应采取白天少喂晚上多投食的方法,同时采取青饲料和混合饲料混合喂养。
鼠舍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冬季为7~10℃,夏季应在27℃以下,超过32℃应采取降温的措施。鼠舍地面要求干燥、无积水,室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60%左右。
饲料要分批投喂,少喂勤添,忌喂水。吃不完的饲料要及时清除,同时要注意保持鼠舍的清洁。
疾病防治
竹鼠抗病力强,极少生病。但因饲料、管理、卫生等诸方面原因,可引发以下常见疾病:
便秘:症状竹鼠减食,排粪量少,粪干细小,常伴有高烧,严重时拒食,精神不振,消瘦。治疗可灌服少量的植物油。
腹泻:症状为拉稀,表现头下曲,行动迟缓,严重可导致竹鼠死亡。治疗可用黄胺类药或土霉素,同时注意饮食。
气胀病: 此病常见于幼鼠,症状表现为胃部膨胀,萎靡不振。可用黄胺类药或消化类药。同时促使竹鼠运动,让其自行恢复。
感冒: 气温突然下降或窝室潮湿、体质弱等因素引起,对病鼠可内服阿斯匹林,每次半片,幼鼠内服阿斯匹林四分之一片。
外伤:主要由于互相撕咬所致。对轻伤涂以碘酊;重伤涂碘酊后再撒消炎粉;严重者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一20万IU/只,防止感染。
胃肠炎:主要由于饲料不净或某些疾病所致。应采用氯霉素6万~8万I/只或磺胺嘧啶2~3ml/只、早晚各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d。
中暑:主要由烈日曝晒,通风不畅,热气熏蒸所致。应将竹鼠移到阴凉处给予扇风,或选用清热解暑药如安乃近等肌注2~4ml。
外寄生虫病:主要由于笼舍与垫草不洁所致。在被毛深处可发现半个米粒大小的褐色的活动鼠虱,应用灭蚤精或杀虫剂涂于患处。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的崇安、南平、龙溪、福州和福清等地山区,广东北部,广西中部,云南的丽江、大理、兰坪、哀牢山一带,贵州的江口和罗甸,四川中部的汉源、石棉、峨眉山、乐山、荣经、雅安、洪雅、天全、宝兴至北部的绵竹、江油、平武和南江等地,重庆,湖南,湖北,甘肃南部与四川北部的交界地区,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的高山区各县,以及关中地区个别靠秦岭的县,其中商洛地区可以说是中华竹鼠最北的分布范围,而且也是竹鼠科的分布北限,安徽大别山和浙江南部的泰顺也有分布。国外分布在缅甸北部。
亚种分化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份 |
|
---|---|---|---|
⒈ |
中华竹鼠指名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sinensis |
Gray,1831 |
⒉ |
中华竹鼠广东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chinensis |
Swinhoe, 1870 |
⒊ |
中华竹鼠滇缅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neowardi |
Wang, 2003 |
⒋ |
中华竹鼠云南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pediculus |
Wang, 2003 |
⒌ |
中华竹鼠越南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reductus |
Dao & Cao, 1990 |
⒍ |
中华竹鼠福建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davidi |
Thomas,1911 |
⒎ |
中华竹鼠缅北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wardi |
Thomas,1921 |
⒏ |
中华竹鼠四川亚种 |
Rhizomys sinensis vestitus Milne |
Edwards,1871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防治方法
当地猎人和居民都有丰富的防治中华竹鼠的经验,主要方法有:
⑴灌水法:挖洞时当发现了深入到地下的洞道后立即将水灌人洞内,竹鼠会沿洞道逃出。
⑵烟熏法:在洞口下方挖1个小坑,把树枝、树叶、草放在坑内燃烧,扇烟入洞,最好时间长些,有的竹鼠会从洞中突然窜出,有的则会闷死洞中。
⑶圈套及笼捕法:有经验的人确定动物和洞口后,即把套或笼安置在洞口外面进行捕捉。
⑷挖洞法:由于竹鼠有堵洞习性,经常是人在外面挖,它在洞内挖,且边挖边堵。
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
竹鼠肉质细腻精瘦,鲜美可口,为野味上品,是一种高营养价值、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竹鼠肉的营养成分测定,它含有粗蛋白质57.78%,粗脂粉20.54%,炭份17.36%,粗纤维0.84%,水分3.84%,还富含P、Ca、维生素E及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都高。
药用功效
竹鼠还可以入药治病。《本草纲目》中说,它有“调经、护发、补血益气、滋阴壮阳”等特殊疗效。现代医学也证明,竹鼠肉能够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尤其是竹鼠肉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类有机物,是构成人体皮肤、筋、腱、牙齿和骨骼等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约占人体总蛋白质的三分之一,是肌肉必需摄取的营养物。从竹鼠肉中摄取胶原蛋白,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降低细胞可塑性的衰退,增强肌肤弹性,防止皮肤干燥、萎缩、皱等,改善肌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抗衰防老。竹鼠的肝、胆、肉、骨头可直接入药,治体虚怕冷、腰椎寒痛、阳痿早泄、产后病后体弱、神经衰弱、失眠、关节筋骨疼痛等。同时竹鼠血清泡酒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和糖尿病有特殊功效。
此外,竹鼠肉是一种有益健康和美容的滋补品。竹鼠的皮毛细软、光泽油润、低绒厚,是制裘衣的上等原料,其皮制成的夹克、长大衣,在国际市场上极为抢手。竹鼠的须是制作高档毛笔的原料,货源紧张,供不应求。
竹鼠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利用竹鼠的骨和血制成药酒,用来治疗风湿、支气管炎、哮喘和糖尿病等。经常服用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它的油脂能防蚊虫叮咬,治疗烧伤和烫伤,美容等。还有养殖竹鼠可为研制新药提供药用基质和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