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Shiraki,为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双云尺蛾属的一个物种。分布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贵州、四川和台湾等地。幼虫取食油茶树叶,常使油茶树早期落果,造成重大损失。食料欠缺时,也取食油桐、乌桕、茶树等树叶。
- 油茶尺蠖
- 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 动物界
- 节肢动物门
- 六足亚门
- 昆虫纲
- 有翅亚纲
- 鳞翅目
- 尺蛾科
- 双云尺蛾属
- 油茶尺蠖
- 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贵州、四川和台湾等
形态特征
成虫
枯灰色,体长14~20毫米,翅展30~36毫米。前翅狭长,外线和内线隐约可见,较翅底色略深,后翅外线较直。前翅长27ram,体灰褐色,杂生黑、白及灰黄色1 鳞片;一般雄蛾体色浅,雌蛾体色深。雌蛾触角丝状,腹部膨大,末端丛生黑褐色毛;雄蛾触角双栉形,腹部末端较尖细。前翅狭长,内、外线清楚,中线、亚缘线隐约可见,此4线黑褐色,外缘有6~7个斑点;后翅短小,外线黑褐色,隐约可见。前、后翅外线外侧附近到翅基有一层粉白散敷在枯灰上面。
成虫
枯灰色,体长14~20毫米,翅展30~36毫米。前翅狭长,外线和内线隐约可见,较翅底色略深,后翅外线较直。
卵
近圆形,细小,初产时草绿色,以后逐渐变为黄褐、黑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0~60毫米,黄褐色,杂有黑褐色斑点,头顶中央凹陷。
蛹
圆锥形,棕褐色,体具细点刻;头部细小,有两个角状突起;腹末两侧具两个小突,有分叉的臀棘一根。
发生规律
一年1代,以蛹在油茶树干基部周围土内过夏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羽化、产卵,3月下旬孵化。幼虫共6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入土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15~33毫米。幼虫期55~58天,蛹期252~271天。雌蛾平均寿命6.25天,雄蛾4天;昼伏夜出,飞翔力弱,无趋光性。雌蛾大多数交尾一次,交尾时间多在凌晨2~3时;雌蛾对雄蛾有明显的性引诱现象。卵呈块状产于树枝的阴暗面或枝叉处,卵块表面覆盖褐色茸毛,雌蛾产卵量412~1234粒。初孵幼虫有群栖性,嚼食嫩叶的表皮和叶肉,2龄后开始分散取食,食叶成缺刻,3龄前食量较小,4龄后食量逐渐增大,6龄幼虫食叶量最大。幼虫爬行时身体一伸一缩,农民称其为“量布虫”;静止时,后足紧抓树枝,口吐细丝,使身体斜竖,形如枯枝。4龄前幼虫受惊时常下垂脱逃。防治方法主要是幼虫 3龄前可用化学药剂;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或组织人工捕捉。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主要是幼虫 3龄前可用化学药剂;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或组织人工捕捉。
人工防治
油茶尺蠖无毒,且其幼虫和成虫都不很活跃,产卵集中成块,因此在油茶树不高的时候可采用人工防治。
- 挖蛹 结合垦复,把挖出土面的蛹捡集除灭,或将蛹深埋,使之不能孵化出土。
- 捕蛾控卵 在成虫羽化产卵期,由于成虫飞翔力弱,易于捕捉,且卵块产在树枝下方或树干阴凹面,黏附不紧,因此可用竹片或小刀刮卵。
- 捕捉幼虫 当幼虫长到4~6龄时,由于用药杀除的效果较差,此时可组织群众上山捕捉杀灭。捕获的幼虫还可用来喂家禽。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应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在每年4月左右,即幼虫4龄以前用药。在风不大的晴天或有露水的早晨进行喷药效果最佳。实验证明,此时若每亩用3%的敌百虫粉剂3公斤喷粉,杀虫率可达91%以上;若用50%二溴磷或25%亚胺磷或40%治螟灵1000倍液防治2~3龄幼虫,亩用药液50公斤,其防治效果可达97.3%~100%;若用90%敌百虫晶体0.5公斤兑水配成12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公斤,则防治效果高达95.6%。
生物防治
利用尺蠖的天敌——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菌类等来防治。据观察,用每毫升含1~2亿孢子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菌液来喷杀2~3龄幼虫,灭虫率可达90%以上。此外,鸟类中的白头翁、鹑雉、竹鸡等和寄生蜂中的姬蜂、土蜂等都是油茶尺蠖的重要天敌,应注意加以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