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哺乳动物 > 啮齿目
啮齿目
褐家鼠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2

褐家鼠(学名Rattus norvegicus),也称为褐鼠、大家鼠、白尾吊、粪鼠、沟鼠,为一种中小型啮齿动物,雄性体重133g左右,体长133~238mm,雌性体重106g左右,体长127~188mm,尾长明显短于体长,尾毛稀疏。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该鼠的存在,主要栖居于人的住房和各类建筑物中。

大家鼠.png

褐家鼠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危害较大的害鼠之一,数量多,危害大。
中文学名
褐家鼠
拉丁学名
Rattus norvegicus
别    称
褐鼠、大家鼠、白尾吊、粪鼠、沟鼠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啮齿目
亚    目
鼠形亚目
鼠科
鼠族
大鼠属
褐家鼠
命名者及年份
Berkenhout, 1769
亚种数
4
英文名
Brown Rat
























形态特征

褐家鼠为中型鼠类,体粗壮,雄性体重133g左右,体长133~238mm,雌性体重106g左右,体长127~188mm,尾长明显短于体长。尾毛稀疏,尾上环状鳞片清晰可见。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后足长35~45mm。雌鼠乳头6对。
褐家鼠背毛棕褐色或灰褐色,年龄愈老的个体,背毛棕色色调愈深。背部白头顶至尾端中央有一些黑色长毛,故中央颜色较暗。腹毛灰色,略带污白。老年个体毛尖略带棕黄色调。尾二色,上面灰褐色,下面灰白色。尾部鳞环明显,尾背部生有一些褐色细长毛,故尾背部色调较深。前后足背面毛白色。
褐家鼠头骨较粗大,脑颅较狭窄,
褐家鼠头骨褐家鼠头骨
颧弓较粗壮,褐家鼠是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眶上嵴发达,左右颞嵴向后平行延伸而不向外扩展。门齿孔较短,后缘接近臼齿前缘联接线。听泡较小
褐家鼠第一上臼齿第1横嵴外齿突不发达,中齿突、内齿突发育正常,第2横嵴齿突正常,第3横嵴中齿突发达,内外齿突均不发达。第二上臼齿第1横嵴只有1内齿突,中外齿突退化,第2横嵴正常,第3横嵴中齿突发达,内外齿突不明显。第三上臼齿第1横嵴只有内齿突,2、3横嵴连成一环状。




栖息环境

褐家鼠栖息地非常广泛,在河边草地、灌丛、庄稼地、荒草地以及林缘池边都有,但大多数在居民区,主要栖居于人的住房和各类建筑物中,特别是在牲畜圈棚、仓库、食堂、屠宰场等处数量最多

生活习性

活动

褐家鼠是一种家族性群居鼠类,可以几个世代同在一个洞系居住,但雄性之间时常进行咬斗。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在不同季节,褐家鼠一天内的活动高峰相近,即16~20时与黎明前。褐家鼠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但视力差。记忆力强,警惕性高,多沿墙根、壁角行走,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改变十分敏感,遇见异物即起疑心,遇到干扰立即隐蔽。褐家鼠在一年中活动受气候和食物的影响,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较频繁,盛夏和严冬相对偏少,但无冬眠现象
褐家鼠活动能力强,善攀爬、弹跳、游泳及潜水。主要靠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来进行活动;能平地跳高1m,跳远1.2m,能沿砖墙和其他粗面墙壁爬上建筑物顶;能钻过大于1.25cm见方的开孔,能迅速通过水平粗绳、管子、电缆等,能在直立的木头、管子和电缆上爬上爬下;善于游水和潜水,能游过0.8km的开阔水面;警觉性很高,对新出现的食物或物体常不轻易触动。但一经习惯之后,即丧失警惕性。
褐家鼠啃咬能力极强,可咬坏铅板、铝板、塑料、橡胶、质量差的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对木质门窗、家具及电线、电缆等极易咬破损坏。但对钢铁制品及坚实混凝土建筑物都无能为力。该鼠门齿锋利如凿,咬肌发达。适应性很强,可在-20℃左右的冷库中繁殖后代,也能在40℃以上热带生活,甚至还能爬上火车、轮船、飞机旅行。据报道,在原子弹靶场——太平洋恩格比岛上经实弹射击之后,仍发现有该鼠存活。

食性

褐家鼠为杂食性动物。食谱广而杂,几乎所有的食物,以及饲料、工业用油乃至某些润滑油,甚至垃圾、粪便、蜡烛、肥皂等都可作为它的食物。但它对食物有选择性、嗜食含脂肪和含水量充足的食物,其选择食物随栖息场所不同而异。在居民区室内,喜吃肉类、蔬菜、水果、糕点、糖类等,还咬食雏禽、幼畜等;在野外,以作物种子、果实为食,如玉米、小麦、水稻、豆荚、甘薯、瓜类、葵花籽等,也食植物绿色部分和草籽,常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要食料,捕食小鱼、虾、蟹、大型昆虫、蛙类等,甚至捕食小鸡、小鸭等家禽。

巢穴

褐家鼠
褐家鼠
褐家鼠栖息场所广泛,为家、野两栖鼠种。以室内为主,占80.3%,室外和近村农田分别为14.3%和5.4%。室内主要在屋角、墙根、厨房、仓库、下水道、垃圾堆等杂乱无章的隐蔽处营穴。室外则在柴草垛、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田埂、坟头等处打洞穴居。其洞穴分布为:墙根占67.7%,阴沟占8%,柴草垛占7.1%,田埂占5.4%,其他占11.7%。 褐家鼠有群居习性,在族群里有明显等级制度,级别高的强健雄鼠常把弱者赶出洞穴,独占几只雌鼠,占领多个洞穴。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于广东、澳门、海南、福建、上海、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宁夏、陕西、浙江、安徽、江苏、青海等省。中国以外分布于日本和俄罗斯


繁殖方式

褐家鼠繁殖力很强,只要环境和气候适宜,食物丰盛,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秋两季为繁殖高峰期。一般在酷热的夏季及严冬腊月停止繁殖。一年生6~10胎,每胎4~10仔,最高可达17仔。母鼠产后即可受孕,怀孕期20~22天。初生仔鼠生长快,一周内长毛,9~14天开眼,3个月性成熟即可交配生殖,并可保持1~2年的生殖势能。寿命可达3年,平均1.5~2年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命名年代
1 褐家鼠指名亚种 Rattus norvegicus norvegicus Berkenhout, 1769
2 褐家鼠甘肃亚种 Rattus norvegicus socer Miller, 1914
3 褐家鼠华北亚种 Rattus norvegicus humiliatus Milne-Edwards, 1872
4 褐家鼠东北亚种 Rattus norvegicus caraco Pallas, 1778


种群现状

褐家鼠多数生存于居民点及其附近地区。其数量分布,一般而言,城镇多于农村,港口码头又多于城镇,房舍区多于附近农田。这环境条件的改变是导致褐家鼠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由于房舍区鼠的高密度就向村庄附近农田扩散,在这几年中农田区中该鼠数量也上升,连年危害严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改善住房条件,由原来的土木结构旧房改建成砖墙水泥板结构及水泥地面的新式住房,褐家鼠很难在房屋内打洞做巢,也不易任意流窜,其栖息条件大受限制,这是导致褐家鼠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房舍区鼠的数量减少,村庄附近农田区鼠的数量也相应减少。褐家鼠常随大型交通工具而被迁移至各地。新疆原本无此鼠分布,但因火车通至中哈边境,褐家鼠已分布至乌鲁木齐市以西甚至更远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为害特点

褐家鼠为中国广大农区、城镇和工矿企业的最主要害鼠。它们大量盗食、糟蹋和污染各种粮食及食品,毁坏家具、箱柜、衣物、书籍、珍贵之物、仪器、设备和建筑物。咬伤咬死家禽和幼畜,影响畜禽生产。甚至 发生咬死咬伤婴儿和瘫痪老人;它们还啃咬电缆,进入高压变电所可能引发停电,造成地铁停运、工厂停电和引起火灾等事故;此外,它们还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鼠疫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弓形虫病斑疹伤寒Q热蜱媒回归热等多种疾病


治理策略

1.在褐家鼠高数量年份,采用以化学灭鼠剂为主的应急防治措施,迅速降低其种群数量,一般年份则采用生态调控等环境友好型措施加以控制。
2.南方需全年防治,北方以每年4~5月进入怀孕高峰前为最佳防治时期。褐家鼠的化学防治主要采用抗凝血杀鼠刹,已经有商品化的毒饵站出售,如农田中可以选择常见的PVC管毒饵站
3.保持农田整洁,去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杂物,可有效降低褐家鼠的定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同一种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可以有效减少褐家鼠的为害。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对闲置地进行伏翻、冬翻,破坏鼠类的栅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也可有效降低褐家鼠的数量
4.褐家鼠是猫科动物及猫头鹰等动物的猎物。
5.栏诱捕系统(TBS,Trapping Barrier System)技术是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从而达到长期控制鼠类数量的目的。




上一篇:长耳跳鼠
下一篇:姬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