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Octopus):为章鱼科26属252种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为头足纲最大科,可分为深海多足蛸亚科(Bathypolypodinae)、爱尔斗蛸亚科(Eledoninae)、谷蛸亚科(Graneledoninae)和蛸亚科(Octopodinae)。体卵形或卵圆形,肌肉强健,外套腔开口窄,体表一般不具水孔。腕吸盘1列或2列。雄性左侧或右侧第3腕茎化,腕腹缘具精沟,末端具勺状舌叶;茎化腕不能自断。漏斗外套锁退化。具1对退化针状内壳或无内壳。若具齿舌,齿舌侧齿一般单尖。胃和盲肠位于消化腺后部。
该科是重要的商业性头足类,中国南部沿海的真蛸(普通章鱼)和北部沿海的短蛸均有一定产量。蛸的干制品称“八蛸干”或“章鱼干”,除食用外,在医药上尚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
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
- 章鱼
- Octopodidae
- 蛸、八爪鱼、八带蛸、坐蛸、石居、死牛
- 动物界
- 软体动物门
- 头足纲
- 蛸亚纲
- 八腕目
- 无须亚目
- 章鱼科(蛸科)
- 4亚科
- 26属
- 252种
- Orbigny, 1840
- Octopus
形态特征
章鱼科的种类共有26属252余种海洋软体动物,它们的大小相差极大。章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章鱼的头胴部约7-9.5厘米,头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短蛸的腕长约12厘米,长蛸的腕长约48.5厘米,真蛸的腕长约32.5厘米。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膜伸缩来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腕的基部与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对尖锐的角质腭及锉状的齿舌,用以钻破贝壳,刮食其肉。
该科中最熟知的章鱼是普通章鱼(O. vulgaris),体型中等,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栖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喜隐匿不出。该种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智力最高者,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最小的章鱼是大西洋侏儒章鱼(Octopus joubini),长约14厘米;大西洋侏儒章鱼很有力气,腕手上直径为2.5毫米左右的一个吸盘可吸住48克重的物体。最大的章鱼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鱼(Enteroctopus dofleini), 1973年2月,一名潜水员在华盛顿的夏胡德运河捕捉到一只大章鱼,这只章鱼腕足展开后直径达15.6米,重达53.6千克。身长1.5-2米的章鱼,吸盘直径约为6毫米,吸重力为100多克。它们往往能拖采超过自身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块。
章鱼不仅可连续六次往外喷射墨汁,而且还能够像最灵活的变色龙一样,改变自身的颜色和构造,变得如同一块覆盖着藻类的石头,然后突然扑向猎物,而猎物根本没有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章鱼能利用灵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缝及海床间爬行,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澳洲墨尔本大学的马克·诺曼,在1998年于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河口水域发现一种章鱼能迅速拟态成海蛇、狮子鱼及水母等有毒生物,避免攻击。
栖息环境
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海区的底质最好为砂砾地带,水温在12℃以上周年能产卵,孵化后仔鱼全长3毫米左右,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45天之后全长达10-13毫米时,沉降于海底营底栖生活,如果没有陶瓷瓦罐海螺贝壳可作居室时,便自己动手建造房屋。
生活习性
食物
肉食性,以瓣鳃类和甲壳类(虾、蟹等)为食,有些种类食浮游生物。这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因为稳定的结构肌红蛋白是章鱼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它与龙虾拼个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争夺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资源,虾青素是最强的抗氧化剂,是保证肌红蛋白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必要条件。根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是因为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都富含虾青素,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的天然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
行为
章鱼将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后将水通过短漏斗状的体管排出体外。大部分章鱼用吸盘沿海底爬行,但受惊时会从体管喷出水流,喷射的水力强劲,从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动。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似的物质,作为烟幕。有些种类产生的物质可麻痹进攻者的感觉器官。
为了避开“猎食者”的捕杀,章鱼除了运用人们熟知的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外,美国科学家还在印度洋海域发现会用两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鱼。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克里斯汀·赫法德及其研究小组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拍摄到一种名为玛京内特斯的章鱼,体积约苹果大小,在面对危险或遇到潜水员时,这种章鱼会把八只“爪”中的六只向上弯曲折叠,做出椰壳的模样,而剩余的两只“爪”就会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后挪动,像会移动的小椰子,以倒退跨步走的方式逃难,姿势很是滑稽。
还有一种像核桃大小的艾库利特斯章鱼也会以双足行走,不过其它六足则伸展向外,模拟成海藻的外观。研究小组发现以两腕足走路的速度远超过运用八腕足,前者最快速度约为每秒0.14米。
嗜好
章鱼对各种器皿嗜好成癫,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章鱼不只爱钻瓶罐,凡是容器,它都爱钻进去栖身。人们在英吉利海峡打捞出一个容积为9升的瓶口直径不足5厘米的大瓶子,发现里面藏着一条身粗超过30厘米的章鱼;在距法国马赛不远的海底发现的一艘古希腊时期的沉船货舱中,装满了盛面用的双耳瓶和大型水罐,几乎每只里都有一条章鱼。这艘3层楼高的大船覆没给章鱼提供了数千幢好住宅。2000多年的时间里,章鱼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样的沉船里。失事飞机沉入海底后,汽油箱也给机灵的章鱼提供了栖身之处。甚至地中海捞出的人的头骨里面也藏着一条章鱼。
鉴于章鱼有钻器皿的嗜好,人们常常用瓦罐、瓶子一渔具捕捉章鱼。日本渔民每天早晨将各种形状的陶罐拴在长绳子上沉入海底。过一段时间,渔民们将陶罐提上来,这时,只要往罐中撒一点盐,顽固不肯从罐中出来的章鱼就会出来。印度渔民使用大海螺壳采取同样的方法。他们往往将八九百只大海螺壳织成捕捉网,每天可捕到二三百条章鱼。古巴渔民则用风螺壳来诱捕章鱼。突尼斯渔民把排水管扔到海底,也能捕捉到章鱼。
拟态
章鱼表面分布着一种细胞,名为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s)。每个色素细胞包含四种天然色素中的一种:黄色素、红色素、棕色素或黑色素。只有在色素细胞收缩的情况下,才能看到这些色素。章鱼可以通过一次只收缩一种色素细胞来变换自身的颜色。它还可以通过伪装躲避掠食者,还可以通过呈现出与清水、沙质海底或黑色岩缝一样的颜色来捕捉猎物。当有敌人迫近的时候,章鱼会变为深粉色,从墨囊里释放出一团黑色的墨汁,称为乌贼墨(sepia),然后颜色变淡,迅速逃离。
思维
多年从事章鱼研究的专家吉姆·科斯格罗夫指出,章鱼具有“概念思维”,能够独自解决复杂的问题,正是此种能力使其具有用两足行走的本领。吉姆·科斯格罗夫在法国《费加罗杂志》上撰文称,章鱼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与人类差异最大的生物之一。章鱼有很发达的眼睛,这是它与人类唯一的相似之处。它在其它方面与人很不相同:章鱼有三个心脏,两个记忆系统(一个是大脑记忆系统,另一个记忆系统则直接与吸盘相连),章鱼大脑中有5亿个神经元,身上还一些非常敏感的化学的和触觉的感受器。这种独特的神经构造使其具有超过一般动物的思维能力。
科学家曾对章鱼进行过一个测试:科学家往水中放了一只装着龙虾的玻璃瓶,但瓶口被软木塞塞住。章鱼围绕这只瓶子转了几圈后就用触角将其缠住,然后通过各种角度,用触角拨弄软木塞最后将其成功拔掉,得以饱餐一顿。研究认为该实验表明章鱼能够独自解决复杂的问题,即具有所谓的“概念智力”。科学家们经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章鱼自出生之时起就独居。小章鱼只需极短的时间就能学会应有的本领,并且与大部分动物不同,小章鱼的学习不是以长辈的传授为基础。虽然它们的父母遗传给了它们一些能力,但小章鱼通过独自学习捕食、伪装、寻找更好的住所来发展自身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有头脑”的章鱼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不安。赫法德说:“这次发现大大丰富了人类对章鱼行为的认识,而且还很有启迪作用,因为这证明了章鱼完全有可能还用其它方式走路,或者海底还有其它动物也可以双足走路。”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这个八条腿的物种能够搬动椰子壳并把它当做自己的盔甲来使用。这是无脊椎动物使用工具的第一个案例。了解章鱼究竟如何控制、协调其它的八个柔软腕足,有利于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灵活动作的机器手臂或不需要大脑的机器人。
分布范围
章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
繁殖方式
章鱼在海洋中的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春秋两季,春秋两季的海水水温在16℃左右。章鱼喜在螺壳中产卵,故可用绳穿红螺壳沉入海底,按时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较深海域泥沙中。
章鱼雌雄异体。雄体具一条特化的腕,称为化茎腕或交接腕,用以将精包直接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
每当繁殖季节,雌章鱼产卵,长约0.3厘米,总数在10万以上,产于岩石下或洞中。孵化期间雌体守护在卵旁,用吸盘将卵弄干净,并用水将卵搅动。雌性章鱼一次性产卵后需要幼体于4-8周后孵出。幼章鱼形状酷似成体而小,孵出后需随浮游生物漂流数周,然后沉入水底隐蔽。
下级分类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A |
深海多足蛸亚科 |
Bathypolypodinae |
一、 |
无墨蛸属 |
Ameloctopus |
1 |
无墨蛸 |
Ameloctopus litoralis |
二、 |
深海多足蛸属 |
Bathypolypus |
2 |
深海多足蛸 |
Bathypolypus arcticus |
3 |
普罗氏深海多足蛸 |
Bathypolypus proschi |
4 |
法罗深海多足蛸 |
Bathypolypus faeroensis |
5 |
塞尔深海多足蛸 |
Bathypolypus salebrosus |
6 |
球形深海多足蛸 |
Bathypolypus sponsalis |
7 |
拳师深海多足蛸 |
Bathypolypus valdiviae |
三、 |
深海蛸属 |
Benthoctopus |
8 |
生硬深海蛸 |
Benthoctopus abruptus |
9 |
贝氏深海蛸 |
Benthoctopus berryi |
10 |
加氏深海蛸 |
Benthoctopus canthylus |
11 |
克拉氏深海蛸 |
Benthoctopus clyderoperi |
12 |
爱氏深海蛸 |
Benthoctopus ergasticus |
13 |
尤利卡深海蛸 |
Benthoctopus eureka |
14 |
暗色深海蛸 |
Benthoctopus fuscus |
15 |
北海道深海蛸 |
Benthoctopus hokkaidensis |
16 |
杰氏深海蛸 |
Benthoctopus januarii |
17 |
卡拉巴深海蛸 |
Benthoctopus karubar |
18 |
光滑深海蛸 |
Benthoctopus leioderma |
19 |
莱维深海蛸 |
Benthoctopus levis |
20 |
洛氏深海蛸 |
Benthoctopus lothei |
21 |
巨茎深海蛸 |
Benthoctopus macrophallus |
22 |
麦哲伦深海蛸 |
Benthoctopus magellanicus |
23 |
奥加纳深海蛸 |
Benthoctopus oregonae |
24 |
俄勒冈深海蛸 |
Benthoctopus oregonensis |
25 |
深海蛸 |
Benthoctopus piscatorum |
26 |
加那勒深海蛸 |
Benthoctopus profundorum |
27 |
假名深海蛸 |
Benthoctopus pseudonymus |
28 |
粗壮深海蛸 |
Benthoctopus robust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