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斑燕鳐(学名:Cypselurus atrisignis)是飞鱼科燕鳐属的鱼类。俗名红斑鳍飞鱼。体长为体高5.3~5.9倍,为头长4~4.1倍。头长为吻长3.2~3.4倍,为眼径3.2~3.4倍。分布于太平洋、西到马来海峡、东到夏威夷群岛以及台湾东南沿海、南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域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夏威夷。
- 半斑燕鳐
- 动物界
- 脊椎动物门
- 硬骨鱼纲
- 颌针鱼目
- 飞鱼科
科属介绍
【中文名称】半斑燕鳐。
【拉丁名称】Cypselurus atrisignis.
【英文名称】Glider flyingfish、Jenkin's flying fish,Greater spotted flyingfish.
【地方名称】Cheilopogon atrisignis、印度洋须唇飞鱼。
【拉丁门名】Vertebrata.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拉丁目名】Beloniformes.
【拉丁科名】Exocoetidae.
【中文属名】燕鳐鱼属。
【拉丁属名 】Cypselurus.
【分布类别】海水。
【异名】 Cypselurus atrisignis Jenkins8ln.
【别名】半斑燕鳐鱼。
【别名】半斑燕鳐鱼。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5.3~5.9倍,为头长4~4.1倍。头长为吻长3.2~3.4倍,为眼径3.2~3.4倍。
本种与弓头须唇飞鱼同属。体长梭形稍侧扁。头稍长,额顶部较宽,钝锥状,频部较狭。吻短,稍短于眼径。眼大,上侧位,距吻端近。眼间隔宽阔微凹,大于眼径。鼻孔每侧1个,三角形,深凹,位于眼前上方,具一圆形嗅瓣。口小,前位。下颌比上颌突出,上下颌具单峰锥形齿2行。鹏骨具细齿丛,犁骨及舌上无齿。体被圆鳞,鳞薄,易脱落;吻部裸露,头部具鳞;鳍前鳞40个。侧线完全,下侧位,始于峡部,沿体腹缘向后延伸,止于尾鳍下叶基部稍前方。背鳍基部较长,位于背部稍后方,起点至尾鳍基起点之距离长于头长。臀鳍条10~11,基部较短,与背鳍第六鳍条相对、同形。胸鳍特别长大,上侧位,向后伸达背鳍末端,第一鳍条不分支;腹鳍长,始于眼和尾鳍基的中央;第一鳍条最短,第三鳍条长,其长大于头长,向后伸达臀鳍中央。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头、体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后半部有一大黑斑;臀鳍和腹鳍透明;胸鳍蓝色,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长圆形黑色斑点。尾鳍暗灰色。
分布区域
中国南海;
国外见于马来海峡、夏威夷群岛及太平洋的热带海域。发现于5大洋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