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伯斯鳗鲡(学名:Anguilla celebesensis):是鳗鲡属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科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外形似蛇,鳞片细小,埋于皮下,喜欢栖息在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印尼和新几内亚西部等海域。
- 西里伯斯鳗鲡
- Anguilla celebesensis
- 西里伯斯鳗、西里伯斯岛长鳍鳗、黑鳗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辐鳍鱼纲
- 辐鳍亚纲
- 鳗鲡目
- 鳗鲡科
- 鳗鱼属
- 西里伯斯鳗鲡
- 安圭拉
- 1856年
形态特征
成年鳗鲡的脊椎骨可达100 - 106。背鳍起点至肛门垂直线之间的距离约为体长的6-12%。与鲈鳗
或吕宋鳗之外观形质及体色相似,其中与鲈鳗的区别或可由上颌骨的齿式来区别,鲈鳗的上颌骨齿呈2列或3列的窄齿带,外列齿与内列齿间有一个小沟槽区隔,而本种鱼的上颌骨齿呈宽而连续的的齿带;与吕宋鳗则不易区分,与其他热带性花色鳗(例如:A. megastoma或是A. interioris等)鉴别亦相当不容易,尤其是在幼苗阶段,因此可以利用分子鉴别的方法,以定序粒线体DNA的序列,对比GenBank资料库当中的鳗鲡科鱼类之序列就可以清楚的确认物种。栖息环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生长习性
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池养的鳗鲡在盛夏时摄食强度降低。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食欲下降,生长减慢;10℃以下停止摄食。冬季潜入泥中,进行冬眠。鳗鲡能用皮肤呼吸,有时离开水,只要皮肤保持潮湿,就不会死亡。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印尼和新几内亚西部等海域。台湾偶见于宜兰捕捉的鳗苗中。
保护级别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主要价值
鳗鲡肉质细嫩,味美,尤含有丰富的脂肪,肉和肝的维生素A的含量特别高,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0克,脂肪7.8克,热量146千卡,钙46毫克,磷70毫克,铁0.7 毫克,维生素A78国际单位,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2.4毫克。江苏、浙江一带列为上等鱼品;福建、广东、四川则视为高级滋补品,称之为“水中人参”。在江、浙、闽、广四省产量颇高,天然淡水水体中,最大个体可长至重1公斤。每年还有相当数量远销日本等国。出口价格极为昂贵,其皮可制成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