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鱼类 > 鲉形目
鲉形目
叉杜父鱼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7

叉杜父鱼(Pseudoblenninae Furcina oshimae Jordan et Starks,1904)是杜父鱼科叉杜父鱼属的一种动物。

叉杜父鱼.jpg

中文名
叉杜父鱼
拉丁学名
Pseudoblenninae Furcina oshimae Jordan et Starks,1904
别    名
宽叉杜父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    纲
辐鳍亚纲
鲉形目
亚    目
杜父鱼亚目
杜父鱼科
亚    科
鳚杜父鱼亚科
叉杜父鱼属
中文学名
叉杜父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Ⅷ~Ⅹ-15~18;臀鳍13~15;胸鳍13~14;腹鳍Ⅰ-2;尾鳍18。侧线黏液孔37~39。鳃耙6~7。椎骨32~35。幽门盲囊6~7。
叉杜父鱼叉杜父鱼
体长为体高3.8~4.2倍;为头长2.8~3.4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3.5倍。头长为吻长4.3~5.5倍;为眼径3.8~4.8倍;为眼间隔9.0~11倍;为眼后头长2.1~2.2倍;为头宽1.5~2.1倍;为体宽1.5~1.8倍;为上颌长2.8~3.2倍;为尾柄长4.7~5.5倍;为尾柄高4.9~5.5倍;为背鳍第一鳍棘2.7倍、第二和第三鳍棘3.3倍、第四鳍棘2.8倍、最后鳍棘2.8倍、倒数第二鳍棘8倍、最长鳍条2.3倍;为臀鳍最长鳍条2.9倍;为胸鳍长1.2~1.8倍、基底宽2.3倍;为腹鳍长3.2~4.2倍;为尾鳍长1.6~1.8倍。眼径为鳃丝3.8~4.2倍;为鳃耙12~14倍。
体中长,很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弧形,腹缘几斜直;躯干前半部较高,腹鳍起点至臀鳍之间的中点处体最高;躯干短;尾长约为躯干长4.5倍;尾柄低狭,尾柄长略大于尾柄高。头中大,侧扁,背缘弧形隆起,腹缘低斜。吻短,圆钝。吻长约等于眼径。鼻孔2个。眼大,上侧位,眼球高达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为眼后头长1/2。眼间隔平坦,约为眼径2/5。口小,下端位,稍斜裂,口裂长约为头长2/5。上颌略突出。上颌骨露出,后端宽圆,伸达眼前缘下方。唇肥厚。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细牙,腭骨牙带颇宽。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无裂孔。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短小,颗粒状。假鳃发达。
鼻棘1个,尖锐。眶前骨无棘。无眼前棘。无眼上棘和眼后棘;无鼓棘;无额棘。无顶棘。眼后至侧线前端无棱棘。前鳃盖骨后缘具2棘,上棘弯曲,分叉,叉间宽圆;下棘短,向后;前下缘具1向前短小钝棘。鳃盖骨具1较弱骨突。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棘。胸鳍基部上方无肱棘。瞳孔后缘上方具1分枝状皮瓣;颈部具1较短分枝皮瓣;鼻棘具1细小皮瓣;鳃盖骨后端具1较小皮瓣。侧线孔具细须。
无鳞。侧线前部波曲,上侧位,向后下弯,行于尾柄中央,具散裂细须。侧线下方及胸鳍上方具1~2列粗小骨板。
背鳍起点位于前鳃盖骨上棘上方;鳍棘部基底长约为鳍条部基底3/5,其间缺刻深达基底;鳍条后端伸达尾鳍基底;第一、第四和最后鳍棘最长,约为眼径1.5~1.7倍;第二和第三鳍棘约等长,略短于第一和第四鳍棘;倒数第二鳍棘最短小;鳍条部上缘斜弧形,最长鳍条略长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位于背鳍鳍条部前缘下方,基底长略短于背鳍鳍条部基底,最长鳍条与背鳍最长鳍条约等长,鳍条膜具缺刻。胸鳍宽大,圆形,后
端伸达臀鳍第三鳍条上方,下部8鳍条粗厚深裂。腹鳍狭小,胸位,具1鳍棘,2鳍条。尾鳍后缘浅圆形,鳍长约为头长3/5。尾鳍具分枝鳍条,其他各鳍鳍条均不分枝。肛门较前,肛门至下颌前端约为距尾鳍后缘1/2,肛突狭长,端部具1圆突。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

栖息环境

栖息于岩礁

保护级别

IUCN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
CITES公约级别:未定


上一篇:鳚杜父鱼
下一篇:小杜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