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鹮(学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头、颈黑色,身体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尖端黑色。喙长且厚、黑色下弯,跗蹠与趾黑色。下背部有大量黑色纱状装饰羽,翼下裸露皮肤红色,体侧有时带黄褐色。亚成鸟的头、颈有羽毛,斑驳黑色带有白色纵纹,三级飞羽棕黑色。
该鸟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伊拉克等地。主要生活在河流沿岸和沿海沼泽地带丛林中。食物有贝类、小鱼及水生昆虫等。会成群在开阔的沼泽、河边、潮间带或湿草地上觅食,也会利用人类耕作过的土地、垃圾场等。
古埃及人的动物崇拜独具特色,早在公元前5000至前4000年左右的史前新石器时代,埃及人已将圣鹮尊为当地族群的图腾,他们也曾将其奉为月亮与智慧之神而顶礼膜拜。圣鹮被古埃及人当作圣物悉心饲养,其形象还时常出现于古埃及壁画、浮雕以及文学作品之中。
- 圣鹮
-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 埃及圣鹮、埃及圣朱鹭、埃及圣鹭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鹳形目
- 鹮科
- 白鹮属
- 圣鹮
- Latham,1790
- Sacred Ibis
形态特征
纯白和污白的羽毛覆盖了身体的大部分。各有一簇蓝黑色羽毛自两侧肩胛延伸到短方形的尾部。飞羽白色,翼端深蓝绿色。脖长,头部
发秃且显暗灰黑色。虹膜棕色,眼圈深红色。喙长而厚,黑色下弯。鼻孔呈狭缝形。胸侧及后翅的裸露皮肤呈红色。腿黑色,杂有少许红色。该种的羽毛无季节性变化,也无雌雄异体特征,只是雄性比雌性稍大。
亚成鸟的头、颈有羽毛,为斑驳黑(或白)色杂有白(或黑)色纵纹。肩羽绿褐色,外侧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颜色更深。翅下覆羽具深色条纹。尾白色杂有棕色羽缘。
大小量度(成鸟):嘴峰17.6;翼长392~408;尾长157~170;跗蹠104.3~107.7(单位:毫米)
有3亚种,指名亚种虹膜暗红色(其他亚种虹膜为白色至浅蓝色),飞行时飞羽后缘黑色(其他亚种则为白色)。
近种区别:常与近似种黑头白鹮(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发生混淆。圣鹮成鸟头与颈部黑色,尾巴饰羽黑色。黑头白鹮成鸟的头与颈部上部黑色,尾巴饰羽灰色。黑头白鹮仅初级飞羽尖端有少量黑色,圣鹮停栖时翼缘的黑色则十分明显。圣鹮亚成鸟的头部与颈部有羽毛覆盖,黑色有斑驳白纹,双翼下方裸露皮肤红色。黑头白鹮亚成鸟头部与颈部近黑色羽毛覆盖,前颈白色,双翼下方裸露皮肤黑色。
栖息环境
栖地选择广阔,但通常在靠近河流、溪流和海岸线的地方。虽然原产地在亚热带和热带,但一些温带地区也有引入。常筑巢于岩石海岛。也适应城镇和农村的生活。
生活习性
鸣叫:平时较沉静的鸟,繁殖季鸣音繁多,对抗时两性会发出各种尖叫、呻吟和呼哧呼哧声,有些声音被描述为“whoot~whoot~whoot~whooeeoh”或“pyuk~pyuk~pek~pek~peuk”。雌鸟筑好巢后发一系列“whaank”噪声,吸引雄鸟去交配。成鸟发“turrooh”或“keerrooh”声召唤幼鸟回巢,成鸟若发高音调的“chrreeee~chree~ah~chreeee”声,则表示召唤幼鸟回家吃饭。飞行中它们也会“呱呱”大叫。
天敌:成鸟躯体庞大,不易受其他动物袭击,未成鸟虽由亲鸟精心抚育,但可能受大型猛禽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