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黑啄木鸟(学名:Dryocopus javensis),是啄木鸟科、黑啄木鸟属的中型鸟类,体长43-46厘米,头顶具长的红色羽冠,颚纹亦为红色,其余头、颈、胸和上体黑色,腰和腹白色,飞翔时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明显可见。雌鸟头顶黑色,亦无红色颚纹。
- 白腹黑啄木鸟
- Dryocopus javensi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鴷形目
- 啄木鸟科
- 黑啄木鸟属
- 白腹黑啄木鸟
- 15亚种
- Tristan, 1879
- 无危(LC)IUCN标准
形态特征
白腹黑啄木鸟雄鸟前额、头顶、枕红色,头顶和枕部羽毛甚长,形成长长的红色羽冠;颚纹红色,下胸、腹和腰白色,其余体羽黑色;背、肩和翅上覆羽具铜绿色光泽;颏、喉、前颈和颈侧具白色条纹;初级飞羽具白色尖端,内侧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内朔白色,两胁后部和尾下覆羽缀有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大小量度:体长460毫米;嘴峰44-59毫米;翅198-230毫米;尾120-168毫米;跗踱31-34毫米。
栖息环境
白腹黑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及落叶阔叶林中,有时也出现于山脚和林缘次生林。
生活习性
白腹黑啄木鸟常单独活动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能见到小的群体,多在高大乔木的中、上部活动和觅食。它们的翅膀短而钝,既不适于快飞,也不适于远飞,只在空中作波浪式的滑行。在取食的时候可以直上直下或向两侧呈螺旋状沿树干攀缘,也能双脚一跳一跳地进退。主要以蚁类和昆虫为食,食物有鞘翅目、鳞翅目、尺蠖蛾科幼虫、螽斯科、蝗科、夜蛾科幼虫、枯叶蛾科幼虫、斑蛾科幼虫、蝶类幼虫、毛虫、蟋蟀、螳螂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范围
白腹黑啄木鸟在中国以内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泸水、丽江、澜沧江、勐海、勐养以及怒江和澜沧江之间的山地。中国以外分布于朝鲜、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繁殖方式
白腹黑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高大的死树和枯立木上,由雌雄亲鸟自己啄洞,洞口距地高多在4-15米。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大小为32-37毫米×23-29毫米。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亚种分化
中文名 |
拉丁学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白腹黑啄木鸟东南亚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cebuensis |
Kennedy, 1987 |
2 |
白腹黑啄木鸟吕宋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confusus |
Stresemann, 1913 |
3 |
白腹黑啄木鸟印度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esthloterus |
Parkes, 1971 |
4 |
白腹黑啄木鸟中南半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feddeni |
Blyth, 1863 |
5 |
白腹黑啄木鸟西南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forresti |
Rothschild, 1922 |
6 |
白腹黑啄木鸟巴拉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hargitti |
Sharpe, 1884 |
7 |
白腹黑啄木鸟印度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hodgsonii |
Jerdon, 1840 |
8 |
白腹黑啄木鸟指名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javensis |
Horsfield, 1821 |
9 |
白腹黑啄木鸟明都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mindorensis |
Steere, 1890 |
10 |
白腹黑啄木鸟棉兰老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multilunatus |
McGregor, 1907 |
11 |
白腹黑啄木鸟锡马卢尔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parvus |
Richmond, 1902 |
12 |
白腹黑啄木鸟菲律宾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pectoralis |
Tweeddale, 1878 |
13 |
白腹黑啄木鸟帕奈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philippinensis |
Steere, 1890 |
14 |
白腹黑啄木鸟朝鲜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richardsi |
Tristram, 1879 |
15 |
白腹黑啄木鸟苏禄群岛亚种 |
Dryocopus javensis suluensis |
Blasius, W, 1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