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绿啄木鸟(学名:Picus can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全长27厘米。雄鸟上体背部绿色,腰部和尾上覆羽黄绿色,额部和顶部红色,枕部灰色并有黑纹。颊部和颏喉部灰色,髭纹黑色。初级飞羽黑色具有白色横条纹。尾大部为黑色。下体灰绿色。雌雄相似,但雌鸟头顶和额部非红色。嘴、脚铅灰色。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盖。嘴峰稍弯;脚具4趾,外前趾较外后趾长。尾为翼长的2/3稍短,强凸尾,最外侧尾羽较尾下覆羽为短。
- 灰头绿啄木鸟
- Picus canu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鴷形目
- 啄木鸟科
- 绿啄木鸟属
- 灰头绿啄木鸟
- 11亚种
- 欧亚大陆
- Gmelin, 1788
- Grey-faced Woodpecker
- Grey-headed Woodpecker
- 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大小量度:体重♂120-159克,♀105-150克;体长♂265-311毫米,♀273-321毫米;嘴峰♂29-40毫米,♀31-40毫米;翅♂133-150毫米,♀138-153毫米;尾♂91-123毫米,♀90-121毫米;跗蹠♂24-30毫米,♀25-32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也出现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很少到原始针叶林中。秋冬季常出现于路旁、农田地边疏林,也常到村庄附近小林内活动。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共和国、马来西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国、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乌克兰、越南。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4月初即见成对活动,鸣声增多,彼此相互追逐,并发出“嘎嘎”的鸣叫声。营巢于树洞中,巢洞由雌雄亲鸟共同啄凿完成,每年都新啄巢洞,一般不利用旧巢。巢洞多选择在混交林、阔叶林、次生林或林缘的水曲柳、山杨、稠李、柞树、榆树等木材腐朽的阔叶树上。巢洞距地高2.7-11米,洞口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6厘米,洞内径13-15厘米,洞深27-42厘米。巢内无任何内垫物。1年繁殖1窝,5月初即有开始产卵的。每窝产卵8-11枚,多为9-10枚。卵乳白色,光滑无斑,为卵圆形,大小为28.5-30.7毫米×21-22.9毫米,平均29.5毫米×21.6毫米,重6.5克。卵产齐后才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初期暖雏时间较多,喂雏次数较少,且多进人巢内喂雏。后期不暖雏,喂雏次数增多,且都站在洞口将头伸入洞内喂雏。经过23-24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和离巢。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
1 | 灰头绿啄木鸟东欧亚种 | Picus canus canus |
2 | 灰头绿啄木鸟西伯利亚亚种 |
Picus canus jessoensis |
3 | 灰头绿啄木鸟巴基斯坦亚种 | Picus canus sanguiniceps |
4 | 灰头绿啄木鸟云南亚种 | Picus canus hessei |
5 | 灰头绿啄木鸟四川亚种 | Picus canusguerini |
6 | 灰头绿啄木鸟青海亚种 | Picus canus kogo |
7 | 灰头绿啄木鸟西藏亚种 | Picus canus sordidior |
8 | 灰头绿啄木鸟东南亚种 | Picus canus sobrinus |
9 | 灰头绿啄木鸟台湾亚种 | Picus canus tancolo |
10 | 灰头绿啄木鸟马来西亚半岛亚种 | Picus canus robinsoni |
11 | 灰头绿啄木鸟苏门答腊亚种 | Picus canus dede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