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鸟类 > 雁形目
雁形目
大天鹅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6

大天鹅(学名:Cygnus cygnus):是鸟纲、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体型高大,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体重8-12千克,寿命20-25年。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雄雌同形同色,通体洁白,颈部极长;体态优雅。该物种显著的鉴别特征在喙部,大天鹅的喙部由黑黄两色组成,黄色区域位于喙的基部,与小天鹅相比大天鹅喙部的黄色区域更大,超过了鼻孔的位置。

大天鹅.jpg

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善游泳。候鸟,迁徙时以小家族为单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队伍。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 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分布于亚洲,冬季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迁经中国华北、新疆、内蒙古而到黑龙江,达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


中文学名
大天鹅
拉丁学名
Cygnus cygnus
别    称
咳声天鹅、喇叭天鹅、黄嘴天鹅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亚    纲
今鸟亚纲
雁形目
鸭科
天鹅属
大天鹅
亚    种
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同义学名
Anas cygnus Linnaeus, 1758
同义学名
Cygnus cygnus cygnus Linnaeus, 1758
同义学名
Olor cygnus
同义学名
Cygnus cygnus islandicus Brehm, 1831
同义学名
Cygnus musicus
英文名称
Whooper Swan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大天鹅全身的羽毛均为雪白的颜色,雌雄同色,雌略较雄小,全身洁白,仅头稍沾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上嘴基部黄色,此黄斑沿两侧向前延伸至鼻孔之下,形成一喇叭形。嘴端黑色。跗蹠、蹼、爪亦为黑色。幼鸟全身灰褐色,头和颈部较暗,下体、尾和飞羽较淡,嘴基部粉红色,嘴端黑色。
大天鹅的喙部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叫做赫伯小体,主要生于上、下嘴尖端的里面,仅在上嘴边缘每平方毫米就有27个,比人类手指上的还要多,它就是靠嘴缘灵敏的触觉在水中寻觅食物。
幼鸟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后它们才完全长出和成鸟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

大小量度:体重♂7000-12000克,♀6500-9000克;体长♂1215-1635毫米,♀1421-1480毫米;嘴峰♂107-110毫米;翅♂580-641毫米,♀600-616毫米;尾长♂150-210毫米;跗蹠♂106-120毫米,♀106-108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在繁殖期喜欢栖息在开阔的、食物丰富的浅水水域中,如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水塘和流速缓慢的河流,特别是在针叶林带,最喜桦树林带和无林的高原湖泊与水塘,冬季则主要栖息在多草的大型湖泊、水库、水塘、河流、海滩和开阔的农田地带。


生活习性


迁徙

候鸟,每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离开繁殖地往越冬地迁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达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离开越冬地往繁殖地迁徙,3月末4月初到达繁殖地。迁徙时常成6-20多只的小群或家族群迁飞。飞行高度较高,队列整齐,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通常边飞边鸣,鸣声响亮而单调,有似“ho-ho-”或“hour-”的喇叭声音。迁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区进行,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因此迁徙持续时间较长。
每年10月上旬,成鸟和幼鸟都已经全部换好了羽毛,具备了长途迁徙到越冬地的能力,大天鹅便开始分成小批陆续向南方飞去。最早迁离的是不繁殖的亚成鸟,携带幼鸟的成鸟稍晚离开,迁飞多在夜间进行,以免遭到猛禽等天敌的袭击,到11月底全部迁离繁殖地。可以飞越海拔8000多米的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习性

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一起。性胆小,警惕性极高,活动和栖息时远离岸边,游泳亦多在开阔的水域,甚至晚上亦栖息在离岸较远的水中。主要在早晨和黄昏觅食。觅食地和栖息地常常在一起或相距不远。如无干扰,它们通常不换地方,栖息地较为固定。视力亦很好,很远即能发现危险而游走。通常多在水上活动。善游泳,一般不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直,与水面成垂直姿势。游泳缓慢从容,姿势优美。除非迫不得已,一般很少起飞。由于体躯大而笨重,起飞不甚灵活,需两翅急剧拍打水面,两脚在水面奔跑一定距离才能飞起。有时边飞边鸣和边游边叫,叫声单调而粗哑,有似喇叭声。

食物

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如莲藕、胡颓子和水草。嘴的掘食能力很强,它甚至能挖掘埋藏于淤泥下0.5米处的食物。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谷物和幼苗。除植物性食物外,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分布范围

世界

繁殖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联邦(东亚区)、土库曼斯坦和美国。
原产地:阿塞拜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冰岛、印度、爱尔兰、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尼泊尔、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区和欧洲区)、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瑞典、塔吉克斯坦、乌克兰、英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非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法罗群岛、希腊、格陵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黑山共和国、荷兰、北马其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和土耳其。
留鸟:比利时和俄罗斯联邦。
游荡(非繁殖地):塞浦路斯、匈牙利、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游荡:阿尔及利亚、埃及、以色列、列支敦士登、卢森堡、葡萄牙、卡塔尔和突尼斯。

中国

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新疆、台湾和香港。
保护区烟墩角天鹅湖、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巴音布鲁克、董寨、济源、洪河、兴凯湖、东洞庭湖、莫莫格、鄱阳湖、双台河口、达里诺尔鸟类、达赉湖、科尔沁、乌梁素海湿地、白芨滩、青海湖鸟岛、荣成天鹅湖、芦芽山、历山、天池(新疆)、塔里木胡杨林、南洞庭湖湿地、鄂尔多斯、衡水湖湿地、赛罕乌拉、黄河三角洲。
山脉湖泊子午岭山、长白山、完达山、清凉峰、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山地、柴达木盆地、艾比湖、贝尔湖、罗布泊湖、青海湖、赛里木湖、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天山山地、伊犁谷地、尤尔都斯盆地、诺敏戈壁丘陵、塔河上游平原、开都河、阿拉尔、伊犁河、木扎特河流域、塔里木河、巴音布鲁克、乌伦古湖、淖毛湖、车尔臣河、克里雅河和孔雀河。
大天鹅的分布区非常广阔,而且无论是繁殖期还是越冬期,活动范围都与当年的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气候温和,它的繁殖区域可以向北方扩展,繁殖的时间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气温较低的年份,冬季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迁经华北、新疆、内蒙古而到黑龙江、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它的越冬区则可以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寻找没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获取足够的食物。


繁殖方式


大天鹅保持着一种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在南方越冬时不论是取食或休息都成双成对。雌天鹅在产卵时,雄天鹅在旁边守卫着,遇到敌害时,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敌,勇敢的与对方搏斗。它们不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帮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确能为之“守节”,终生单独生活。
每年4月,当北方的水面刚刚冰消解冻的时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经过长途迁飞的大天鹅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繁殖地。它们成双成对地降落在恬静的湖面上,有的结伴嘻戏,天真活泼;有的交颈摩挲,温情脉脉;有的以嘴理羽,悠闲自得;有的扎入水中,翩翩起舞,千姿百态。
4龄时性成熟。对的形成通常在开始繁殖的前一年冬天或在春季迁徙的路上形成,对的结合较为固定,如无配偶死亡,一般可维持整个一生。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最多在2周内即开始营巢。时间多在4月末至5月初。繁殖期5-6月。营巢在大的湖泊、水塘和小岛等水域岸边干燥地上或水边浅水处大量堆集的干芦苇上。巢极为庞大,主要由干芦苇、三棱草和苔藓构成,内放以细软的干草茎、苔藓、羽毛和雌鸟从自己胸部和腹部拔下的绒羽。巢呈圆帽状,底部直径1米左右,巢高0.6-0.8米。雌鸟独自营巢。每窝产卵4-7枚,通常4-5枚,产卵时间多在5月初至5月中旬。卵为白色或微具黄灰色,大小平均为113×73毫米,重330克。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当有危险时,雄鸟发出高声鸣叫,雌鸟立刻用绒羽和巢边植物将卵盖住,然后飞走。雌鸟在孵卵期间通常仅在每天最暖和的时候才离巢很短时间去觅食,孵化期31天或35-40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双亲觅食,如遇危险,双亲先将它们藏入草丛中,然后自己飞走,直到危险过去才又飞回来。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渐危,生效年代:1996。

种群现状

据估计,全球物种数量超过180,000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2015)。 俄罗斯的种群估计大约有10,000-100,000个繁殖对,约有1,000-10,000个越冬个体(巴西,2009年)。 欧洲数量估计为25,300-32,800对,相当于50,600-65,500个成熟个体(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总体趋势是不确定的,因为某些群体正在减少,而另一些则在增加,稳定或趋势未知(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06)。 在欧洲,物种规模估计正在增加(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大天鹅由于体形巨大,羽色洁白,曾一度是人们重要的狩猎对象。在中国则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大天鹅取羽毛烧灰备用,止血。因此被利用。由于过度狩猎和湿地被开垦,曾使大天鹅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格陵兰岛繁殖的大天鹅种群,由于大肆捕猎,已经绝灭;在冰岛的繁殖种群数量也仅有5000-6000只;日本为11000只;在原苏联曾相当普遍,但也在很多地方消失了;中国的情况亦很相似,据关贯勋等1960年11月31日14:00-15:00,仅在洞庭湖北岸就见到23群计430只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大天鹅在中国的种群数量还是较丰富的。但自1980年的30多年来,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据“国际水禽与湿地研究局”(IWRB)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在中国仅见到大天鹅474只。由于世界各国都注意了对大天鹅的保护,大天鹅在世界各地的种群数量已有明显增加。在冰岛大天鹅的种群数量已达16700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有14000只;在里海和黑海有25000只,在日本亦增加到25332只(IWRB 1990),估计全世界大天鹅总的种群数量在10万只左右

人工养殖

雌雄识别

大天鹅雌雄体态及羽毛色泽基本一致,外观区别不十分明显。总的来说,雄鸟体型稍大,躯体稍显粗圆,头额及头顶部较宽,喙较长,颈部也较长,站立时高度较雌鸟区别很大。雄性胆子较大,且抗同种或种间干扰能力强,对外界声音、颜色、动作等反应不甚敏感,发情初期主动追逐雌性,配对后,总是在前带领雌性活动;行走时步幅较大,频率较快;繁殖季节特别是孵化期和育雏期表现特别凶猛,主动进攻靠近其巢区的同种或异种个体及人类,不坐巢孵化,在巢区负责警戒。雌鸟则个体销为矮小,面颊、额及头顶部略为狭窄,性情较温顺,胆子较小,很少有主动攻击行为,孵化完全自行完成。

发情交尾

3周岁以上性成熟的大天鹅,每年2月开始发情择偶,择偶有选择性,较挑剔。雌雄成鸟一旦配对后,基本固定不变。发情时,雌鸟嘴上黄斑更新更黄,体羽更加洁白而富有光泽。发情初期性情活泼、兴奋、好动,雄鸟总是在水面上快速游动,追逐雌鸟,沿直线游来游去。雌鸟一旦接受雄鸟的求爱,便形影不离,接头交颈,开始成对活动。
3月底至4月初雄鸟缓慢游动追逐雌鸟开始交尾。交尾前雌雄并排在水面上洗浴,雄鸟兴奋地游到雌鸟后边;用嘴轻啄雌鸟枕部,雌鸟若不动,有时头向后仰,尾羽翘起,表示愿意接受交配。这时雄性则抓住时机,用嘴叨住雌性皮羽,张开双翅,登上雌鸟背部,频频扇动双翅保持身体平衡,尾部用力下压。浮在水面的雌性尾部翘起,下半身沉在水中,每次交尾时间持续30~50秒。交尾后雄性首先挥动翅膀并高声呜叫,呈兴奋状,雌性则头与颈时而伸入水中,时而双翅轻轻拍打水面,并向背部泼水,洗理羽毛。
它们象家鹅那样转过头,用喙在防水的尾脂腺上抹抹,然后用水梳理柔软的白色羽毛。交尾多在晨昏环境安静时进行。每13可交尾2次或更多。交尾行为最早出现在雌鸟产卵前28天,终止于产卵前的数小时。

营巢产卵

交尾行为出现后10天左右,大天鹅出现了营巢前的叨草行为。由雌性选择巢址,选址非常仔细。巢址一般选在既安静又安全的靠近水源的隐蔽处。筑巢过程中,雌鸟小心谨慎,警惕性极高,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或人为干扰,立即废弃尚未建好的巢穴,另选新址。产卵前有时弃巢2-3次。雌雄双方共同参与营巢,但分工不同,雄鸟负责收集、搬运巢材,雌性负责搭建整理。巢材一般是就地取之,如粗细不等的枯树枝、树叶、干草、羽毛等,偶有铁丝、绳子。巢基与巢外沿是较粗的树枝,巢内为细树枝、树叶,有少数的鸟羽毛及细干草。巢外径为165厘米,内径57厘米,巢高38厘米,巢深14厘米。巢大小与巢材是否充分有关,也有个体差异。营巢过程约需5-10天。在此巢附近30米以内,往往还有一个由雄鸟搭建的一非常简陋的巢,巢址在显眼处,供雄鸟警戒之用。营巢结束后第2天开始产卵(4月中旬),多在清晨产卵。产卵前雌鸟多显不安地卧伏在巢上,不停地左右晃动,最后安静下来,静卧片刻,开始产卵。产卵时雌鸟在巢内呈微蹲姿态,两翅稍张,自然抬头,两眼平视前方,精神集中,腹部用力呈阵发性收缩,卵则顺势以钝端朝外排出体外。
每产1卵,从产卵姿势出现到产出,历时20-40秒不等。卵产下后,雌鸟站立,用喙将卵拨动到巢中间,并用草、羽毛等物将所产卵遮盖起来。下巢休息片刻后,下水游泳洗浴,梳理羽毛。无干扰情况下,多数为每隔1天产1枚,也有连续3天产3枚的记录。一般1天产1窝,1窝产4-6枚卵。卵为长卵型,乳白色,平均质量380克左右。

孵化时间

大天鹅在产2-3枚卵后开始坐巢孵化,但开始未完全进入孵化状态,表现为离巢次数多,空巢时间长,当1窝卵下齐后,完全由雌性坐巢孵化,全神贯注。雄鸟不直接参加孵化,在巢边担任警戒,形影不离。孵化期间雌鸟吃食、饮水、排便或有危险离巢时,把巢内卯掩盖严实。雌鸟上巢孵化时谨慎地抬脚迈进巢内,把盖卯的草叨走,整理一下巢及卵,腿先向前半屈,慢慢下卧,微张双翅,以胸部的孵卵斑着卵,并有节奏地将双翅收扰,同时将身体左右微微晃动,使胸部孵卵斑充分与卵密接,最后才静卧不动,转入专心孵化。
孵化前、中期若环境无干扰,或天气阴雨低温时,雌鸟离巢次数少,且每次离巢时间短。翻卵时雌鸟慢慢站起,小心地用喙由前向后拨卵,卵随之纵向或横向滚动。翻卵角度为0-360度。有时各卵之间位置互换或串换,另外雌鸟也用改变卧伏方向而达到翻卵的目的。通过翻卵使每个卵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也利于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从而使同窝卵出壳同步,避免出壳时间相差太长,影响成活率。翻卵后雌鸟有时继续孵化,有时下巢晾卵。晾卵时雌鸟轻轻下巢,把卵稍加遮挡,并不盖严。雌鸟吃少量食,喝一些水,下水游泳洗浴一番,上岸排便后即回巢继续孵化。通过晾卵,既调整了巢内湿度,也散去了胚胎中后期产生的大量代谢热。用较低的环境温度刺激胚胎,促使它发育并增强将来雏鸟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在孵化期间,雄鸟食量减少,游泳洗浴的时间也极短,整日在巢边守卫,也不断地把巢区的巢材叨到巢边。雌鸟边孵化边用这些材料修补加固巢外周,翻卵、晾卵时也不断添加巢内垫卵的衬垫物。孵化期亲鸟食量均减少了1/4-1/3,体重也减轻。
每天晾卵次数、每次晾卵时间和每天翻卵次数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孵化前期每天晾卵1-3次,每次4-30分钟,每天翻卵1-6次。孵化后期每天晾卵2-8次,每次3-46分钟、每天翻卵4-16次。
繁殖期尤其是产卵孵化期和育雏期,大天鹅领域性特别强,同种个体或异种个体出现在巢区内时,雄鸟站立,头颈向上伸展,并发出警告呜叫,若入侵个体没有反应或继续靠近巢,雄鸟则迎上前去张翅驱赶,再靠近巢时雄鸟平伸头颈、勇敢地冲上前去振翅并啄咬来犯之敌,不得已的情况下,雌性迅速离巢并掩盖好卵,协助雄鸟驱赶,保护巢卵。驱走外侵之敌,雌鸟向上伸直头颈,相向发出对鸣。

出雏时间

观察结果证明,大天鹅孵化期为35-36天。出壳前两天,可听到壳内雏鸟蠕动声、叫声和胎心跳动声,出壳前一天可听到壳内“吱吱”叫声和叨壳声。雏鸟在卵内破壳前,叫声呈阵发性,而且叫声由弱到强,间隔数分钟和十几分钟不等。数小时以后,啄壳声逐渐增强,频率也随之增加。有时叨壳声与叫声可同时听到。破壳位置在距离卵1.1-1.6厘米横径处,先呈不规则形裂纹,后以小洞首先破壳。随着小洞沿逆时针方向不断扩大。破壳洞成为1条宽约0.4厘米的缝隙,经数小时后,破壳缝达周长的2/3时,幼雏可把上盖卵壳顶开,便可见到从印壳中依次伸出左翅、右翅、喙、头、颈、胸部,随后雏鸟顺势外爬。最后,腹部、腿、臀部便顺利地脱出卵壳。卵内剩有淡黄色的胶状残留物(代谢废物),雌鸟将破碎的卵壳及残留废物叨出巢外弃之。全窝正常受精卵全部出壳一般约需36小时。剩余的未受精卵或死胎卵等,雌鸟可再孵1-2天,随着幼雏的出巢觅食、活动而弃之,不再继续孵化。

雏鸟生长

经测得知,大天鹅雏鸟出壳时平均质量为263克,雏鸟绒羽浅灰近白色,上体略深,胸腹部近白色,上喙端部为浅黑灰色、其余为肉红色,破卵齿明显。跗跖、脚均为桔红色,数日后逐渐变为淡红色。刚出壳的幼雏,胎绒羽湿润,不能站立,偎依在母亲翅下或腹下取暖。2-4小时,绒羽干燥松软,即可站立。8小时后雏鸟能从母亲翅下伸出头颈观察四周;若有动静,雌鸟会呼将雏拨弄几下,幼雏很快将头缩回隐蔽。出壳当日,全天一直由雌鸟坐巢抱暧幼雏,雄鸟仍静卧巢边守卫,双亲鸟几乎不进食。
2日龄,雌鸟继续抱暖幼雏且不进食,幼雏可从母亲腹下钻出,蹒跚习步,幼鸟仍不饮水、进食。3日龄,中午气温高时,雌鸟离巢与雄鸟并排卧在巢边,面对巢内的幼雏发出温柔的叫声,召唤雏下巢,随着叫声,幼雏慢慢走出巢内,在亲鸟面前卧下休息片刻。然后亲鸟站起,向水边走一段距离卧下,又向幼雏发出召唤的叫声,雏鸟随叫声向前移动;卧在亲鸟身边,这样反复多次,将雏鸟带到水边。若附近水面有其它动物,雄鸟先下水进行驱逐,雌鸟后下水协助,然后召唤,雏鸟慢慢地一个接一个地下水,随父母练习游泳,双亲鸟护在雏周围。雏鸟游水数分钟后,有的钻到母亲的翅下休息取暖。十几分钟后,亲鸟带雏上岸教它们觅食。首先亲鸟叨起食物唤雏,雏走到上前时,亲鸟把食物放在地上,雏马上啄食之,也有时直接从亲鸟嘴中啄食,雏吃饱后卧地休息,亲鸟抓紧时间吃食,然后雌鸟带雏上巢抱暖。幼雏的食物有植物的嫩叶、茎、根、果、昆虫、蠕虫及软体动物。幼雏白天大部分时间随亲鸟在水中、岸边觅食。在水中,雌鸟左右晃动,似左右跺脚,用宽大的脚掌搅起水下沉渣和一些水生生物,把这些食物弄到幼雏能够吃得到的水面上来。
幼雏食饲后上岸休息。50日龄前,潮湿的白天及整个晚上仍卧巢休息,此时巢径更大,更平坦,无中间凹陷,亲鸟也不再整理、加固巢穴。50日龄后,雏鸟很少再集体卧巢了,个别偶有独自卧巢休息。一般选择阴、阳适中较干燥处休息。
育雏期带领雏鸟觅食、习水、休息教雏鸟识别、躲避、进攻来侵之敌等均以雌鸟为主,雄鸟协助并保护雌、幼安全。雏鸟除休息外绝大部分时间在觅食,食量很大,发育极快。
1月龄雏鸟颈部羽毛变为淡灰白色,喙端黑灰色,喙基黄灰色,胸、腹、背部部分变白色,平均身体质量可达2550克。45日龄测得平均生长指标为:嘴峰长8.7厘米,跗跖为11.9厘米,中趾长14.2厘米,翅长17.4 厘米,初级飞羽4.5厘米,次级飞羽长4.0厘米。
2月龄毛色无大变化,但从50日龄开始换羽,换羽次序为飞羽、背、尾、腹、颈羽等,飞羽与尾羽换得较快,1周左右即换好。平均身体质量6150g。
3月龄上喙基淡黄,喙端完全变黑,跗跖、脚呈黑色,在水面上试飞滑翔距离近10米。平均质量7340克。对亲鸟依赖性逐渐减少。
4月龄绒羽已全部换掉,喙基由淡黄色变为黄色,体型大小与成鸟近似。可完全离开亲鸟独立生活。
5月龄背部羽毛基本变为白色,体型大小与成鸟差别不大。

分析与讨论

  1. 如果大天鹅饲养地处高纬度地区,冬长夏短,在饲养过程中应人为调整热量较高的动物性饲料的比例、搭建内舍和垫干草等措施。
  2. 大天鹅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料种类单一、不新鲜等因素常会导致营养不均,因此要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矿物质等添加剂的补充。
  3. 大天鹅在笼养条件下的自然繁殖非常困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环境因素,因此要为其创造适应它生活的模拟生态环境。


文化内涵

北半球分布的四种白色的大天鹅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由于大天鹅的羽色洁白,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在欧亚大陆发展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约而同地把白色的大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
中国古代称大天鹅为鹄、鸿、鹤、鸿鹄、白鸿鹤、黄鹄、黄鹤等,许多地名中仍包含了这些词汇,比如雁门关、鹄岭、鹄泽,黄鹤楼等,当代有些地方依旧是大天鹅等雁形目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诗经》中有“白鸟洁白肥泽”的记载,日语中的“白鸟”就是指大天鹅。天鹅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唐朝大诗人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著名诗句,以及春秋时楚国大诗人屈原“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都是讴歌天鹅的佳作。晋朝阮籍赞它“双翮凌长风,须萸万里逝”,杜甫用“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来抒发自己的高尚情怀。孟浩然以“壮志吞鸿鹄”来形容志向之高大。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的“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更是展示了他的英雄气概。汉高祖刘邦《鸿鹄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楚辞》中有: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
由于大天鹅的举止庄重,仪态娴雅,古今中外以它为对象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俄罗斯柴科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其优美的旋律,轻盈美丽的舞姿而风靡世界。那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人间传诵,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对崇高爱情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们对大天鹅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的由衷赞美。此外,圣桑的“天鹅之死”,舒伯特的“天鹅之歌”也都是人们熟知的名曲。塞浦路斯的古画艺术珍品“丽达和天鹅”,是在2000多年前,用色彩不同、大小相似的方形小石,一块块地镶拼成面积为1.5平方米,重量达62千克的镶嵌画,画中亭亭袅娜的女子莱达和一只肥硕的大天鹅在一起,取材于天神宙斯和斯巴达王妃莱达私通的爱情故事。等等都表达了人们对天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日本是天鹅的越冬地之一,日语中大天鹅的古名约有20多个,有的如“鸿”“鹄”等是由中国传入,有的则是大天鹅栖息的地区的名字,还有的用的是大天鹅鸣叫的拟声词,有的是对大天鹅形态的描述。在日本有关大天鹅的故事很多,它们被认为是天的使者,是“神鸟”。
古希腊对于大天鹅的记述很多,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就论述了大天鹅的习性和行为,还有大天鹅形态解剖的记载。《希腊鸟谱》一书中对于大天鹅临终的鸣叫有着动人的描述,西方文化中,将文人的临终绝笔称之为“天鹅绝唱”(swan song)正来源于此。在英国,卓越的诗人或歌手可以与大天鹅作比,例如?
上一篇:黑颈天鹅
下一篇:小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