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斑树鸭(学名:Dendrocygna guttata)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左右翅各有1枚形状特殊的飞羽,飞行中与空气摩擦能发出轻而尖的啸声。嘴形广平;秃颈;长腿,跗骨前缘被以网状鳞;后趾仅具狭形瓣蹼;后趾(连爪)的长度为其宽度(连同瓣蹼)的3.5-4倍。两性羽色均鲜艳。
栖息于丘陵谷间小盆地或面积不大而浅水的水域以及水库中潮湿多草的小岛上。飞行力弱,潜水能力强。以植物种子及嫩茎叶为主食。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
- 细斑树鸭
- Dendrocygna guttata
- 细斑啸鸭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鸟纲
- 雁形目
- 鸭科
- 树鸭属
- 细斑树鸭
- 无亚种
- Schlegel, 1866
- 无危(LC) IUCN标准
- Spotted Whistling-duck
Spotted Whistling Duck
形态特征
细斑树鸭身长43-50厘米,翼展80-90厘米,体重800克。两性相似,成鸭的冠、颈背部,脖领,眼睛周围是黑麦草色;头部、眉毛和喉咙灰白色。胸部和侧面是红褐色,上面洒有白斑点,斑点周围镶有黑边。这些细斑规模逐步增加,在鸭体的后半部更大更明显,腹部的中央部分和肛门白色。翼顶部和尾部黑褐色。翕和背部浅褐色,羽毛中央黑色,羽毛边红色。鸭喙黑色和红色相杂。
跗鳞盾片状;雄体气管有不对称的膨大部;两者鸣声不同,通常羽衣及行为亦异;配偶关系及家庭生活维持时间短;一年换羽2次;雄体常换“蚀羽”及鲜艳的婚羽各1次;幼雏的绒羽有明显花纹;雌体有“逗引”表演。
栖息环境
通常生活栖息在湖泊和沼泽草地中,也出现在林缘沼泽和四周有植物覆盖的水塘和溪流中。集小群,直到傍晚抵达数百的大群共同栖息的大树顶部的枯枝上。
生活习性
该物种既能在水面觅食,也能潜入水下觅食,有时也到水边地上觅食青草。食物主要为稻谷、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螺、蜗牛、软体动物、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黄昏时树鸭呈几只到几十只成群飞到附近稻田觅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栖息的水域。
停息时身体挺直,常有几只不时引颈四望,遇人或敌害临近首先起飞,随之其他树鸭亦跟着起飞,性极为机警。常成几只到数十只的群体活动和觅食,也有多到数百只的大群。飞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鸭类快。亦善游泳和潜水,且潜水能力甚强,一次潜水可达十几分钟。在炎热的白天,常在芦苇丛或其他较高的水草丛中睡觉和休息。如遇食物丰富又无干扰,它们常栖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变换栖息地,甚至不作长距离的迁徙。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
繁殖方式
繁殖期从9月延长至次年的3月,高峰期在雨季的9月份。营巢于树洞中。求偶和交配在水中进行,交配前雌雄鸭一起游泳,雄鸭不断地向雌鸟进行嘴浸水运动,雌鸭保持一种竖直的姿势,然后雄鸭突然爬到雌鸭背上进行交尾。巢由草叶和草茎构成,每窝产卵8-14枚,最多达16枚,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8-31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