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鸭(学名:Sarkidiornis melanotos) 大型鸭类,个体较绿头鸭大,体长48-60厘米,体重最大可达2.5千克。雄鸭上嘴基部有一膨大的黑色肉质瘤,头、颈白色,缀有带紫色金属光泽的黑色斑点,尤以头顶至后颈最为密集,从而在从头顶至后颈形成一条闪紫色金属光泽的黑色纵带。上体黑色,具蓝绿色和紫色光泽。下体白色,两胁具淡灰色斑。雌鸭嘴基无肉质瘤,个体较雄鸭小,余同雄鸭。栖息于林木稀疏的开阔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常成数十只的大群活动,非繁殖季节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善游泳,游泳轻快而敏捷,尾抬得较高。主要为青草、草叶、稻谷、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蠕虫、水生昆虫。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南部和南美洲东北部。
- 瘤鸭
- Sarkidiornis melanoto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鸟纲
- 雁形目
- 鸭科
- 瘤鸭属
- 瘤鸭
- 2亚种
- Pennant, 1769
- Comb Duck
- Knob-billed Duck
- 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性别 | 体重 | 体长 | 嘴峰 | 翅 | 尾 | 跗蹠 |
♂雄性 | 1300-2600克 | 480-600毫米 | 52-58毫米 | 320-345毫米 | 126-145毫米 | 58-64毫米 |
♀雌性 | 1230-2325克 | 48-52毫米 | 280-290毫米 | —— |
栖息环境
栖息于林木稀疏的开阔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可能灭绝: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旅鸟:日本、阿曼、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繁殖方式
营巢于紧靠水边的老龄树上的天然树洞中或大树枝杈间,也利用其他大型鸟类在树上废弃的旧巢,有时也在孤立建筑物的墙洞中营巢,在无树的也筑巢在石隙间和高草丛中。繁殖期主要随雨季而变化,在东南亚地区繁殖期通常在6-9月,强壮有力的雄鸟有时占有两个以上的雌鸟。每窝产卵8-12枚,卵白色或淡黄白色,大小为56-67毫米×42-45毫米。雌鸟孵卵,孵化期30天。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
1. |
瘤鸭指名亚种 |
Sarkidiornis melanotos melanotos |
2. |
瘤鸭南美亚种 |
Sarkidiornis melanotos sylvicola |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中国自1914年La Touche (1931-1934)分别于3月和6月在中国福州得到2只雄鸭标本后,几十年来一直再未见有任何采集和见到的报道。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仅在南亚见到1500只,东南亚见到56只。显然瘤鸭仅偶然漂泊至中国。瘤鸭在亚洲以外的种群数量情况尚缺资料,据估计,指名亚种7万只以上,南美亚种约8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