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鸟类 > 鸮形目
鸮形目
鸮形目 草鸮属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5

鸮(xiāo)形目(学名:Strigiformes)是鸟纲下的一目,为夜行猛禽。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

鸮形目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神猫鹰。

科目分类:

该目下分3科:、草鸮科和鸱鸮"chīxiāo"科。原鸮科已灭绝;草鸮科世界有10种,中国有3种;鸱鸮科世界有126种,中国有24种,如雕鸮鸺鹠、长耳鸮等。中国鸮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科目

特征

属数

种数

分布

备注

草鸮科

头骨狭长,面盘心形似猴,腿较长

2

12~17

非洲和亚洲南部,其中很多种分布于偏僻的岛屿上以及澳洲等地

境内更常见

鸱鸮科

头骨宽大,腿较短,面盘圆形似猫

28

133

从北极到热带都有分布

在澳洲仅以各种鹰鸮为代表

原鸮科

----

----

----

----

已灭绝

草鸮科

一、草鸮属

14种。面呈心脏形,又称猴面鹰。广布全球,中国有2种。仓鸮以喜栖息于农家谷仓中而得名,分布很广,几遍全球,共分化为35个亚种,但在中国极为罕见,仅2亚种,即云南亚种和印度亚种,见于云南;叫声难听,似人在受酷刑时发出的惨叫;飞行快速而有力,毫无声响;主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每天大约捕捉3只老鼠,一年消灭鼠类1000只以上,偶捕捕猎中小型鸟类、青蛙、鱼和较大的昆虫等;捕猎时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同时发出尖励叫声,使猎物陷于极度恐怖之中,束手就擒。草鸮分布于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在中国罕见于西南和东南省份及台湾。

二、栗鸮属

2种:栗鸮和坦桑尼亚栗鸮。面盘呈方形,头部两侧有短羽簇突出。栗鸮分布于亚洲南部,中国见于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南部。体长29厘米左右,体重311360克。留鸟,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在夜间、黄昏和黎明之前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23只的小群。主要以鼠类、小鸟、蜥蜴、蛙、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白日坐姿平展,如蟆口鸱。繁殖期为37月。营巢于树洞中或者腐朽的树桩内,距地面的高度为25米,有的巢也可以多年连续使用。巢内垫有很多吐出的食物残块。每窝产卵35枚,卵为纯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形状为椭圆形,由亲鸟轮流孵卵。

鸱鸮科

一、角鸮属

63种。除大洋洲、南极洲外,广布全球。翎领不显或缺如,耳羽发达;体形较小,翅长250毫米以下。白天藏于多叶树枝上,不鸣叫;夜间觅食,嗜食昆虫,也吃啮齿动物和食虫类巢营于树洞间。叫声洪亮,繁殖期常彻夜鸣叫。中国有6种,黄嘴角鸮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中国罕见于西南和东南地区及台湾;领角鸮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后颈基部有一显著翎领;纵纹角鸮分布于中亚,中国仅新疆昆仑山脉及喀什地区有过记录;西红角鸮和红角鸮(普通角鸮、东方角鸮)分布于于欧洲、非洲和中亚,中国见于新疆;兰屿角鸮分布于中国台湾兰屿岛、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二、雕鸮属

17种。除大洋洲、南极洲外,广布全球。体型较大,体长5070厘米,大者达1米,重5千克,为鸮形目体型最大的一类。有明显的耳状簇羽,胸部体羽多具显著花纹。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主食鼠类,但食性很广,几乎包括所有能够捕到的中小型动物,甚至包括狐、豪猪、野猫和苍鹰、鹗、游隼等猛禽。叫声深沉。中国有3种,雕鸮广布于欧亚大陆,中国见于除海南和台湾以外的大部地区;林雕鸮分布于亚洲南部,中国仅见于四川和云南;乌雕鸮分布于亚洲南部,中国罕见于浙江和江西。

三、渔鸮属

面盘不明显,面部羽毛松散,羽枝分离;耳羽长而尖;趾不被羽,底部有鳞片和细刺突。独居,栖息于水源附近的森林中,黄昏和夜晚活动,静立于河中的石头上或在浅水中涉水而行。常贴水面或地面飞行,两翅煽动很快,但无声。叫声拖长而嘶哑。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喇蛄、虾、蟹等水生动物。有4种:毛腿渔鸮,分布于东亚,中国罕见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体型较大,体长7177厘米,体重1.55.5千克,耳羽长约10厘米。褐渔鸮分布于亚洲南部,中国罕见于南部地区;黄腿渔鸮(黄脚渔鸮、黄渔鸮)分布于西马拉雅山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次大陆,全球性近危;马来渔鸮分布于东南亚,中国无分布。

四、雪鸮属

1种,即雪鸮。分布于北半球环北极的高纬度地区,中国罕见于东北及西北开阔原野,为冬候鸟。体长5060厘米,通体几乎纯白色,厚密以御寒,也是一种保护色;体羽端部近黑色,因而在头顶、背部、双翅、下腹遍布黑色斑点;无耳状簇羽。栖息于北极冻原,全天可活动,主要捕食旅鼠,偶捕食野兔、鸥和鸭等大型猎物。

五、林鸮属

18种,分布于美洲、欧洲和亚洲。中型或大型,无耳羽簇。中国有5种,褐林鸮分布于南亚、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亚热带山林,数量稀少而性隐蔽;灰林鸮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温带森林中最常见的鸮类,体长约43厘米;长尾林鸮分布于东北亚,中国罕见于东北地区;四川林鸮为中国中部地区特有种,有时作为长尾林鸮的一个亚种;乌林鸮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极北部森林,中国极罕见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大兴安岭,体型较大,体长达65厘米。

六、眼镜鸮属

3种,眼镜鸮、茶眉眼镜鸮、斑腹眼镜鸮。分布于中、南美洲。体长4050厘米,头部大而呈圆形,眼部有黑色斑纹,似眼镜,故名。栖息于热带雨林中。

七、猛鸮属

1种,即猛鸮(长尾鸮)。北欧、北亚及北美洲,中国罕见于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体长3540厘米,没有耳簇羽,面盘不明显,跗跖和趾上均被有白色的绒羽,尾羽较长,体形与隼类相似。求偶叫声常在夜里发出,强烈振颤音1千米外可闻。飞行迅速,时而振翅飞翔,时而滑翔,二者常常交替进行,特别是在觅食的时候。休息时大多栖于树木的顶端或电线杆上,见到猎物候则猛扑而下,有时也在飞行中捕食,或是靠近地面疾飞,扑向猎物,或在高空滑翔,发现猎物后再俯冲下来。它的叫声与鹰类相似。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也捕食山鸦、松鸡等鸟类、野兔和其他小形动物。

八、鸺鹠属

31种,无耳羽簇,面盘发育不完全,为鸮形目体型最小的一类。中国有3种,花头鸺鹠分布于亚欧大陆,中国罕见于北方少数地区。领鸺鹠i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为中国体形最小的鸮类,体长1416厘米,体重4064克,后颈有显著的浅黄色领斑,两侧各有一明显黑斑。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为中国体形最大的鸺鹠,体长2026厘米,体重150260克,头部和全身的羽毛均具有细的白色横斑。

九、小鸮属

无耳羽簇,面盘不明显,皱领不显著,跗跖和趾被羽。有4种,纵纹腹小鸮、横斑腹小鸮、林斑小鸮、穴小鸮。中国有2种,纵纹腹小鸮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中国多见于北方地区,为各地常见留鸟,体长2026厘米,多在白天活动,主要捕食鼠类和鞘翅目昆虫。横斑腹小鸮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伊朗等地,中国仅见于四川、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

十、鬼鸮属

无耳羽簇,面盘显著。有4钟,大多分布于美洲,仅鬼鸮除见于北美外,亦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中国见于东北和西北地区,均为留鸟。鬼鸮体长2326厘米,体重130克左右,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夜行性,主要以鼠类为食。由于其叫声多变,如吹笛一般,每隔几秒钟便重复一次,且不断交替变化,给人一种阴森可怕的感觉,故名。

十一、鹰鸮属

19种,无明显的脸盘和领翎,眼先具黑须。中国仅1种,即鹰鸮,分布于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中国各地均有但不常见,迁徙。全长30厘米左右,眼大,深色,似鹰,故名。栖息于山地阔叶林中,飞行迅捷无声,捕食昆虫、小鼠和小鸟等。

十二、长耳鸮属

7种,脸盘明显,耳羽簇大多发达。中国仅2种,长耳鸮常见于全北界,中国常见于各地森林中,体长约3540厘米,耳羽簇发达而极为显著。短耳鸮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大部地区,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辽宁,越冬时几乎见于全国各地,体长3538厘米,耳羽簇退化而不明显,多栖息于地上或潜伏于草丛中,很少栖于树上,主要捕食鼠类,也吃小鸟、蜥蜴、昆虫等,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原鸮科

原鸮科已灭绝。

一、笑鸮属

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叫声十分奇特,它常常像炫耀胜利似地放声大笑。笑猫头鹰有两种,分别生活在新西兰北部岛屿和南部岛屿。它们的身长0.4 m左右,是当地最大的猫头鹰。在它们的生活区域内,地上几乎没有小型哺乳类动物,因此它只好寻找地上的昆虫为食,并在山洞、崖缝以及悬崖的草木茂盛处筑巢。几个世纪中,笑猫头边放声大笑边繁衍自己的子孙,但是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以后,捕捉地上的猎物成了笑猫头鹰的致命弱点。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这里的大老鼠,摧毁它们的巢穴,贪婪地吃它们的蛋。猫也经常袭击他们。与猫和老鼠一起来到岛上的兔子成了笑猫头鹰新的猎物,这看上去似乎补偿了猫和大老鼠给笑猫头鹰带来的伤害,可是兔子的繁殖速度太快了。为了对付泛滥成灾的兔子,政府采取了猎杀和引进黄鼠狼的办法,兔子很快减少直至消失,热衷于灭绝兔子的黄鼠狼便将目标转向猫头鹰。对于黄鼠狼来说,岩石、峭壁都不成问题。笑猫头鹰在地上的巢更是成了黄鼠狼品尝猫头鹰的蛋和小猫头鹰的餐桌。猫和大老鼠开始的灭绝行动最终由黄鼠狼彻底完成了。

1850年到1890年,很少能在新西兰北部岛屿看到笑猫头鹰,人们捕捉到的只有2只。1900年,北部岛屿再也看不到笑猫头鹰了,南部岛屿也是同样的情况。人们看到的最后一只笑猫头鹰是1914年在南坎特伯雷的布鲁科科夫,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笑猫头鹰,再也没有听到它那炫耀胜利似的大笑声。于1914年灭绝。

分布范围:鸮形目(也作枭,鸮,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雕鸮鸺鶹长耳鸮短耳鸮

进化历程:鸮形目化石资料有限,可能起源于始新世的原鸮科鸟类,现均已灭绝。

在法国的中新世地层,发现草鸮属鸟类的化石;在德国的中新世地层,发现角鸮属化石;在法国的下渐新世地层发现雕鸮属和耳鸮属的化石;在德国和北美的中新世地层发现林鸮属化石中国没有鸮形目鸟类化石出土。

保护级别:鸮形目(也作枭,鸮,猫头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鸮形目的物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没有人工饲养品种。

有关二级动物的条文: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相关知识:

文化象征

中国民间

中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古书中还把它称之为怪鸱、鬼车、魑魂或流离,当做厄运和死亡的象征。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猫头鹰的嗅觉很灵敏,能够闻到病入膏肓的人身上的气味,并且会发出笑声,在很多地方在听到猫头鹰叫声后数日之内会死人确实不是迷信,所以猫头鹰被叫做报丧鸟;另外,猫头鹰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使人更觉恐怖,古时称它为恶声,《说苑·鸣枭东徙》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此外,猫头鹰昼伏夜出,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声,常常只见黑影一闪,也使对其行为不甚了解的人们很容易产生了种种可怕的联想。

古希腊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是一只小鸮(猫头鹰的一种,被认为可预示事件),因而古希腊人把猫头鹰尊敬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征。

日本

在日本,猫头鹰被称为是福鸟,还成为长野冬奥会的吉祥物,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人们害怕猫头鹰就认为可以用它来驱除邪恶。据此,残害猫头鹰的多马人,却用猫头鹰的模拟像来镇邪恶。

英国

在英国,人们认为吃了烧焦以后研成粉末的猫头鹰蛋,可以矫正视力。约克郡人则相信用猫头鹰熬成的汤可以治疗百日咳。

J·K·罗琳的魔法小说《哈利·波特》中,猫头鹰和蟾蜍等是巫师们的宠物。在这些宠物中,猫头鹰是最高贵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主人发放邮件,是个名副其实的邮递员,而且它们能够通晓人类的感情和语言,是具有智慧的。

加拿大

加拿大温哥华印第安人的后裔仍保留猫头鹰的图腾舞,不但有大型木雕的猫头鹰形象,而且有舞蹈,舞者衣纹为猫头鹰,全身披挂它的猎获物老鼠。

其他

这种互相矛盾的概念,在莎士比亚那时也可以找到。他在《尤利乌斯·凯撒》和《马克白斯》剧作中用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死亡;而在《爱的徒劳》剧作中,却猫头鹰唱出欢乐的歌声。作为一种文学比喻,猫头鹰可以在古代神话中找到,也可以在旧约圣经中找到,还可以在海明威和米尔恩的著作中找到。

在东西方文化里,猫头鹰代表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中国民间认为猫头鹰叫声不好听,而且在夜间活动,是不吉之物。但在西方文化里,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哈利·波特》中用来送信的信使就是猫头鹰。

举个例子,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象征物就是猫头鹰。同样的,就好比宙斯的鹰,赫拉的孔雀,波塞冬的马一样。

有关误解

虽然中国民间对猫头鹰有很多误解,但其捕鼠的本领之大却也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识。古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北方枭入家以为怪,共恶之;南中昼夜飞鸣,与鸟鹊无异。桂林人罗取生鬻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狸。猫头鹰主要以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农田鼠类和小家鼠褐家鼠等居民区鼠类为主食,也吃一些小型鸟类、哺乳类和昆虫,如雀类、莺类蝙蝠甲虫金龟子、蝗虫、蝼蛄等。鼠类是臭名昭著的偷粮贼,它们不仅在居民区和仓库里行窃,还成群结队在农田中偷粮。远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伤我菽的记载。至今,世界各国的鼠害仍然十分严重。猫头鹰是捕鼠能力最强的鸟类,一只猫头鹰每年可以吃掉1000多只老鼠,相当于为人类保护了数吨粮食,的确是劳苦功高。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中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嘴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夜间和黄昏活动,主食鼠。

草鸮科

草鸮科(学名:Tytonidae)是鸮形目1科。通称猫头鹰。体长305-534毫米;头骨狭长,宽不及长的2/3;面盘完整,下方变狭,呈心脏形;中爪具栉缘;有草鸮属栗鸮2属,共16种。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它们属于夜行性的猛禽,外貌奇特,充满杀气,尤其是那萦回于黑夜的叫声更令人恐怖。

栖于山麓草地,觅食小型鼠类、鸟类、蛇、蛙和昆虫等。卵产于平地长草间。因嗜食小型鼠类和昆虫而对农业有益,但也捕食一些有益动物。

形态特征:鸮,又叫猫头鹰,为鸮形目夜行性猛禽。属于草鸮科的猫头鹰有16种。嘴坚成曲钩状。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5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4趾能向后反转。爪大而锐。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但形甚小。雌鸟较雄鸟大,脸呈盘状,眼形大,两眼均向前,羽毛柔软。

猫头鹰的眼睛形大而向前方,上眼睑能自由活动,瞬膜板发达。角膜和水晶体具有较高的曲率,瞳孔大而圆,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丰富,特别还有反光色素层,可在夜间视物,有的种类在白昼时成为白盲。耳孔大,周围有雏襞,有的在头的两侧还具有显著突起的耳簇羽,有利于收集音波。听觉十分灵敏,内耳大,脑部的听觉神精细胞丰富。此外,它们的左右耳朵不对称,在捕捉同一声音时可产生细微差别,使它们极其准确地测定猎物的立体方位。

猫头鹰的体羽通常为暗褐色,在白昼栖息时不易被发现。体羽蓬松,羽毛柔软,翅膀宽大而稍圆,初级飞羽为11枚,第五枚初级飞羽缺如,次级飞羽第一枚缺如。羽毛的表面密布着绒毛,飞羽边缘还具锯齿般的柔软的缘缨,飞行时可以减弱和空气的摩擦,减弱或消除噪声,便于向猎物发动突然袭击。

代表种为草鸮,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脸盘呈辉棕色。眼的前上方有一黑褐色斑。上体两翅的覆羽和三级飞羽均为鲜亮的黑褐色,各羽近端处大都具一棕色或白色细点;后颈的羽缘亦为棕色,且特别显著。尾羽和两翅的飞羽均棕色,具若干黑褐色狭形横斑,羽端更杂以褐色斑驳。下体为鲜丽的淡棕色,尾下覆羽近白。胸和两胁均满布小褐点。

栖息环境:猫头鹰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猫头鹰的踪影。是典型的森林鸟类,也有一些种类栖息于草原、沙漠、沼泽、苔原、山地、岛屿等地。一般为留鸟。多数夜间或晨昏时活动,白天隐匿于树洞、岩穴或稠密的枝叶之间,但也有少数在白昼活动。

生活习性: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也有一些以捉鱼过日子的。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如骨头、毛发、羽毛,会压缩成小球反刍出来。分析小球的成分,可以断定猫头鹰的猎物类型。

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

上一篇:仓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