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鬼鸮
【拉丁学名】Aegolius funereu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Tengmalm's owl、Boreal Owl
【种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鬼鸮属
鬼鸮(学名:Aegolius funereus)是鸟纲鸱鸮科的鸟类,全长23-26厘米。共有6个亚种。雌雄羽色相同。额、头顶及枕部褐色,有白色椭圆斑。面盘白色外侧羽缘褐色。胸以下为白色,有褐色纵斑。翅褐色。主要栖息于草原、沼泽、苔原附近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属于留鸟,秋冬季也常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的森林中,分布于欧洲、俄罗斯、蒙古、亚洲中部、日本北海道、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
外形特征:鬼鸮头大,面盘显著,白色,眼先和眉纹也是白色,眼前有一小块黑斑。但是,它没有耳羽簇,与长耳鴞、短耳鴞不同。上体为朱古力褐色到灰褐色。头顶密杂以白色斑点,
背部和眼黄色。跗跖和趾被白色羽。虹膜黄色,嘴淡黄色,爪角黄色,先端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30克;体长♂240毫米;嘴峰♂14毫米,♀15.5毫米;翅♂170毫米,♀175毫米;尾♂111毫米,♀112毫米;跗蹠♂22毫米,♀24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尤其是以松、桦、白杨为主的混交林,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森林中,常栖息于树冠层枝叶茂密处或树洞中。
生活习性:大多单独活动,没有迁徙行为,但秋冬季也常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的森林中,也喜欢到人家附近活动。由于它的叫声多变,如吹笛一般,每隔几秒钟就重复一次,并且不断地交替变化,所以给人一种阴森可怕的感觉,因此得名。它的飞行快而直,稍呈波浪形飞行。主要以鼠类为食。也食昆虫、小鸟和蛙类等。捕食方式可以在飞行中猎食,也可以栖息于树上,等待猎物出现时才突然袭击。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洲、俄罗斯、蒙古、亚洲中部、日本北海道、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帽儿山、大兴安岭、呼玛、同江、兴凯湖、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和黑河,甘肃西北部的天堂寺,新疆天山、伊犁、尤尔都斯盆地,四川南坪,均为留鸟。几乎在中国全境越冬。
繁殖方式:繁殖期为3-7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中,也利用啄木鸟的旧巢。每窝产卵通常为3-6枚,偶尔多至7-10枚。卵为白色,表面光滑无斑。雌鸟孵卵,孵化期25-27天。雏鸟晚成性,大约经过25-36天才能飞翔。
亚种分化:
1.鬼鸮指名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funereus)分布于欧洲,从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南到比利牛斯山脉,然后东到乌拉尔,高加索地区除外。
2.鬼鸮高加索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caucasicus)分布于高加索地区,可能进入土耳其北部。
3.鬼鸮北方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pallens)分布于西伯利亚西部,田山,从西伯利亚南部东到中国东北(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
4.鬼鸮堪察加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magnus)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部,从科雷马到堪察加。
5.鬼鸮甘肃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分布于印度西北部(Lahul)和中国西部(青海)。
6.鬼鸮美洲亚种(学名:Aegolius funereus richardsoni)分布于北美,从阿拉斯加中部,南到美国西部,东到加拿大和拉布拉多。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中国物种列入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