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氏长尾猴,分布于冈比亚西部并进入卡瓦利河流域,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边境。
- 坎氏长尾猴
- Cercopithecus campbelli campbelli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哺乳纲
- 灵长目
- 猴科
- 长尾猴属
- Waterhouse, 1838
- Campbell’s Monkey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8年灵长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出口成句
法国、英国和科特迪瓦的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坎氏长尾猴能够用6种不同的声音组成“句子”,与同伴进行日常交流或是发出警告。这一发现让研究人员怀疑人类语言是否能在动物身上找到源头。
一个在象牙海岸(科特迪瓦,西非的一个国家)开展的研究表明,坎氏长尾猴,一种居住在森林里的物种,能发出6种不同的警戒呼叫。这种灵长目动物能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声音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一串长的声音序列,用以传达社会族群凝聚和各种危险的信息,如捕食等。
这些都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共同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的网站上,这揭示了迄今为止在非人类物种中已经发现的最复杂的原始句法。
两年来,象牙海岸塔伊(Taï)国家公园的塔伊猴子项目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坎氏长尾猴的行为。他们发现,这些猴子的群体通常由十几只猴子组成,包括一只成年公猴,若干只成年母猴和它们的后代。
这个研究小组研究了成年公猴的呼叫,发现公猴整套的呼叫声音与成年母猴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此外还观察到公猴能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干扰作出有声应答,特别是在遭遇捕食者时(如鹰或猎豹)反应尤为强烈。他们还开展了视觉模拟仿真实验(利用喂饱的鹰和猎豹)和听觉实验(用扩音器放大猎豹或鹰的声音),用以模仿这些捕食者的出现。
实验表明公猴拥有一套包括六种警戒呼叫在内的呼叫系统。分别为Boom,Krak,Hok,Hok-oo,Krak-oo,Wak-oo,但是它们很少会单独使用,而通常是利用平均25段连续的呼叫来形成一串长长的声音序列(每段序列由1种到4种不同的呼叫类型组成)。此外,坎氏长尾猴为了表达不同的信息,它们会把这些呼叫组合起来。通过修改声音序列或修改一个序列中呼叫的顺序,就可改变信息的内容,还可以精确地通知同伴危险的实质(如一棵快倒下的树还是一个捕食者),捕食者的类型(如鹰还是猎豹),捕食者是怎样被发现的(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以及与被捕食无关的其他族群事件(如在集体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之前的集会,或者在自己领土边界遭遇其他族群等事件)。
这项研究表明猴子能产生非常复杂的声音交流。无论是传递的信息的范围还是编码这些信息的技巧,都是相当复杂的。这个团队的研究员还发现,公猴通常使用“oo”作为后缀来延长它们的叫声(例如,使用此方法就能产生Hok、Krak以及Hok-oo和Krak-oo)。在这个新的发现中,动物行为学家解释了一些控制这些呼叫的语义组合的规则。例如,坎氏长尾猴可以为一些已存在的声音序列添加一些特定种类的声音来使这些信息更加精确或改变其语义。它们还可以组合带有不同信息的声音序列,以此来传达第三种信息。
这种组合呼叫的能力可能是在猴子进化过程中为了弥补它们有限的声音柔韧度所演化出来的(猴子声音的柔韧度要小于鸟类以及鲸类),这样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编码信息。这项研究表明在这种树居的猴子物种产生了原句法,因为在这种视野极受限制的生长环境中,只能用声音来进行交流。这项研究还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在动物的声音交流中,是否可能已经存在了人类语言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