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颊冠白睑猴(学名:Lophocebus albigena):共有3个亚种。雄性头体长54-73厘米,雌性头体长43-62厘米;尾长73-100厘米;雄性体重6-10千克,雌性体重4-7千克。是一种大型的树栖猴子,四肢长,竖起的尾巴比它的身体更长,它们的眼睑是白色的,有明显耸立的头冠毛,故得名。两颊通常是灰色,脸是黑色。
集群生活,一般由15只组成一个家族群,由一雄性灰颊冠白睑猴担任首领。食物主要有:果子、坚果、种籽、树叶、嫩树枝。分布于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赤道几内亚、坦桑尼亚联合等等国家。
- 灰颊冠白睑猴
- Lophocebus albigena
- 白颊冠白睑猴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灵长目
- 类人猿亚目
- 猴科
- 冠白睑猴属
- 灰颊冠白睑猴
- 3亚种
- Gray, 1850
- Grey-cheeked Mangabey
- White-cheeked Mangabey
- Gray-cheeked Mangabey
形态特征
灰颊冠白睑猴共有3个亚种。雄性头体长54-73厘米,雌性头体长43-62厘米;尾长73-100厘米;雄性体重6-10千克,雌性体重4-7千克。是一种大型的树栖猴子,四肢长,竖起的尾巴比它的身体更长,它们的眼睑是白色的,有明显耸立的头冠毛,故得名。两颊通常是灰色,脸是黑色。全身几乎都是黑色的毛,肩部通常披有浅棕至棕色的长毛,各亚种间在肩部的颜色都有变化和不同,从灰色至棕色。腹部略浅。吻部较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尾巴不具缠绕性,一般情况总是竖立着弯曲在背部上方。
雌性略小,体型比雄性更纤细,雄性的喉咙有专门气囊,可以响亮的扩增并清楚地通告它的族群的存在和位置。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灰颊冠白睑猴指名亚种 | Lophocebus albigena albigena | Gray, 1850 |
2 | 灰颊冠白睑猴乌干达亚种 | Lophocebus albigena ugandae | Lydekker, 1900 |
3 | 灰颊冠白睑猴喀麦隆亚种 | Lophocebus albigena osmani | Groves, 1978 |
栖息环境
栖息于非洲,从平原至低丘临近水源的地区、僻静有食的各种环境都有栖息。喜欢生活在林灌地带,特别是夹杂着溪河的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场所。生活习性
白睑猴集群生活,一般由15只组成一个家族群,由一雄性冠白睑猴担任首领。在关系密切的群体之中,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它们常爱攀藤上树,喜觅峭壁岩洞,其活动范围很大。猴群在集体行动时,会有一“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会发出信号,招唤猴群迅速转移。如果情况紧急,会凭借它们攀崖越险的熟练本领,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猴群成员会彼此梳毛和互相抚摸,白天活动,在清晨和黄昏时最活跃。从表面上看,它们通常总是行动缓慢,不慌不忙的。但是实际上它们动作敏捷,速度和反应都很快。
冠白睑猴的食物主要有:果子、坚果、种籽、树叶、嫩树枝。该物种会破开树皮或朽木寻找蚂蚁、蚂蚁幼虫和毛毛虫,也偶尔被记录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它们有宽大的颊囊,可以用来贮存食物。
在每年的7-8月繁殖,雨季时产仔。孕期6个月,通常产1仔。
分布范围
分布于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卢旺达、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灰颊冠白睑猴指名亚种 | Lophocebus albigena albigena | Gray, 1850 |
2 | 灰颊冠白睑猴乌干达亚种 | Lophocebus albigena ugandae | Lydekker, 1900 |
3 | 灰颊冠白睑猴喀麦隆亚种 | Lophocebus albigena osmani | Groves, 1978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