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吸蜜蜂鸟
【拉丁学名】Mellisuga helenae
【命名时间】Lembeye,1850年
【英文名称】Bee Hummingbird、Zunzuncito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雨燕目、蜂鸟科、蜂鸟亚科、吸蜜蜂鸟属
吸蜜蜂鸟(学名:Mellisuga helenae)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身长约 5.6~6.5厘米,包括了嘴及尾羽的长度(通常嘴和尾羽会占总身长的1/2)。体积比虻还小,粗细不及熊蜂。平均体重只有2克,比一枚硬币还轻,卵重0.2克,和豌豆粒差不多。喙细长如针,舌头则如一根纤细的线。雄鸟上身为有光泽的蓝绿色,喉鲜红色,喉颈部有彩虹色横向羽状,腹部为白色。雌性体型略小,基本上上体为绿色,下体浅灰色,外侧飞羽为白色。吸蜜蜂鸟与其他蜂鸟相比,看似丰满矮胖,如同闪亮的小宝石。
和大多数蜂鸟只分布于中南美洲一样,吸蜜蜂鸟仅分布于中美洲的古巴各岛,是古巴特有鸟类。吸蜜蜂鸟主要以花蜜为食,细长的喙特别适合采食长筒状花卉,一天之内能采食花朵1500朵,是热带花卉重要的授粉者。吸蜜蜂鸟偶尔也捕食昆虫和蜘蛛。吸蜜蜂鸟飞行技巧高超,能向左或向右飞行,也能向后飞行。它们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振翅频率达每秒80次,仅次于角蜂鸟,振翅时发出嗡嗡声。由于活动频繁耗量巨大,吸蜜蜂鸟每天所吃食物达其体重的一半。与其他鸟类相比吸蜜蜂鸟的体温也是最高的,需要大量饮水。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吸蜜蜂鸟赖以生存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和沼泽地遭到严重破坏,此种南美独有微型小鸟的种群数量大幅减少,沦为濒危鸟类,亟待人类保护。
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名第六。
形态特征:成年雌鸟上体羽毛蓝绿色,下体羽毛白色或浅灰色,外侧尾羽之翼尖呈白色。雌鸟比雄鸟稍大。
非繁殖季,雄鸟和雌鸟颜色差异不大。雄鸟上体羽毛沾蓝色,外侧尾羽的翼尖呈黑色,且具蓝斑。
繁殖季的成年雄鸟,头、颏及喉咙呈闪亮的粉红色,颈斑虹彩色并向颈侧延伸。上体羽毛偏蓝色,下体主要为灰白色。该类彩色羽毛只出现于繁殖季,持续时间短,不久即脱落。
大小量度:体重♂1.95g,♀2.6g;体长♂55.1mm,♀61.2mm;翼展32.5mm。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附近有茂密灌木丛、藤类和附生植物的成熟林和林缘地带,也在山谷、花园和沼泽地活动,空旷野外最为常见。
生活习性:食性:寻找并积极守护优质食源地。雄鸟划定觅食领域,并驱赶闯入领地的其它雄鸟和大型昆虫,比如大黄蜂和天蛾等。以各种花卉的花蜜为食,尤喜蔗糖浓度高达15~30%的植物,汲取花蜜时先水平盘旋于花上,并将鸟喙插入花中,以长舌吸啜花蜜。也食小型蜘蛛和昆虫,常于夜间飞行中捕食,筑巢期的雌鸟每天可捕捉2千多只昆虫,昆虫蛋白质的摄取对其繁殖季喂养后代尤为重要。吸蜜蜂鸟活动频繁,必须大量觅食以补充能量消耗,通常每天摄取身体质量一半的食物,以及8倍于身体质量的水份作为补充。
飞行:虽然体形瘦小,但却能以”八字形“每秒振动双翼约80次。可极为敏捷地前后飞行和凌空悬停,求偶炫耀时,振翅频率达每秒200次。
鸣叫声:各种简单的单音重复构成的高声调鸣唱,每一音调持续不到一秒钟,音似“吱吱、喳喳”声。在不同求偶地的雄鸟个体间,鸣唱序列中的单音会产生差异。
分布范围:原产地:古巴。间断分布于哈瓦那、安迪亚、瓜纳阿卡维韦斯半岛、萨帕塔沼泽、莫瓦、马亚里、关塔那摩沿岸以及领近的青年岛。
迷鸟分布地:巴哈马群岛。
繁殖方式:繁殖期在雨季结束、干燥季刚开始,许多乔灌木开花的3~6月。除过繁殖季,该鸟通常独行,雄鸟实际参与的繁殖过程只是和雌鸟交配,但不会一同迁徙和栖息,该种没有配对关系。交尾后,雌鸟即刻与雌鸟分离,雄性不参与鸟巢选址、构建以及抚育后代。雌鸟将植物纤维(直径3厘米)编织在一起,用于构造小型杯状鸟巢,鸟巢外围饰以青苔伪装;垫窝材料一般为柔软的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和羽毛,并用蜘蛛丝及其他粘着材料强化鸟巢结构。此类鸟巢一般置于距地0.9~6米的低矮细枝上,周围有树木或灌丛遮蔽。
一窝产卵2枚,卵白色如豌豆大小,长不超过6毫米,孵卵期14~16天。雌鸟独自育雏,雏鸟食物由雌鸟反哺后喂入,约18~38天雏鸟羽毛长成离巢,1年左右可繁殖后代。
亚种分化:单型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导致吸蜜蜂鸟的种群数量历史性下降,古巴大量天然植被开发成耕地和牧场,仅有15~20%的国土保持了自然状态,而不断扩张的可可、咖啡和烟叶生产,又进一步对其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种群数未量化,但在原产地被描述为罕见物种(Stotzet al. 1996)。由于森林的退化和破坏,推测其种群数量正以低到中等速率缓慢下降。
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小的鸟:最小的鸟是古巴青年岛的蜂鸟。雄性体长57毫米,其中一半由喙和尾巴占据,雌性体长1.6克,略大一些。(吉尼斯世界纪录)
保护等级: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种(NT),2012年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