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黑翅鸢
【拉丁学名】Elanus caeruleus
【命名时间】Desfontaines, 1789
【英文名称】Black-winged Kite;Black-shouldered Kite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鸢亚科、鸢属
黑翅鸢(学名:Elanus caeruleus):小型猛禽,体长约33厘米。上体蓝灰色,下体白色。眼先和眼周具黑斑,肩部亦有黑斑,飞翔时初级飞羽下面黑色,和白色的下体形成鲜明对照。尾较短,平尾,中间稍凹,呈浅叉状。脚黄色,嘴黑色。常在空中翱翔,间或进行滑翔。
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形态特征:黑翅鸢两性相似。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额白色,到头顶逐渐变为灰色。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灰色,尖端缀有沙皮黄色,两侧尾羽灰白色,尖端缀有皮黄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轴。整个下体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级飞羽下表面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具淡色尖端。跗蹠前面一半被羽,一半裸露。平尾,中间稍凹,呈浅叉状。幼鸟头顶褐色,具宽的白色羽缘。上体更褐,亦具宽阔的白色羽缘;翅覆羽黑灰色,亦具白色羽缘;胸部羽毛具窄的褐色羽轴纹,羽缘缀有茶褐色或灰色,其余似成鸟。
虹膜成鸟血红色,幼鸟黄色或黄褐色,嘴黑色,蜡膜和口角淡黄色,脚和趾深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长310-340毫米;嘴峰20-21毫米;翅259-300毫米;尾116-134毫米;跗蹠30-34毫米。
栖息环境: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米多的高山均见有栖息。
生活习性:迁徙:多数地区系留鸟不迁徙,中国在云南省为留鸟,在浙江、广西、河北为夏候鸟。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
习性: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叫声细而尖,似‘Kyuit’或‘knee’。
食性: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
分布范围:原产地: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孟加拉国、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肯尼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葡萄牙、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阿富汗、奥地利、比利时、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德国、直布罗陀、希腊、以色列、意大利、科威特、黎巴嫩、马达加斯加、荷兰、阿曼、波兰、卡塔尔、罗马尼亚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
繁殖方式:营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毫米×29-32毫米,平均39毫米×31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亚种分化:
黑翅鸢(5亚种) |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分 布 |
|
1 |
黑翅鸢指名亚种 |
Elanus caeruleuscaeruleus |
葡萄牙、非洲西北部、阿拉伯半岛、亚洲南部 |
2 |
黑翅鸢菲律宾亚种 |
Elanus caeruleushypoleucus |
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岛、苏禄群岛、菲律宾 |
3 |
黑翅鸢苏门答腊亚种 |
Elanus caeruleussumatranus |
苏门答腊 |
4 |
黑翅鸢南方亚种 |
Elanus caeruleusvociferus |
中国、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马来半岛 |
5 |
黑翅鸢新几内亚亚种 |
Elanus caeruleuswahgiensis |
巴布亚新几内亚中东部高地 |
①②③⑤查无资料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④黑翅鸢南方亚种
黑翅鸢南方亚种(学名:Elanus caeruleus vociferus(Latham,1790))。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广西、浙江、河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国内分布:云南(昆明、普文、腾冲)、广西(西南部)、浙江、河北
外形特征:描述:体小(30厘米)的白、灰及黑色鸢。特征为黑色的肩部斑块及形长的初级飞羽。成鸟:头顶、背、翼覆羽及尾基部灰色,脸、颈及下体白色。唯一一种振羽停于空中寻找猎物的白色鹰类。亚成鸟似成鸟但沾褐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习性:喜立在死树或电线柱上,也似红隼悬于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