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草原雕
【拉丁学名】Aquila nipalensis
【命名时间】Hodgson, 1833
【英文名称】Steppe Eagle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雕亚科、雕属
草原雕(学名:Aquila nipalensis)是属于鹰科的一种大型猛禽。体长为71~82厘米,体重2015~2900克。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獭、貂类、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甚至会捕食狼的幼崽,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
外形特征:草原雕比金雕、白肩雕略小。
体长70~80厘米,翼展160~200厘米,体重2400~3800克。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是一种全深褐色雕类。容貌凶狠,尾型平。成鸟与其他全深色的雕易混淆两翼具深色后缘。有时翼下大覆羽露出浅色的翼斑似幼鸟。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它在滑翔时也不象金雕那样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而是两翅平伸,略微向上抬起。
草原雕体羽以褐色为主,上体土褐色,头顶较暗浓。飞羽黑褐色,杂以较暗的横斑,外侧初级忌羽内基部具褐色与污白色相间的横斑;内侧初级飞羽及次维飞羽的尖端具三角形棕白斑;下体暗土褐色,胸、上腹及两胁杂以棕色纵纹;尾下覆淡棕色,杂以褐斑。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雕展开度较宽。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雌雄相似,雌鸟体形较大。
虹膜黄褐色和暗褐色;嘴黑褐色,蜡膜暗黄色,趾黄色,爪黑色。
幼鸟:体色较淡,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黑色飞羽成对比。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尾有时呈楔形。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树木繁茂的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的高度均有踪影。但避开沙漠和茂密的林地。
生活习性:白天活动,或长时间地栖息于电线杆上、孤立的树上和地面上,或翱翔于草原和荒地上空。主要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鼠兔、旱獭、野兔、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推动物和昆虫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觅食方式主要是守在地上或等待在旱獭和鼠类的洞口等猎物出现时突然扑向猎物,有时也通过在空中飞翔来观察和觅找猎物。飞翔时较低,遇见猎获物猛扑下去抓获,有时守候在鼠洞口。以啮齿动物为食 。
它们猎食的时间和啮齿类活动的规律很一致,大多在早上7-10时和傍晚。主要食物有兔、黄鼠、鼠兔、跳鼠、田鼠,此外还有貂类。在沙漠地带主要以大沙地鼠为食。
分布范围: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不丹,博茨瓦纳,保加利亚,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马拉维,马来西亚,蒙古,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苏丹南部,苏丹,斯威士兰,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地区灭绝:摩尔多瓦,罗马尼亚。
旅鸟:安哥拉,白俄罗斯,布隆迪,喀麦隆,乍得,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马里,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波兰斯洛伐克,索马里,西班牙,瑞典,突尼斯。
繁殖方式:繁殖期4~6月。营巢于悬崖上或山顶岩石堆中,也营巢于地面上、土堆上、干草堆或者小山坡上。巢的形状为浅盘状,巢主要由枯枝构成,里面垫有枯草茎、草叶、羊毛和羽毛。每窝产卵1~3枚,通常为2枚,卵为白色,表面没有斑或具有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在55~55.5毫米之间。产完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为45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55~60天后离巢。
亚种分化(查无资料):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1. |
草原雕(指名亚种) |
Aquila nipalensis nipalensis |
2. |
草原雕东方亚种 |
Aquila nipalensis orientalis |
注:该物种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曾经和茶色雕(Aquila rapax)在分类上划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但根据形态,生态和行为上的差异,这两个物种各自独立。
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分类地位:鸟纲AVES隼形目 FALCONIFORMES鹰科 Accipitridae 。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迁徒:在炼银山附近,采用全日(10小时)定位观察草原雕春迁和秋迁到达本区的时间(首见日期、终见日期、停居或持续天),结果见下表。由下表可知,草原雕春迁到达本区的首见日期为3月20-31日,间早晚差异1-11天,终见日期为4月29日至5月5日,年间早晚差异为1-6天;在本区停居或可见到或持续时间为35-41天,年间停留多少的差异为1-6天。秋迁到达本区的首见日期为10月3-9日,年间早晚差异为1―6天’终见日期为12月6-17日,年间早晚差异为1―11天,在本区停留或可见到或持续时间为62-70天,年间停留多少差异为1-8天 。
年份 |
首见日期(月、日)春迁 |
终见日期(月、日)春迁 |
|
首见日期(月、日) 秋迁 |
终见日期(月、日)秋迁 |
停居期(月、日) 秋迁 |
1982 |
3.25 |
4.30 |
37 |
10.6 |
12.6 |
62 |
1983 |
3.20 |
4.29 |
41 |
10.3 |
12.8 |
67 |
1984 |
3.22 |
4.29 |
40 |
10.8 |
12.11 |
65 |
1985 |
3.23 |
4.30 |
39 |
10.9 |
12.14 |
67 |
1986 |
3.26 |
4.29 |
35 |
10.9 |
12.17 |
70 |
1987 |
3.29 |
5.5 |
37 |
10.4 |
12.7 |
65 |
1988 |
3.28 |
5.3 |
37 |
10.8 |
12.9 |
63 |
1989 |
3.31 |
5.4 |
35 |
10.5 |
12.6 |
63 |
1990 |
3.23 |
4.29 |
38 |
10.7 |
12.8 |
63 |
1991 |
3.24 |
4.30 |
38 |
10.4 |
12.6 |
64 |
总计 |
|
4.29-5.5 |
35-41 |
10.3-9 |
12.6-17 |
6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