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muelleri):灵长目长臂猿科动物。体重4-8千克,体长440-635毫米。有三个亚种。体毛着色变化从灰色至褐色。头顶部和胸部的毛发比身体的其余部分更暗,有浓而密的白灰色眉纹。没有尾巴。像其他长臂猿一样,具有极长的手臂和手指。在树间游动摆荡时靠此给予相适应的助手。
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常以各种热带浆果、核果和多种嫩树叶、芽、花等为食。听觉和嗅觉灵敏,性胆怯,怕冷。四季均可繁殖,年产1胎,怀孕期为7个月,每胎产1仔。分布于整个个婆罗洲(不包括西南地区)。属于CITES附录Ⅰ。
- 灰长臂猿
- Hylobates muelleri
- 婆罗洲长臂猿,米勒长臂猿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哺乳纲
- 灵长目
- 长臂猿科
- 长臂猿属
- 灰长臂猿
- 3亚种
- Martin, 1841
- Müller's Bornean Gibbon
- Bornean Gibbon
- Bornean Grey Gibbon
- Borneo Gibbon
- Grey Gibbon
- Müller's Gibbon
形态特征
灰长臂猿曾经共有三个亚种。属于体型较小的猿猴种类。体重4-8千克,体长440-635毫米。体毛着色变化较单一,从灰色至褐色。头顶部和胸部的毛发比身体的其余部分更暗。有臀垫,长犬齿。拇指的基部从手腕而不是手掌延伸,这可以扩展运动的范围。两性异形不是明显。
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喉部有音囊,善鸣叫。
栖息环境
主要栖于热带森林中。该物种在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生活,最常选择的是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半常绿雨林。
生活习性
集群
一般由4只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有一只成年雄猿和一只成年雌猿,其余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长臂猿,由成年雄猿担任首领。长臂猿成熟期比较长,家庭关系不仅稳定,而且和谐友善,家族中的成员之间一般都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也常见3或4个彼此没有关系的独猿形成的群体,这些都是谁被迫离开家庭和尚未建立自己的领地的成年灰长臂猿。
习性
习性与其他长臂猿相似,过着雌雄配偶式的家庭生活,具有领域性,每个群体的领域范围大约为34.2公顷。是昼行动物,每天有8至10小时活跃,白天在森林20-30米高的树上用两臂攀抓树枝摆动、腾跃,前后肢并用,速快如飞。由于这种运动的高度特征,经常转换胸臂方向,长期的进化适应,使肩部两侧变平,而不像猴类那样较为宽阔,肘部较长,臂肘可以全方位旋转360度,既可以左右前进,又能够急进急退,双足只起到辅助蹬踏的作用。在地面可直立行走,行走时双手抱在头上保持平衡,这种时尚的行走不能保持长距离。不喜欢游泳,避免进入水域。听觉和嗅觉灵敏,性胆怯,怕冷。
鸣叫
鸣叫是群体成员的主要联络方式,每天清晨,雄兽和雌兽合唱般地啼呜,一般持续15分钟,或抑扬顿挫,或悲凄低回,雄兽的叫声夹在雌兽的声音之中,并且在叫声结束时,附加上一段尾音。触觉交流也很重要,家长和它们的后代之间。触觉交流涉及梳理毛发、交配、玩、有时也具侵略的举动。除了声音和触觉沟通的形式,这些动物也采用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势与同种沟通。
食性
灰长臂猿消耗大量的水果。像其他长臂猿一样,这些动物主要是食果。也吃各种各样的其他食品,包括叶、花和昆虫。由于它们的活动量大,有必要食用富含热量的食物,水果具有较高的卡路里含量。
分布范围
分布于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马来西亚(沙巴)。该种与白须长臂猿在婆罗洲中部地区有大面积的交叉区域。此外,还有三个亚种之间也有很大的交叉区域。
繁殖方式
灰长臂猿8岁时性成熟,没有严格的繁殖季节。雌性具有约28天的发情周期。尽管生殖器经受被认为与排卵有关,会发生颜色和膨胀度的变化,但该物种没有可见性肿胀。雄性比雌性交配更频繁。如果雌性愿意交配,它会向前弯曲并接受。如果雌性不愿意,会忽视雄性或离开该交配区域。
雌兽怀孕期约为7个月,交配受孕后依然同群体一起活动,3-4个月后腹部微有隆起,随着胎儿增长,腹部逐渐增大,日常行动也变得更谨慎小心,但直至分娩依然随同群体在一起。分娩一般在秋季和初冬,每胎仅产一仔。雌性会照顾幼仔持续长达两年,此后,幼兽会在家族群中继续生活,并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接近性成熟时才慢慢脱离群体,独立生活。该物种每2至3年繁殖一胎。性成熟期8-9年,寿命为25年左右,人工饲养可达44年,有达57年的记录。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英文名称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灰长臂猿沙捞越亚种 |
Hylobates muelleri ssp. abbotti
|
Abbott’s Gray Gibbon | Kloss, 1929 |
2. | 灰长臂猿北部亚种 | Hylobates muelleri ssp. funereus | Northern Gray Gibbon | I. Geoffroy, 1850 |
3. | 灰长臂猿指名亚种 | Hylobates muelleri ssp. muelleri |
Muller’s Gray Gibbon,
Southern Gray Gibbon
|
Martin, 1841 |
种群现状
灰长臂猿受20世纪90年代的火灾和森林砍伐持续影响(包括合法与非法采伐,泥炭沼泽的排水,扩大油棕榈种植园等),人口数量大幅下滑。被人类猎杀和栖息环境恶化是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