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亚科,Circinae,鹰科的一个亚科。有1属13种。体型中等。
简介:鹞亚科包括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非洲泽鹞Circus ranivorus、白腹鹞(东方泽鹞)Circus spilonotus、沼泽鹞Circus approximans、马达加斯加鹞Circus maillardi、长翅鹞Circus buffoni、斑鹞Circus assimilis、黑鹞Circus maur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斑腹鹞(灰鹞)Circus cinereus、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鹊鹞Circus melanoleucos、乌灰鹞Circus pygargus。
我国有6种:白头鹞、白腹鹞、白尾鹞、草原鹞、鹊鹞、乌灰鹞。
鹞亚科的种类:
鹞属 Circus (harriers)
白头鹞 Circus aeruginosus (Eurasian marsh-harrier)
沼泽鹞 Circus approximans (swamp harrier)
斑鹞 Circus assimilis (spotted harrier)
长翅鹞 Circus buffoni (long-winged harrier)
斑腹鹞(灰鹞)Circus cinereus (cinereous harrier)
白尾鹞 Circus cyaneus (northern harrier)
草原鹞 Circus macrourus (pallid harrier)
马达加斯加鹞 Circus maillardi (Réunion harrier)
黑鹞 Circus maurus (black harrier)
鹊鹞 Circus melanoleucos (pied harrier)
乌灰鹞 Circus pygargus (Montagu's harrier)
非洲泽鹞 Circus ranivorus (African marsh harrier)
白腹鹞(东方泽鹞)Circus spilonotus (eastern marsh )
白头鹞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白头鹞
【拉丁学名】Circus aeruginosus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Western Marsh-Harrier,Marsh Harrier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鹞亚科、鹞属
白头鹞(学名:Circus aeruginosus):体长50厘米,是中等体型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雌鸟腰无浅色。翼下初级飞羽的白色块斑少深色杂斑。雄鸟虹膜黄色,雌鸟及幼鸟虹膜淡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白头鹞栖息于低山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芦苇塘等开阔水域及其附近地区全球较低地。分布于古北界的西部和中部至中国西部;越冬于非洲、印度及缅甸南部。在北非、欧洲(除不列颠群岛外)、亚洲(西亚至库页岛和朝鲜)以及新几内亚、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有白头鹞孵育,主要地区是俄罗斯的平原地区、北欧和中欧。它们尤其典型出现在芦苇丛中。
形态特征:白头鹞雄鸟白头顶至后颈淡黄白色或棕白色,缀有纤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背、肩、腰栗褐色或铜锈色;尾上覆羽有时近白色,微缀棕褐色斑纹,尾羽银灰褐色,端缘较浅淡;外侧尾羽基部和内翈羽缘白色;翅上小覆羽和内侧中覆羽皮黄色,缀黑褐色纵纹,初级覆羽和外侧大覆羽银灰色,其余翅上覆羽均为暗褐色,并缀棕色羽缘,外侧初级飞羽黑褐色,外翈缀有银灰色,内翈基部黄白色;内侧初级飞羽淡灰褐色,次级飞羽灰色,内翈基部近白色。眼先具黑色刚毛,眼周暗褐色,缀有少许刚毛,耳覆羽乳白色,具黑褐色纵纹,颈有一圈黑褐色羽毛,缀有乳黄白色羽缘,形成不甚明显的皱翎。下体颏、喉和上胸淡黄色或皮黄色,具暗褐色纵纹,其余下体棕栗褐色或锈色。翅下覆羽近白色,腋羽淡栗褐色,具褐色纵纹或褐斑。
雌鸟暗褐色,头至枕部和喉皮黄白色或淡黄白色,头顶具细的黑色纵纹;飞羽和尾羽暗褐色,飞羽内嘲较浅淡,基部具白斑;外侧尾羽内翻红褐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较棕褐色,头顶纵纹较细而不显。
幼鸟孵出后不能飞,也不能走,它们只有在头上、躯干上和大腿上有绒毛,绒毛无法覆盖住身体,因此可以看到粉色的皮肤。新孵出的白头鹞上喙是黑色的,下喙是肉色或者粉色的。喙的边缘是红色的。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它们的喙边缘和腿变成黄色,眼睛边上的皮肤成为黑灰色,喙完全黑色。在变色的过程中喙根一开始是淡蓝灰色的,然后慢慢变黑。
大小量度:体重♂530-660克,♀620-740克;体长♂490-543毫米,♀521-600毫米;嘴峰♂21-22毫米,♀21-24毫米;翅♂375-382毫米,♀367-416毫米;尾♂212-215毫米,♀222-245毫米;跗蹠♂75-86毫米,♀78-86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栖息于低山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尤其是平原上的湖泊、沼泽、河谷、草原、荒野以及低山、林间沼泽和草地、农田耕地、沿海沼泽和芦苇塘等开阔地区,冬季有时也到村屯附近的水田、草坡和疏林地带活动。
生活习性:
迁徙
白头鹞是徙鸟。八月底至十月初它们通过法国、西班牙、直布罗陀然后沿非洲大西洋海岸飞往它们的越冬地,有些甚至飞到塞内加尔,有些也在西班牙和法国过冬。三月中至四月初它们返回孵育地。
活动
白头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水边草地或沼泽地上面低空飞行,两翅上举成浅“V”字形,长时间地在地面上空缓慢的滑翔,阊或鼓动几下翅膀呈鼓翼飞翔。
食性
主要以小型鸟类、雏鸟、鸟卵、小型啮齿类、蛙、蜥蜴、蛇等动物性食性为食,也能捕捉雉、鹁、鸭等中型水鸟和陆栖鸟类,有时也吃腐尸。觅食主要在早晨和傍晚,常在水面和芦苇沼泽地上捕食,很少到远离水域的干旱平原地上捕食。觅食方式主要是沿地面低空飞行搜索食物。有时也等在地上捕食。虽然在它们的食物中鸟类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在它们的巢附近很难找到猎物的羽毛。一般它们就在抓到食物的地方吃,这往往就在旷野或者在树桩上,不像其它一些猛禽那样它们没有专门进食的地方。
叫声
通常不叫。白头鹞的叫声类似凤头麦鸡,只有在孵育地,尤其是在它们刚从过冬地区回来后,能够听到。它们主要用来吸引对偶或者保护领域。雄鸟在俯冲时发出鼻音的hijäe、quiä或者kjäh的叫声。在抵抗对手保护领域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比较软的鼻音的guig。雌鸟在孵卵的时候会发出沙哑轻轻的psie...的声音。
繁殖方式:从三月和四月开始可以观察到雄鸟的求偶飞行:它们对雌鸟俯冲,然后突然向旁边斜飞出去。其它对偶可能会再次使用过去的鸟筑的巢。巢由一大堆树枝、芦苇和类似的物质组成,白头鹞的巢比其它鹞属鸟的巢大。几乎只有雌鸟参加筑巢的工作。
白头鹞每年只孵育一次。在中欧它们从五月初开始生卵,晚的可能性到六月才生。一般每巢有四至五只卵,非常大的巢也可能有8枚卵。卵椭球形,表面光滑,没有光泽,蓝白色,在孵卵的时候往往被筑巢用的东西染成其它颜色。只有雌鸟孵卵,在孵卵期间熊鸟喂雌鸟。孵卵期为31至36天。育雏期取食困难时,雌鸟把弱雏给其他雏鸟吃掉。
幼鸟刚孵出的七至十天里雌鸟非常照管它们,在这段时间里幼鸟和雌鸟全部由雄鸟喂。雄鸟会飞过巢时在飞行中把猎物投下,也可能降落到巢边交给雌鸟。此十多个后两只成鸟都开始狩猎。21至28天后幼鸟羽翼健全,35至40天后它们能够飞。在刚飞出后的十四天内它们依然徘徊在巢附近。一般要到23个星期后它们才完全自立。
亚种分化:
白头鹞(4亚种) |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白头鹞指名亚种 |
Circus aeruginosus aeruginosus |
2 |
白头鹞北非亚种 |
Circus aeruginosus harterti |
3 |
白头鹞马达加斯加亚种 |
Circus aeruginosus macrosceles |
4 |
白头鹞留尼汪岛亚种 |
Circus aeruginosus maillardi |
②③④查无资料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尔代夫、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地区灭绝:爱尔兰。
旅鸟: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不丹、刚果、法罗群岛、瓜德罗普岛、冰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塞舌尔、泰国。
中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贵州省、河南省、山东省、上海市、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天津市、河北省、湖北省、云南省、山西省。
浙江有发现新纪录。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种群现状: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狩猎、偷卵和破坏,孵育地区的白头鹞数目大量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数量又开始增加,原因是全年保护以及禁止使用DDT等化学药剂。由于生活地带的破坏(沼泽和湿地派干)它们依然受到威胁。
由于全球暖化使得海平面上升,海水慢慢的渗进芦苇丛中,芦苇丛能忍受一点盐分,但当海平面上升的越来越高时,大量的盐分会使芦苇丛大量枯死,少了栖息地,白头鹞就无法繁殖,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面前白头鹞的处境正岌岌可危。
较低地估计全球种群约为50-200万只,种群处于上升趋势,欧洲种群占四分之一到一半。
①白头鹞指名亚种(查无图片)
白头鹞指名亚种(学名:Circus aeruginosus aeruginosus(Linnaeus,1758))。
外形描述:中等体型(50厘米)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雌鸟腰无浅色。翼下初级飞羽的白色块斑(如果有)少深色杂斑。
虹膜-雄鸟黄色,雌鸟及幼鸟淡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分布范围:新疆(喀什、天山、和静、吐鲁番、库尔勒、哈密)、西藏(南部)
生活习性:喜开阔地,尤其是多草沼泽地带或芦苇地。擦植被优雅滑翔低掠,有时停滞空中。飞行时显沉重,不如草原鹞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