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凤头卡拉鹰
【拉丁学名】Caracara,Polyborus
【命名时间】Miller, 1777
【英文名称】Caracara,Crested Caracara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巨隼亚科、凤头巨隼属
凤头卡拉鹰(学名:Caracara)亦称凤头巨隼,共有三种。是一些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产于北美和拉丁美洲。其中的产于墨西哥特雷斯马里亚斯岛(Tres Marías Island)的凤头卡拉鹰是墨西哥的国鸟。
简介:凤头卡拉鹰俗称长脚鹰。传说几千年前,墨西哥土著居民的祖先——阿兹特克人奉太阳神神谕,寻找立国之地,他们穿越炎热的沙漠,看见一只嘴衔毒蛇的长脚鹰,立在仙人掌上,四周湖水如镜,就在湖边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城,即后来的墨西哥城。现在墨西哥国旗、国徽上的图案就缘自这个传说。凤头卡拉鹰也成为墨西哥国鸟。
凤头卡拉鹰产于拉丁美洲,体型比隼略大,腿长而擅长奔跑,以腐肉为食,常与美洲鹫争食,有时候也自己捕食猎物并袭击其他鸟类的巢穴。凤头卡拉鹰已经在公元1900年灭绝。
外形特征:凤头卡拉鹰体长49~59厘米,翼展1米左右,体重835~955克,雌性比雄性略大,背部及双翅为黑色,头顶、颈部、尾部为白色。虽然名字叫鹰,但是实际上凤头卡拉鹰属于隼科,它和游隼、燕隼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凤头卡拉鹰的英文名称叫(Crested Caracara),源自它头部特殊的冠羽和这种鸟粗糙刺耳的叫声,意思是“戴头饰的“咔啦”鸟”。
栖息环境:凤头卡拉鹰栖息于草原、疏林地区。
生活习性:集群活动,以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为食,食性更类似于食腐动物,经常跟随美洲鹫打扫草原上的腐尸。
分布范围:分布于阿鲁巴岛,伯利兹,玻利维亚,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巴西,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岛,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圣马丁岛(荷兰的一部分),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秘鲁,乌拉圭。
游荡于牙买加。
繁殖方式:凤头卡拉鹰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一妻制,一对夫妇筑巢于高大的树冠顶部,雌鸟每次产2~3枚卵,双亲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8~32天,幼雏8~12周大时可以离巢飞行,由双亲哺育三个月左右后独立,1~2岁性成熟,寿命10~15年。
该属物种:
1. |
北美凤头卡拉鹰 |
Caracara cheriway |
2. |
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 |
Caracara lutosa |
3. |
南美凤头卡拉鹰 |
Caracara plancus plancus |
4. |
美国凤头卡拉鹰(亚种) |
Caracara plancus audubonii |
5. |
墨西哥凤头卡拉鹰(亚种) |
Caracara plancus pallidus |
种群现状:在美国边境的南部,在热带地区,它是一种相当常见的鸟。虽然历史性的下降后,但在美国的人口数量已经稳定,甚至略有增加。在佛罗里达州,被认为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如果考虑到全球总的数量,这种鸟没有生存危机的问题。
①北美凤头卡拉鹰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北美凤头卡拉鹰
【拉丁学名】Caracara cheriway
【命名时间】Jacquin, 1784
【英文名称】Crested Caracara,Northern Crested Caracara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巨隼亚科、凤头巨隼属
北美凤头卡拉鹰(学名:Caracara cheriway)是一种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集群活动,以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为食,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栖息于草原、疏林地区。分布于北美大陆,从墨西哥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延伸至整个中美洲和秘鲁及亚马逊河流域。是墨西哥的国鸟。
外形特征:北美凤头卡拉鹰体长49~58厘米,翼展120厘米,体重1050~1300克。是一种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
该物种有一个隆起的强大的鸟喙,面部皮肤黄或橙色,灰色的眼睛闪出冰冷的目光,令人印象深刻。长长的腿黄色。顶冠具波峰状黑色羽毛,头部,颈部和喉咙是均匀的白色。胸部白色并布满细细的黑波纹。腹部以下至大腿黑色。背部黑色,尾部白色,但有许多波浪状的黑色斑纹。在飞行中,显示出很长的冠羽,头向前伸并具有相当长的尾巴。在初级覆羽上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白色斑块。幼鸟棕色,比成鸟局羽毛单调,整个的腹部是浅黄色具棕色窄条纹。
栖息环境:北美凤头卡拉鹰主要生活在开阔的区域。通常出现在草原地区或有棕榈树的禁区。栖息地一般选择临近浅水池和分散的小地块,种植橡树的地区,海岸附近的草地,或低矮的平原。育种繁殖选择树木繁茂的地区,或低地或山坡上的灌木丛内。最典型的栖息地是干燥草原、牧场或沙漠的混合区域,位于最温和的海拔高度。这些鸟类的密度估计在每只鹰占5至40公顷的区域。每个鹰覆盖面积超过8公里,直径约55平方千米。
生活习性: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栖息于草原、疏林地区。集群活动,以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为食,食性更类似于食腐动物,经常跟随美洲鹫打扫草原上的腐尸。北美凤头卡拉鹰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并持续多年,雄鸟通常更加活跃。
北美凤头卡拉鹰的主要食物是腐肉,但也消耗大量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鱼,以及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在暮色苍茫中,它会沿公路线寻视,吃最近被受伤的动物,如老鼠,兔子,郊狼,蛇和各种大型鸟类。有时狩猎白鹭和松鸦。它们的巢穴附近可以发现这些动物的遗骨,证明它们是一个成功的猎手。在哥斯达黎加,北美凤头卡拉鹰捕食蓝水鸭,水雉,在墨西哥,抓老鼠和蜥蜴喂养小鹰。
分布范围:分布于阿鲁巴岛,伯利兹,玻利维亚,多民族的国家,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巴西,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岛,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圣马丁岛(荷兰的一部分),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委内瑞拉。游荡于牙买加。
繁殖方式:北美凤头卡拉鹰筑巢方式不同于纯粹的鹰类,雌雄共同筑巢于高大的树冠顶部,建立的鸟巢有足够大的尺寸,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结构,大多是用树枝和木块做建巢的材料。杯形巢的底部衬有软质材料。鸟巢往往是连续多年重复使用。
繁殖季节很长,在得克萨斯州,从2月初至6月底产卵,最丰富的月份是3月和4月。在佛罗里达州,从新年开始直到4月底,1月21日至2月22日是高峰期。巢的大小各不相同,每窝产卵数从1枚到4枚,最常见的数字是3枚。雌鸟每隔两三天产一枚。雌雄共同孵化,持续30天及32天。幼雏8周大时可以离巢飞行,由双亲哺育三个月左右后独立,1~2岁性成熟,寿命9年。大多数夫妇一窝可以成功的抚养两个年幼的小鹰。
亚种分化:无亚种。
种群现状:在美国边境的南部,在热带地区,它是一种相当常见的鸟。虽然历史性的下降后,但在美国的人口数量已经稳定,甚至略有增加。在佛罗里达州,被认为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如果考虑到全球总的数量,这种鸟没有生存问题。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②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
【拉丁学名】Caracara lutosa
【命名时间】Ridgway, 1876
【英文名称】Guadalupe Caracara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巨隼亚科、凤头巨隼属
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是一种隼科、凤头卡拉鹰属动物,是一种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
形态特征: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是一种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
生活习性: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集群活动,以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为食,食性更类似于食腐动物,经常跟随美洲鹫打扫草原上的腐尸。
栖息环境:栖息于草原、疏林地区。
繁殖方式: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交配繁殖,雌雄共同筑巢于高大的树冠顶部,雌鸟每次产2~3枚卵,双亲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8~32天,幼雏8~12周大时可以离巢飞行,由双亲哺育三个月左右后独立,1~2岁性成熟,寿命10~15年。
分布范围:分布于墨西哥。
种群现状:在20世纪初以前,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栖息在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因为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以往被认为是凤头卡拉鹰的亚种,故后者有时会被称为瓜达卢佩长腿兀鹰。它们于2000年被定为独立的物种。
早期的观察者认为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为“恶魔”。它们因牧羊业的猎杀及毒害而灭绝。1876年时,它们在岛内仍很普遍。但到了1897年时,就只见到一只,但相信仍未消失。于1900年,Rollo Beck捕捉了9只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作为标本。他可能射杀了岛内最后一只卡拉鹰。于1903年有多个未确认的报告见到它们,但于1906年就肯定了它们的消失。
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是其中一种人类克意灭绝的物种。由于它们有时会猎杀幼羊,牧羊业则要求杀绝它们。它们的栖息地被数以万计的野山羊所破坏,导致了其他物种的灭绝。
已知一种寄生虫Acutifrons caracarensis与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一同灭绝。共发现了约35个瓜达卢佩凤头卡拉鹰的标本。这些标本分别存放在芝加哥、华盛顿及伦敦。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绝灭(EX)。
③南美凤头卡拉鹰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南美凤头卡拉鹰
【拉丁学名】Caracara plancus
【命名时间】Miller, 1777
【英文名称】Southern Caracara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巨隼亚科、凤头巨隼属
南美凤头卡拉鹰是隼科、凤头卡拉鹰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巴西,智利,巴拉圭,秘鲁,乌拉圭。
亚种分化:
南美凤头卡拉鹰(3亚种) | ||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1. |
南美凤头卡拉鹰指名亚种 |
Caracara plancus plancus |
2. |
美国凤头卡拉鹰 |
Caracara plancus audubonii |
3. |
墨西哥凤头卡拉鹰 |
Caracara plancus pallidus |
分布范围: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巴西,智利,巴拉圭,秘鲁,乌拉圭。
形态特征:一种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栖息于草原、疏林地区。集群活动,以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为食,食性更类似于食腐动物,经常跟随美洲鹫打扫草原上的腐尸。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交配繁殖,雌雄共同筑巢于高大的树冠顶部,雌鸟每次产2~3枚卵,双亲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8~32天,幼雏8~12周大时可以离巢飞行,由双亲哺育三个月左右后独立,1~2岁性成熟,寿命10~15年。
⑴南美凤头卡拉鹰指名亚种(查无资料)
⑵美国凤头卡拉鹰
美国凤头卡拉鹰(学名:Caracara plancus audubonii )是一种有黑色头冠的老鹰,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和一般老鹰的不同点在于以腐食维生,在地上筑巢。栖息于草原、疏林地区。集群活动,以啮齿动物、蛙、蜥蜴、蛇和小型鸟类为食,食性更类似于食腐动物,经常跟随美洲鹫打扫草原上的腐尸。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交配繁殖,雌雄共同筑巢于高大的树冠顶部,雌鸟每次产2~3枚卵,双亲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8~32天,幼雏8~12周大时可以离巢飞行,由双亲哺育三个月左右后独立,1~2岁性成熟,寿命10~15年。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分布范围:分布于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到亚利桑那州),通过中美洲到巴拿马西部,古巴,松树岛。
⑶墨西哥凤头卡拉鹰
墨西哥凤头卡(学名:Caracara plancus pallid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