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artidae)是隼形目的1个科,该科包含所有的美洲秃鹫。
美洲鹫是体型较大的猛禽,其中的南美神鹰(康多兀鹫)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飞禽之一;北美神鹰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猛禽之一,是从灭绝的边缘解救回来的;红头美洲鹫则是美洲鹫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从加拿大南部一直分布到美洲最南端,也是分布最南的猛禽之一。美洲鹫头颈裸露而有肉瘤,以腐肉为食。美洲鹫分布于中、南美洲,有5属6-7种。
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美洲鹫科成为鹳下目的一个亚科。
分类介绍:
美洲鹫属
有3种:红头美洲鹫Cathartes aura、小黄头美洲鹫Cathartes burrovianus、大黄头美洲鹫Cathartes melambrotus。红头美洲鹫遍布于除加拿大外的南北美洲,北方和最南端的种群迁徙。体羽暗黑,嘴苍白色,腿白色,头部无毛,红色(幼鸟黑色),上覆有苍白色隆起部分。翼展长约1.8米,体长75厘米。有复杂的嗅管,嗅觉敏锐,是唯一用嗅觉觅食的猛禽,经常在空中翱翔盘旋低飞,主食腐肉。巢很简陋,每窝产卵1~3枚,卵呈白色具有褐色斑点。双亲共同孵卵,孵化期5~6周。喜展翅进行日光浴。小黄头美洲鹫和大黄头美洲鹫均分布于中美洲。
王鹫属
仅1种,即王鹫Sarcoramphus papa。分布于墨西哥到阿根廷北部的热带雨林中。大型食腐鸟类,体长75厘米。头部裸露,色彩极鲜艳醒目。嗉囊发达。尾短。天气暖和时,能借助上升热气流盘旋到一定高度;无风的日子,就只能由树枝顶端低飞,或降落到森林中的空地上寻食。常离开森林到有牛羊放牧的热带草原觅食,正常情况下不集群,但有时会聚集在大型的腐尸旁分食。由于体形和力气较大,能比其他食腐鸟优先取食,很少在森林中出现,仅偶尔捉取林中搁浅在河中沙洲上的鱼,也捕杀小的爬行类或幼小的哺乳动物。
加州神鹫属
仅1种,即加州神鹫(北美神鹰、加州兀鹫)Gymnogyps californianus。分布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现今多为人工饲养。体长约115厘米,翼展可达2米,为北美洲最大的鸟类。头、颈裸露呈红色,具膨胀的喉囊;幼鸟呈黑色。喜栖息于能产生上升气流的峡谷和山腰地带,利于飞行。食腐肉。繁殖力低,2年繁殖1次,5~7年性成熟。因被认为会危害家畜,而被捕杀致濒临绝种,曾经下降到24只,经过保护现在已超过100只,为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
安第斯神鹫属
仅1种,即安第斯神鹫(南美神鹰)Vultur gryphus。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脉的平原地区。体长130厘米,体重达10千克,翼展可超过3米,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雄性喙基部具肉瘤,脸裸露成红色。当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鹫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征威严,但西班牙殖民者登陆后大肆捕杀导致濒临灭绝,据估计,秘鲁境内的种群数量在400到4000只之间,为智利国鸟。寿命很长。
美洲鹫
美洲鹫是一种大型飞鸟。其中神鹫为美洲鹫中最引人注目的种类,翅展可达三米。分布美洲。体型较大。头颈裸露而有肉瘤。以腐肉为食。安第斯神鹫(南美神鹰)Vultur gryphus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体长1.5米,展翅达3米,体重达10千克。加州神鹫(北美神鹰)Gymnogyps californianus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曾经下降到24只,经过保护现在已超过100只。美洲鹫的头部和上颈通常裸露,色彩鲜艳。在大的种类中,颈基周围有茸毛状或矛尖状的翎颌。雄安第斯神鹫生有高高的头冠,加州神鹫的喉鲜艳夺目并可膨胀,而王鹫的头色彩斑斓,用以炫耀。
简介:美洲鹫Cathartidae有5属7种。分布美洲。体型较大。头颈裸露而有肉瘤。以腐肉为食。安第斯神鹫(南美神鹰)Vultur gryphus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体长1.5米,展翅达3米,体重达10千克。加州神鹫(北美神鹰)Gymnogyps californianus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曾经下降到24只,经过保护现在已超过100只。红头美洲鹫Cathartes aura则是美洲鹫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从加拿大南部一直分布到美洲最南端,也是分布最南的猛禽之一。
栖息地:稍大型的美洲鹫,栖息于有强气流的开阔山地(如王鹫),相对较小的则见于开阔的平地和森林。
形态特征:美洲鹫的头部和上颈通常裸露,色彩鲜艳。在大的种类中,颈基周围有茸毛状或矛尖状的翎颌。雄安第斯神鹫生有高高的头冠,加州神鹫的喉鲜艳夺目并可膨胀,而王鹫的头色彩斑斓,用以炫耀。其趾长,适于扣牢食物,但爪仅微弯,整只脚并不是特别擅长攫取猎物。翅大而宽,尾硬,因而表面积很大,使它们能够沿上升气流进行长时间的翱翔,以最省力的方式寻找腐肉。
相对小型的红头美洲鹫和2种黄头美洲鹫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同时使用视觉和嗅觉来对食物进行定位,尤其以擅长用嗅觉找出腐肉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同时使用视觉和嗅觉来对食物进行定位,尤其以擅长用嗅觉找出肉所在位置而出名,哪怕腐肉藏于洞穴中或植被下面。而王鹫和黑头美洲鹫即便花大量时在森林中觅食,嗅觉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它们主要依靠其他食腐动物的活动来帮助找至尸体。在觅食过程中,能够同时用嗅觉寻找于视觉进行大范围搜索的种类低。除腐肉外,大部分美洲鹫也食卵、和一些植物性食物,或聚集在垃圾堆和屠食废弃物。有些种类,特别是群居的黑头鹫,夜间还会在共同的栖息地集会,交换的收获,商量次日的觅食地点。这种现象繁殖期尤为常见,可以为刚涉世的幼鸟提经验 。
发展历史:美洲鹫的化石记录可追溯至3400万年前的渐新世早期,其中包括具有2000万年历史的样本(源于欧洲的中新世)。一些已灭绝种类甚至比神鹫更大,如中新世晚期的“teratorn”,其化石遗迹于1980年在阿根廷发现,被称为“阿根廷巨鸟”。这种鸟的体重估计为最重的现存神鹫的5倍,翼展可达7.5-8米。美洲鹫过去也曾生活于新大陆,只是在大约1万前才不再出现。
一些分类学家认为现存的美洲鹫与鹳形目的鹳类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后者也食腐肉,但两者喙形不同,并且美洲鹫不营巢。即便如此,两者除了均食腐肉外,生理结构上也存在诸多相似点,如后趾退化或不具功能,脸部和颈部裸露,鸣管缺失导致基本不能发声。同时,它们在繁殖行为方面也有类似之处,如戈耀时脸部皮肤涨红,给雏鸟喂滴流体。此外美洲鹫也像鹳类一样,通过排泄物沿腿部流淌,然后蒸发的方式来实现降温。然而,美洲鹫巨别于其他食肉鸟的种种特征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鹭鹰也具有某些和鹳相似白行为特点,而近来的DNA分析表明,所有荔禽类都有可能在水禽类中找到具有一定关系白亲缘种。
繁殖:美洲鹫一般5-7岁性成熟,1-2年繁殖一次。营巢于地面、灌木下或树桩等处的天然洞穴里,偶尔筑巢于距地面很高的树洞里。窝产卵1-3枚,白色(红头美洲鹫的卵上有斑点),长椭圆形,孵化期40-60天,雏鸟孵化时有浓密的绒羽,留巢期70-180天。双亲育雏,回吐喂食,刚开始直接用喙送至雏鸟嘴中。
巢单独菅巢于地面、灌木下或树桩等处的天然洞穴里,偶尔将巢筑于距离地面很高的树洞中。卵窝卵数1-2枚;白色,长椭圆形,红头美洲鹫的卵有点斑。孵化期40-60天,雏鸟留巢期70-180天。雏鸟孵化时被有浓密的绒羽。双亲育雏,回吐喂食,刚开始直接用喙送至雏鸟嘴中。食物主要食物为腐肉,此外也食卵、果实和其他植物性食物。
种类:
5属7种,分别是
安第斯神鹫(安第斯神鹫属)
加州神鹫(加州神鹫属)
红头美洲鹫(美洲鹫属)
大黄头美洲鹫(美洲鹫属)
小黄头美洲鹫(美洲鹫属)
王鹫(王鹫属)
黑美洲鹫
安第斯神鹫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安第斯神鹫
【拉丁学名】Vultur gryphu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Andean Condor,Vultur fossilis,Vultur patruus,Vultur pratruus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美洲鹫科、安第斯神鹫属
安第斯神鹫(学名:Vultur gryphus):又叫康多兀鹫,也有人叫它“安第斯神鹰”或南美神鹰。体长130厘米,体重达10千克,翼展可超过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雄性喙基部具肉瘤,脸裸露成红色。
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岩壁。主要活动于辽阔的草原及高达海拔5000米的山区。善于翱翔,能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升高,并悄无声息地飞越沟壑大川。它们可以以任何动物的尸体为食,尤其爱吃牛羊的尸体。
当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鹫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征威严,但西班牙殖民者登陆后大肆捕杀导致濒临灭绝,据估计,秘鲁境内的种群数量在400-4000只之间,寿命很长。是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国的国鸟,也是国旗和国徽上的主要象征之一。
形态特征:安第斯神鹫又叫康多兀鹫,体长100-130厘米,翼展达3.2米,雄鹫体重11-15千克,雌鹫体重8-11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这种鹫体羽黑色,雄鹫前额有一个大肉垂,裸露的颈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领,裸露的头、颈和嗉囊都呈鲜红色,两翼上有很大的白斑,雄鹫则更为显眼。因它们主要栖息在安第斯山脉中温尼佐拉至苔拉德福格的高山上,又因它们展翼达3米,体重达15千克,被认为是可飞行的最大的一种鸟,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安第斯神鹰”。
安第斯神鹫的中趾很长,后趾则发育不全,所有趾上的爪都相对较直及钝。所以它们的脚很适合行走,很少会用爪来作为武器或抓住东西。它们的喙弯曲,可以撕开腐肉。雄鹫的瞳孔褐色,而雌鹫的则是深红色。眼皮没有睫毛。与一般猛禽不同,雌鹫体型小于雄鹫。
因为此鸟是鹰科大家族的成员。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测量,确认安第斯神鹫就是为数众多的飞行鸟类中的巨人。据记载,最大的一只安第斯神鹫,两翅展开达5米宽,被人们称为“难以置信的巨鸟”。当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记录,确实是鸟类中的庞然大物。因为安第斯神鹫是一种猛禽,因而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
栖息环境: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的岩壁。主要活动于辽阔的草原及高达海拔5000米的山区,喜欢视野开阔及没有森林的地区,如岩石区或山区等,方便在空中寻找可食的动物尸体。有时也会出现低地及沙漠地区。
生活习性:安第斯神鹫擅长远距离飞行,从秘鲁科尔卡峡谷到巴拿马海岸200多公里的路程,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即可返回,途中仅吃一些海豹腐尸等食物。善于翱翔,能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升高,并悄无声息地飞越沟壑大川。它们可以以任何动物的尸体为食,尤其爱吃牛羊的尸体。跟许多旧大陆鹫不同,安第斯神鹫很少聚成几十只的大群一起进食。安第斯神鹫十分贪食,不吃完尸体,是绝不会离去的。安第斯神鹫常常在吃食后飞到高高的悬崖上久“坐”,因为它们吃得太多太饱。不过,它们的消化系统肌肉发达,消化力强,即使所食过多也能顺利消化。因为得到了严格的法律保护,安第斯神鹫在安第斯山区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比较常见。
分布范围: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到安第斯山脉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玻利维亚多民族国、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
旅鸟:巴西、巴拉圭。
安第斯神鹫的繁殖期在每两年的2月及3月间。求爱时,雄鹫的颈部会由暗红色变为鲜黄色,并且会张开。它们会伸出颈来接近雌鹫,显示它们的颈部及胸部,并且发出嘶嘶声,接着会张开双翼,直立及摆动其舌头。会一边跳一边叫,或跳舞来示爱。一般在海拔3000-5000米的地方筑巢及繁殖,巢是由树枝组成,放置在岩壁上及石缝间。每窝产1-2枚卵,卵呈蓝白色,重280克,长75-100毫米。孵化期为54-58日,雄鹫及雌鹫会一同孵化。若雏鸟或卵失踪,就会再生一只卵来取代原有的。
雏鸟体羽灰色,差不多与父母一样大小。出生后6个月就可以飞行,但仍会与双亲同住及觅食直至2岁。幼鸟直到7至11岁达到性成熟,有超过50年的寿命。健康的成年安第斯神鹫并没有天敌,但大型猛禽及哺乳类掠食者可能会掠食鸟蛋或雏鹫。
亚种分化: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当地安第斯人把安第斯神鹫当作“安第斯文明之魂”而加以尊敬,象征威严,但西班牙殖民者登陆后大肆捕杀导致濒临灭绝,据估计,秘鲁境内的种群数量在400-4000只之间。由于生存环境变化及人类捕杀数量锐减,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比如,有当地农民以安第斯神鹫捕食牲口和家禽为由,采取投毒等办法诱杀。秘鲁南部著名的科尔卡峡谷是游客观赏安第斯神鹫的理想地点,可是那里的高压电塔也电死过不少安第斯神鹫。
于1988年,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署展开了一个重新引入的实验,将饲养的安地斯神鹫放生到阿根廷、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的野外,令它们的数量有所增加。于1989年将饲养的安第斯神鹫放生到野外。当饲养安第斯神鹫时,要尽量避免与人类接触。喂饲雏鹫时会用模仿成鹰的手套,避免雏鹫铭印了人类,危害放生后的生存机会。它们会被留在鸟舍三个月,鸟舍的设计会模仿其生存环境,以适应放生。放生的安地斯神鹫会有人造卫星追踪,以观察其移动及是否仍生存。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