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鸟科(学名:Furnariidae)是鸟纲雀形目的鸟类,有59属240种。属于霸鹟亚目,颈椎15枚,鸣肌不发达。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雏鸟晚成性。形态各异,一般体型从小型到中型,头颈部常有装饰性羽毛或肉垂,多栖息于密林中的乔木上。有些种类有营半球型巢的习性,故名“灶鸟”(英文名称:Ovenbirds)。这科鸟类包括掘穴雀、爬地雀、灶鸟、针尾雀、棘尾雀、卡纳灶鸟、软尾雀、棘雀、爬树雀、拾叶雀等属。分布于南美洲。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灶鸟科
拉丁学名: Furnariidae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灶鸟科
属: 59属
种: 240种
亚种: 588亚种
分布区域:南美洲和中美洲
英文名称: Ovenbirds
外形特征:灶鸟科共有59属,约240种,588个亚种。分布局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是形态最为多歧的类群之一,有多种体型及俗名。虽然该科其中大多数的鸟是将巢建在地洞内或岩石裂隙中,但由于几个著名种类的营巢习性,整个科乃得名“灶鸟”(Ovenbird)。灶鸟其外形、生境和食性分别类似百灵、鷦鷯、山雀、鸫和莺,但该科鸟的骨骼和肌肉有共同特点。大多数种类褐到赤褐色,在翅下有赤褐色条纹。
灶鸟科属小到中型鸟类,体长从9至35厘米。它们具有短而圆的翅膀,腿和脚经常强而有力,尾巴上小轴的羽毛最也长最重要;鸟体羽毛大多是深色,一般为褐色、灰色、黑色、橄榄色和红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该类物种几乎全都栖息于新热带,它们居住在南美洲和中美洲,最北达墨西哥南部。在该地区的城市公园内生活,一部分活动于亚马逊盆地。有些种类也分布于温带贫瘠的安第斯山脉高地,甚至有2种抖尾地雀居住在海岸岩石上,并在海边冲浪。灶鸟一般都在森林的地面搜索昆虫等食物,海边生活的则在退潮时啄食暴露出的贻贝。
灶鸟科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它们捕食的昆虫包括: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幼虫(蝴蝶和蛾)。生活在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物种会吃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如软体动物和蠕虫。偶尔灶鸟也会吃小蛙,蜥蜴,鸟卵,蟹,种子和果实。
灶鸟鸟喙的形状和大小反映出每个物种的觅食习惯,取食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有倒挂在树枝上啄食的、有在树皮间探测昆虫的、有通过落叶筛选凋落物的、有涉水在浅水中寻觅的。它们用尾巴支撑身体,以帮助自己爬树寻找食物。灶鸟会用脚爪按住猎物,以便吃那些挣扎活动的猎物,这种行为是雀形目中少见的。
繁殖方式:该科的鸟类都以食虫为主,它们的名字是来源于其中很少一部分的鸟会用粘土建造“烤箱般”的巢, “灶鸟”( Furnace)是西班牙语首先赋予灶鸟科的名字。灶鸟科多栖息于密林中的乔木上。一般每巢产6个淡蓝色,绿色或白色的卵。孵化期15至22天,而雏鸟出巢后,由亲鸟再喂养13至20天就可离巢。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极危(CR)——3种、濒危(EN)——8种、易危(VU)——15、近危(NT)——18种。
灶鸟科(59属,240种) |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粉腿针尾雀 |
Acrobatornis fonsecai |
121 |
黄斑爬树雀 |
Margarornis stellatus |
2 |
白眉拾叶雀 |
Anabacerthia amaurotis |
122 |
大弯嘴雀 |
Megaxenops parnaguae |
3 |
高山拾叶雀 |
Anabacerthia striaticollis |
123 |
橙额绒顶雀 |
Metopothrix aurantiacus |
4 |
鳞喉拾叶雀 |
Anabacerthia variegaticeps |
124 |
查科爬地雀 |
Tarphonomus certhioides |
5 |
冠拾叶雀 |
Anabazenops dorsalis |
125 |
玻利维亚爬地雀 |
Tarphonomus harterti |
6 |
白领拾叶雀 |
Anabazenops fuscus |
126 |
巴西棘尾雀 |
Oreophylax moreirae |
7 |
栗翅钩嘴雀 |
Ancistrops strigilatus |
127 |
锈背软尾雀 |
Phacellodomus berlepschi |
8 |
集木雀 |
Anumbius annumbi |
128 |
栗背棘雀 |
Phacellodomus dorsalis |
9 |
马萨岛雷雀 |
Aphrastura masafuerae |
129 |
红眼棘雀 |
Phacellodomus erythrophthalmus |
10 |
棘尾雷雀 |
Aphrastura spinicauda |
130 |
纯色软尾雀 |
Thripophaga fusciceps |
11 |
安第斯卡纳灶鸟 |
Asthenes anthoides |
131 |
点斑胸棘雀 |
Phacellodomus maculipectus |
12 |
暗翅卡纳灶鸟 |
Asthenes arequipae |
132 |
大棘雀 |
Phacellodomus ruber |
13 |
短嘴卡纳灶鸟 |
Asthenes baeri |
133 |
棕额棘雀 |
Phacellodomus rufifrons |
14 |
波氏卡纳灶鸟 |
Asthenes berlepschi |
134 |
小棘雀 |
Phacellodomus sibilatrix |
15 |
仙人掌卡纳灶鸟 |
Asthenes cactorum |
135 |
纹额棘雀 |
Phacellodomus striaticeps |
16 |
白胸卡纳灶鸟 |
Asthenes dorbignyi |
136 |
斑胸棘雀 |
Phacellodomus striaticollis |
17 |
斑纹卡纳灶鸟 |
Asthenes flammulata |
137 |
黑顶拾叶雀 |
Philydor atricapillus |
18 |
马基卡纳灶鸟 |
Asthenes heterura |
138 |
草黄拾叶雀 |
Philydor dimidiatus |
19 |
苍尾卡纳灶鸟 |
Asthenes huancavelicae |
139 |
棕腰拾叶雀 |
Philydor erythrocercus |
20 |
赫氏卡纳灶鸟 |
Asthenes hudsoni |
140 |
栗翅拾叶雀 |
Philydor erythropterus |
21 |
乌尾卡纳灶鸟 |
Asthenes humicola |
141 |
蓝灰拾叶雀 |
Philydor fuscipennis |
22 |
纹喉卡纳灶鸟 |
Asthenes humilis |
142 |
赭胸拾叶雀 |
Philydor lichtensteini |
23 |
西波卡纳灶鸟 |
Asthenes luizae |
143 |
诺氏拾叶雀 |
Philydor novaesi |
24 |
蓬尾卡纳灶鸟 |
Asthenes maculicauda |
144 |
红腰拾叶雀 |
Philydor pyrrhodes |
25 |
高山卡纳灶鸟 |
Asthenes modesta |
145 |
棕尾拾叶雀 |
Philydor ruficaudatus |
26 |
锈额卡纳灶鸟 |
Asthenes ottonis |
146 |
黄额拾叶雀 |
Philydor rufus |
27 |
南美卡纳灶鸟 |
Asthenes patagonica |
147 |
拟鹩针尾雀 |
Phleocryptes melanops |
28 |
峡谷卡纳灶鸟 |
Asthenes pudibunda |
148 |
白须针尾雀 |
Poecilurus candei |
29 |
小卡纳灶鸟 |
Asthenes pyrrholeuca |
149 |
灰喉针尾雀 |
Poecilurus kollari |
30 |
上一篇:白眉拾叶雀
下一篇:施氏裸眉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