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目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这一目的鸟分布广泛,形态结构多样,各科特化程度高。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佛法僧目有9科,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中国有5科。佛法僧目中的一些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鸟类嗜食昆虫,有益于农林;不少种类的羽色鲜艳可供观赏,但也因有些嗜食鱼类,对养鱼业有少量危害。
- 佛法僧目
- Coraciiforme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佛法僧目
简介
佛法僧目共分四个亚目:翠鸟亚目、蜂虎亚目、佛法僧亚目和犀鸟亚目。该目成员体形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佛法僧目的鸟在除两极和部分海洋岛屿外的地区都有分布,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地区,其他科则分布比较广泛。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佛法僧目的鸟在除两极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地区都有分布。本目全世界计有10科44属204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我国有7科14属25种,几遍及全国各地。其中鹃鴗科仅在马达加斯加岛有分布。
生活习性
善久站;也善于飞翔,有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有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徘飞)(窥视水面饵物),然后又俯冲落水(捕猎物),空中飞行常是持久性的。取食除以上述飞行方式获得外,还有像鹟类一样从枝头突冲出空间攫食飞虫;有的于枝头啄食野果,有的在地面啄食落果或追逐虫、蚁。鸣声一般简单,缺乏婉转的歌声。大多数为留鸟,少数有迁徙。
生长环境
群栖或独栖性,生活环境多样,从高山至平原,江河湖泊周围;大森林至居民点附近的园林、田野;从水上、土穴中、陆地至空中都是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多数种类喜栖息在近水域的林区。绝大部分种类吃昆虫;一小部分(例如鱼狗、翠鸟等)以小鱼为食;少数种类为杂食性,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昆虫和少量植物。营巢于树洞或土洞中。雏鸟晚成性。
繁殖方法
在洞穴中繁殖,雌雄共同筑巢,在天然的树洞或在堤岸、山坡、坟墓、山路边的土壁等环境挖隧道为巢穴产卵;也有的利用树洞、墙洞、断崖和天然洞穴,或强占鹊巢;卵每产1~8枚,一般白色,无斑;雏属晚成性。孵卵,育雏大都由双亲分担(犀鸟例外),孵卵经18~24天(犀鸟类28~40天)出雏,雏鸟须双亲喂养3~4 周(犀鸟4~8周)时间。
益害作用
下级分类
科 |
代表鸟类 |
---|---|
短尾鴗科(Todidae),短尾鴗体型很小,背羽绿色,嘴长直而尖。短尾鴗仅分布于美洲的西印度群岛,有1属5种。 |
短尾鴗 |
翠鴗科(Momotidae), 翠鴗生活于热带森林的溪流边上,以昆虫为食,兼食果实等。翠鴗嘴边缘有锯齿,中央尾羽长,末端呈球拍状。翠鴗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有6属8种。 |
蓝顶翠鴗 |
翠鸟科(Alcedinidae), 翠鸟是佛法僧目中分布最广泛的,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能见到,有14属93种,中国有5属11种。 |
笑翠鸟 |
蜂虎科(Meropidae), 蜂虎广布于旧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7属25种,中国有2属6种。 |
绿蜂虎 |
鹃鴗科(Leptosomatidae), 鹃鴗是灰色羽毛的森林鸟类,以昆虫和爬虫为食,唯一的产地是马达加斯加岛,只有鹃鴗一种。 |
鹃鴗 |
佛法僧科(Coraciidae),佛法僧广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地区,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丰富。有2亚科5属16种,中国有2属3种。其中仅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地佛法僧亚科(地鴗哑科)也常单列为一科。 |
燕尾佛法僧 |
戴胜科(Upupidae), 戴胜广布于旧大陆的温热带地区,中国和世界都只有一种,比较常见。 |
戴胜 |
林戴胜科(Phoeniculidae),林戴胜只分布于非洲萨哈拉以南,仅1属6种。 |
小弯嘴林戴胜 |
犀鸟科(Bucerotidae), 犀鸟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约有45种,中国有4属4种。中国的犀鸟有双角犀鸟,棕颈犀鸟,冠斑犀鸟和白喉犀鸟。 |
红脸地、冠斑犀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