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科(Bucerotidae)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佛法僧目的1科。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有12属45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岛、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为典型热带森林鸟类。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和广西西南部,有4属4种: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及双角犀鸟。该科鸟类为善于攀援并趾型鸟,其外趾和中趾基部有三分之二互相并合,中趾与内趾基部也有些并合。冠斑犀鸟是中国最常见种,体大型,体重700~960克(雄)和600~850克(雌);嘴巨大而下弯,象牙色,长130~140毫米。
- 犀鸟科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鸟纲
- 今鸟亚纲
- 突胸总目
- 犀鸟目
- 犀鸟科
形态特征
犀鸟是一种珍贵而漂亮的大型鸟类,嘴的长度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在它的头上长有一个铜盔状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角一样,因而得名犀鸟。
犀鸟体长约75厘米;背面羽毛纯黑,具绿色金属光泽;翼缘和飞羽先端白色。
生活习性
犀鸟科为杂食性鸟类,以水果、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它们一般喜欢栖息在密林深处的参天大树(如热带雨林茂密的树)上,吃的是树上的果实,还有昆虫等等。
在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而在非繁殖季节则大群活动。每年夏天,成对的犀鸟,会选择高大树干的洞穴作巢产卵。产完卵后的它们就把洞口堵上,只留下一个可以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这样起到保护雌鸟并使其安心孵化小犀鸟的作用。而雄犀鸟则负责为妻子和小鸟不断的提供充足的食物,保证雌鸟的营养和满足小犀鸟生长发育的需要。
活动特征
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而在非繁殖季节则大群活动。每年夏天,成对的犀鸟,会选择高大树干的洞穴作巢产卵。产完卵后的它们就把洞口堵上,只留下一个可以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这样起到保护雌鸟并使其安心孵化小犀鸟的作用。而雄犀鸟则负责为妻子和小鸟不断的提供充足的食物,保证雌鸟的营养和满足小犀鸟生长发育的需要。
分布范围
全世界计有11属48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南洋群岛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4属4种,分布于云南和广西。
[4]。
中国的犀鸟大多生活在云南西南部如猛腊县、金平县,以及广西南部,有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四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千多年前的香港,曾经是热带雨林,均可能是犀鸟的分布地。现在香港公园、九龙公园、海洋公园、香港动植物公园有饲养的犀鸟下级分类
-
皱盔犀鸟属Aceros凤头犀鸟属Anorrhinus斑犀鸟属Anthracoceros角犀鸟属Buceros地犀鸟属Bucorvus噪犀鸟属Ceratogymna灰犀鸟属Ocyceros斑嘴犀鸟属Penelopides弯嘴犀鸟属Tockus拟皱盔犀鸟属Rhyticeros白冠犀鸟属Berenicornis盔犀鸟属钢盔犀鸟
物种简介
犀鸟简介
犀鸟每年入春后约5~6月由群居转为成对,选择高大树干距地约在16~33米处的树洞为巢,自己并不啄木,均利用天然腐朽或白蚁侵咬的洞穴。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雌鸟选好巢址后,在洞底铺一层碎木屑,就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产卵后蹲在巢内不再外出,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朽木等堆在洞口。雄鸟则从巢外频频送来湿泥、果实残渣,帮助雌鸟将树洞封住。封树洞的物质渗有雌鸟粘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最后在洞口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雌鸟伸出嘴尖接近雄鸟的喂食。雌鸟幽囚洞中达数月之久,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间,全靠雄鸟喂食。雄鸟能将胃壁的最内层脱落吐出,呈一薄膜状,用以贮存果实,以供雌鸟和雏鸟食用。雌鸟出洞时已全身换上新羽,立即负责喂雏。雌鸟在封闭的洞穴内,还不时地清扫粪便等污物,它直接用嘴抛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时,将肛门对着洞口直接喷射出,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防卫天敌的伤害,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所形成的适应。孵卵期28~40天。
冠斑犀鸟
冠斑犀鸟是中国最常见种,体大型,体重700~960克(雄)和600~850克(雌);嘴巨大而下弯,象牙色,长130~140毫米;整个体长700~800毫米;嘴上具一个侧扁的盔突,盔突随年龄而增长;眼周有裸露部,呈紫蓝色(雄)或肉色(雌);体羽纯黑具绿色光泽,尤其是翅和尾更鲜亮,翅端和尾尖各具一道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