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鸟类 > 佛法僧目
佛法僧目
棕颈犀鸟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4

棕颈犀鸟(学名:Aceros nipalensis)大型鸟类,体长约122厘米。嘴形巨大而向下弯曲,无盔突。雄鸟嘴黄色,喉囊红色,头、颈、胸橙棕色,腹栗色,外侧初级飞羽具宽阔的白色尖端,尾靠尖端的一半全为白色。雌鸟头、颈和下体黑色,脸部裸露皮肤淡蓝色。野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

棕颈犀鸟.jpg

较其他犀鸟更喜山区环境,栖于海拔600~1800米的常绿林。
中文学名
棕颈犀鸟
拉丁学名
Aceros nipalensis
别    称
棕颈无盔犀鸟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亚    纲
今鸟亚纲
佛法僧目
犀鸟科
皱盔犀鸟属
棕颈犀鸟
亚    种
单型种,无亚种
命名人及年代
Hodgson,1829
英文名
rufous-necked hornbill
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雄鸟头具头发一样的羽冠。整个头包括羽冠、颈和胸橙棕色,到
棕颈犀鸟
棕颈犀鸟
腹部和其余下体逐渐变为栗色。背和翅黑色具绿色光泽,初级飞羽尖端白色。尾基部一半黑色,端部一半为白色。上嘴黄白色,近基部两侧有大约5道横行黑色雕纹,下嘴基部橄榄色,端部乳白色,眼周裸露皮肤亮蓝色,嘴基部皮肤蓝紫色,其后有一大的肉色斑。喉裸露部分亮红色,喉基部绀青蓝色。
雌鸟头、颈和下体黑色,脸部裸露皮肤淡蓝色;嘴基裸露皮肤深蓝色。嘴较雄鸟小,嘴上雕纹也少。其余和雄鸟相似。
虹膜血红色,嘴黄白色或乳黄白色,脚和趾褐色或绿黑色。
大小量度:体长1120~1220毫米;嘴峰215~240毫米;翅445~470毫米;尾395~458毫米;跗蹠74毫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中。

生活习性

在树洞内营巢。常成对或10多只集结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果等肉质野果为食。
迁徙:留鸟。

发声:雄雌两性均发出轻声啸叫Kup,声不如双角犀鸟深沉。

分布范围

原生种
绿:原生种分布;黑:已灭绝绿:原生种分布;黑:已灭绝
分布:不丹、中国、印度、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已灭绝地区:尼泊尔。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的天然树洞中。每窝产卵1或2枚,卵壳呈白色,大小为54~68毫米×40~47毫米。
雌鸟孵卵。孵卵时雌鸟呆在洞中,并用自己的粪便、种子和木屑混合堆集在洞口。雄鸟在外面也用泥土和果实残渣等物将洞封闭起来,仅留一条雌鸟可伸出嘴尖的小孔以便接受雄鸟喂食。雌鸟被囚禁在洞中产卵、孵卵、育雏和自身换羽,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种(VU),2012年评估。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注:犀鸟科,所有种)

种群现状

据国际鸟盟2001年的分析记录估算,棕颈犀鸟全球种群数约2,500~9,999只,成鸟个体约1,667~6,666只。




上一篇:皱盔犀鸟
下一篇:皱盔犀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