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stolata)为蛇亚目游蛇科腹链蛇属下的一种无毒蛇,俗名黄头蛇、花浪蛇、土地公蛇、草尾仔蛇。
- 草腹链蛇
- 黄头蛇、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
- Amphiesma stolatum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爬行纲
- 双孔亚纲
- 有鳞目
- 蛇亚目
- 游蛇科
- 腹链蛇属
- 中南半岛,中国浙江、福建、河南、香港、海南、云南、台湾等
- 卵生
- 无毒
形态特征
形态描述:头椭圆。吻鳞宽约倍于高,其背见部分小于鼻间鳞沟。鼻间鳞前端比后端狭,长大于宽;前额鳞方形,长略等于宽,其间沟等于鼻间鳞沟;额鳞五边形,长大于宽,其长大于其至吻端距离;顶鳞大于额鳞,其间沟等于额鳞长。颊鳞1;眶前鳞1;眶后鳞3,眶上鳞1;眶下鳞0;前颞鳞1;后颞鳞2;上唇鳞8枚(多数为2—3—3,少数是3—2—3式);下唇鳞10枚,(个别9枚);背鳞起棱,仅最外一行光滑无棱,背鳞行数均为19—19—17行;腹鳞144~163,尾下鳞双列,24~74双。体色一般为淡灰色,在背中线有一些淡黑色的横斑,横斑两侧有浅色点,这些浅色点连缀成浅色纵带,腹面白色,喉部黄色。
生活习性
广泛生活在平原、丘陵、谷地的草丛和农耕区;白天活动。卵生,6—7月产卵,每次产卵5~10枚,8—9月间孵出,仔蛇全长约150 mm。幼蛇捕食小鱼和蚯蚓等,成体主要捕食蛙类(Stephen J Karsen等,1998)。
分布范围
分布: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海南、香港、台湾、广东(全省广泛分布)。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各国。
文化
草腹链蛇在台湾被称为「土地公蛇」,因为传说草腹链蛇是土地公儿子的化身,因此早期务农的人若是发现草腹链蛇通常都不会打死。
饲养方法
此蛇容易开食,用蛙类鱼类均可。价格30~100不等(部分变异品种更高)。此蛇活动量比较大,所以箱子长度最好能比蛇长,对环境要求一般,为了蛇蛇的习性(可以增加开食率)可以用草和石头铺垫其箱子的一半,另一半加水(水不要没过草地),在水中加点小鱼。
毒性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