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玛蟒(读音:wō mǎ mǎng)为无毒性,是当地的特有蛇种。属于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有鳞目 ,是世界濒危物种 其中一种,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
- 窝玛蟒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爬行纲
- 有鳞目
简介
窝玛蟒(读音:wō mǎ mǎng)(学名:Aspidites ramsayi),无毒性。生活模式类似盾蟒,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中部,为当地的特有蛇种。
生物特征
成年的窝玛蟒身长大概有150至300厘米,头部狭窄,眼部细小,身体宽阔扁平,尾端幼尖。窝玛蟒的身体颜色及图纹有很多种模式,主要是由浅棕色色系与橙、红、粉红色系所间隔组成的图纹。头部多呈橙色,眼睛附近明显地比较深色。
体一般1m5~2m,昆士兰产个体很少超过1m5;西澳大利亚南部,Simpson荒漠和北部领地个体则在2m4~2m7之间。最大记录是3m。
昆士兰产个体头部橘黄色,身体呈棕、灰色相间带状花纹,眼部有黑色斑纹;西澳大利亚南部,西辛普森荒漠(Simpson Desert)和北部领地(Northern Territory)产的个体体色则较深,为深棕色,甚至部分为褐色。另外窝玛蟒嘴部没有热感应夹窝,这点有别于其他蟒类。
生物分布
窝玛蟒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西部城市,以至昆士兰南部及新南威尔士地域。
澳洲中部西部干燥荒漠地区:Western Australia, Northern Territory, Southern Queensland, and northwestern New South Wales.
食性
野外主要捕食爬行动物,如蜥蜴和其他蛇类,也捕食啮齿类和地栖鸟类;人工饲养下喂食小型啮齿类,如白鼠,豚鼠,兔等;容易接受死食。饲养
主要生长于干燥气候的地区,窝玛蟒喜好较低的湿度:湿度维持40%或更低(蜕皮期间应该提供水场泡澡);垫材可采用爬虫沙或者报纸;日间温度25~29,热点33,夜间22-23。值得一提的是成年窝玛蟒性格极其温和,不会快速乱窜或者突然攻击,非常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但是出于求生本能,幼年窝玛蟒,特别是孵化不久的幼体攻击性会比较强。繁殖
需要冬化刺激繁殖;冬化温度在18-22度,时间为11月-来年2月。产卵季节一般为4月-5月,产蛋5~20枚不等(一般5~11之间),雌蛇产蛋后有盘踞孵化的行为。孵化需要低湿度,孵化期为55-60天。生物环境
由于澳大利亚积极开拓北部地区,直接使窝玛蟒的栖息范围锐减,窝玛蟒的数字亦因而有所下滑,目前已受到动物保育组织的关注。野生的窝玛蟒多数以捕食爬虫类动物为主,而受饲育的窝玛蟒主要食粮则是老鼠之类的小型哺乳动物。保护状况
1.濒危(IUCN 2.3)
2.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
3.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